蘇軾與海棠花的交流(圖)

解讀蘇軾《海棠》

發表:2024-06-27 19: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蘇東坡信佛,並對修煉身體力行,透過他一些詩作,能知曉其修煉狀態
蘇東坡信佛,並對修煉身體力行,透過他一些詩作,能知曉其修煉狀態。(圖片來源:手繪插畫志清/看中國)

宋神宗元豐年間,文壇領袖蘇軾因為烏台詩案被貶至黃州,暫住居住在定惠院時,創作了一首七絕海棠》。「東風裊裊泛崇光,香霧空濛月轉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

首句「東風裊裊」形容春風的吹拂姿態,則化用了《楚辭‧九歌‧湘夫人》中的「裊裊兮秋風」之句。至於《海棠》的大致翻譯為:「裊裊的東風吹動了淡淡的雲彩,月亮顯露了出來,月光亦是淡淡的。花朵的香氣融合在朦朧的霧氣中,月亮已經來到了院中迴廊。
由於害怕在這個深夜時分,花兒會睡去,因此燃起了高高的蠟燭,不願意錯過欣賞海棠盛開的時機。」

定惠院有一株海棠生長在其中。海棠是蘇軾故鄉四川種植的名花,別處不多見,而這一株海棠卻長在偏僻之地,蘇軾看到這株海棠花,感到特別親切,常常在海棠前酌酒,為其寫詩。其中,這首《海棠》便是其中的一首。

首詩的文字非常優美,同時也比較直白,充分體現了作者的文字功底。歷來的解讀也很多,一般是圍繞其文字本身展開的,這當然是對的。但如果從功能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另有一種味道,即她表達了兩重意思,一是同一種事物在不同的空間有不同的表現形式,二是修煉人修到一定的層次,是可以和一般人們認為不可能和人溝通的事物溝通的。

在詩詞中,常常把女人比喻成花,日常生活中人們也常這樣講,這其實不是偶然的,女人在另外空間的整體形像的確就是花,當然具體的人又各有不同,比較複雜。《明皇雜錄》的記載說,唐明皇有一次在沉香亭要召見楊貴妃,可是楊貴妃卻醉酒未醒,等到高力士和侍女把她扶上亭子,她還是醉顏殘妝,鈿環不整,東倒西歪的不能行禮。唐明皇看了這副模樣,笑道:「豈是妃子醉邪?真海棠睡未足耳! 」

在另一方面,花在一定空間看,會呈現女人的形像。這在古代的文學作品中,特別是志怪類的文學作品裡,是十分常見的。

從這首詩可以看出蘇東坡實際是看到了海棠花在另外空間的女子形像,他和「她」相互交流,欣賞,非常舒心,「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燒高燭照紅妝。」並不是作者的想像,而是他真切地看到了那個海棠有些想睡了,於是特意點燃蠟燭來照亮海棠(她)的美麗姿容。

蘇東坡信佛,並對修煉身體力行,這首詩說明他的修煉層次還是很不錯的,已經能夠和花直接交流溝通了。其實如果層次再提高,和一般人認為的沒有生命的物質交流也不是什麼難事,宇宙本來就是很奧妙的,常人的眼界其實非常非常有限、可憐。   

相由心生。其實文字也是由心生的,詩圍繞著海棠花來寫,句句唯美、浪漫,這也正是作者在和海棠花交流過程中心態和感受的真實寫照。

(本文取自:清風〈字由心生--解讀蘇軾《海棠》。本文經過修改〉)



責任編輯:初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