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主義教育法草案(圖片來源: 公用領域 今濤拍暗自製圖片)
【看中國2023年11月9日訊】臺北——中國明年起將實施《愛國主義教育法》,強化「港、澳、臺灣同胞和海外僑胞等群體」的愛國精神,且執法範圍由教育體系,擴及文藝界、企業界、觀光景點和網路及媒體等各層面,引發臺灣等各地海外人士的反彈。一位已移民英國的華僑直言,講好中國故事失敗的最大原因,是中共的思維和教育觀落後西方主流價值長達百年。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10月24日通過《愛國主義教育法》,將自2024年元旦起,擴大對港、澳、臺三地及在海外各國的華僑灌輸愛國愛黨精神。
《愛國主義教育法》內容涵蓋馬列主義等政治思想、共產黨黨史在內的中國發展文史、中國國旗、國歌等象徵標誌、中國憲法和法律等國安意識及中國英烈和模範人物事跡所體現的民族精神等。
除內容無所不包外,該法律也規定在中共治權不及的臺灣和海外推行愛國教育。尤其根據該法第11-23條,除黨政軍和學校主管部門有責任開展愛國教育外,藝文影視產業、企業組織和工會、觀光旅遊地、宗教團體、網路和傳媒、甚至「未成年人的父母或監護人」等也都有義務配合中共,實施愛國教育。
《愛國主義教育法》最受爭議處是其第38、39條,明文規定違規違法者,包括否定中共眼中的英雄烈士事跡,將受治安管理處罰,甚至構成犯罪者,亦將追究刑事責任,引發各界嘩然和海外人士的反彈。
部分觀察人士說,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政十年來,中國對外的文化軟實力已漸失著力點,也普遍被臺灣和西方民主國家的社會所排斥,因此該法律力推的「洗腦」式教育恐難在海外坐收成效。
臺灣立法委員林楚茵就批評,《愛國主義教育法》營一黨之私的企圖明顯,是中共為了保政權,發動國家機器,由上而下進行的「政治洗腦」。
雖然臺灣社會多元、言論自由,中共一言堂式的思維很難立足,但中共恐仍企圖透過各種管道,對臺灣人積極進行滲透。
林楚茵就擔心,該法將具有中國建國精神的景點納入「紅色旅遊」的項目,恐讓部分臺灣年長者成為被洗腦的對象,因為明年兩岸旅遊禁令解除後,他們若透過各地里長、接受親中組織的招待,赴中旅遊,必定會被帶往這些景點,進行「紅色洗腦」。
林楚茵:臺灣嚴防「天然獨」變「教育統」
她還說,在中國就學的台商子女將首當其衝受到洗腦,另外,針對往返中國的企業人士或台籍幹部,中共也可能用「溫水煮青蛙」的方式,強行灌輸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思維。
林楚茵說,中共向臺灣人力推愛國主義教育,是企圖讓傾向支持臺灣自治的年輕人,也就是所謂「天然獨」世代,慢慢被洗腦,轉而支持兩岸統一的「後天統」或「教育統」,這是中國對臺統戰工作的一環。
她說,此法最極端之處是,除入境中國的臺灣人面臨風險外,人在臺灣的個人或團體,只要言論或影視音樂內容的作品未遵守《愛國主義教育法》,都可能受到中國法律「長臂管轄」的限制,輕則被警告或制裁,重則可能須付出身陷囹圄的代價。
林楚茵告訴美國之音:「輕則違反罰則,那麼是罰錢;但是重的話,它(中共)會用所謂違反國家安全(的罪名),會有刑法跟刑責。就是說,如果你沒做到(愛國愛黨),它可以把你抓去關。但是,可怕的是,到底怎麼樣是違反所謂的愛國教育主義,是中國說了算。它(中國)在世界各地都有所謂的秘密警察,可以透過這個法規來對你伸出所謂的制裁。」
位於臺北的臺灣世代智庫執行長陳冠廷則對該法泛政治化的作法,頗不以為然。他說,《愛國主義教育法》嚴重限縮思想和言論自由,對臺灣年輕人來說,恐收反效果。
陳冠廷告訴美國之音:「(中共)什麼事情都跟政治有關。過去,臺灣的學生、影視從業人員、博物館、媒體可以事先調查中國有哪些學校、電影公司、哪些博物館跟媒體,比較開放自由,然後,可以選擇性地合作。可是,當中共已經規定這些教育文化(機構)要因應、生產愛國主義內容,這些(交流合作)空間已經接近於零了。」
陳冠廷表示,透過此法,中國對教育文化等各部門的審查將趨於集中化和法制化。從亞太區民主化的進程來看,中國此舉是大倒退,且將衝擊到各行各業,更帶來風險,因為港、澳、臺三地和海外華人很可能動輒因為哪件事、哪句話或文章的哪一行字,而誤觸中國的紅線,或因違反《愛國主義教育法》而引來牢獄之災。
這已有前例,以中國前調查記者羅昌平為例,2021年10月初,他於微博貼文質疑中國介入朝鮮戰爭的正當性,並批評《長津湖》電影中、沙雕連因「不會懷疑上峰的‘英明決策’」而凍死戰地的行為,最後以「侵害英雄烈士名譽、榮譽」罪名被判處三年刑期。
陳冠廷表示,中國對外影響力最盛時,除經濟實力最強外,文化容忍度和軟實力也應該是最大、最強的時候,因此,對廣電傳媒的規範不會這麼嚴格。他說,中國昔日透過孔子學院來進行大外宣是基於政經實力和文化力來投射軟實力。但習近平時代追求集權,讓民主國家相當反感,且他主政下強調的說好中國故事,充滿落後的教條思維,本身就不具吸引力和文化滲透力,很難讓追求進步價值的臺灣、韓國、日本及西方社會所接受。
陳冠廷進一步分析,《愛國主義教育法》投射出習近平作為獨裁者漸增的不安感,因為他一人獨大,更須透過權力單一化,直接控管任何對他有所威脅的潛在勢力。
他說,相對走過改革開放階段的世代,中國現今的年輕世代廣受愛國教育洗腦,聲音趨於一致,也不敢發聲。不過,他相信,高壓統治下的人民還是會可能起而反抗。
何越:中英價值觀差距百年講好中國故事恐失敗
針對中共將《愛國主義教育法》的施行範圍擴及海外華僑,位於倫敦、隸屬英國自民黨的地區議員候選人何越直言,中共出臺此法恐已黔驢技窮,因為其向海外華人強推愛國主義,本身就不是件易事,再加上,中國與西方的關係已降至冰點,以現今的地緣角力態勢,中共也早已無施力點。
原籍中國的何越也是旅居英國20年的時事評論作家。她分析,中共要在海外宣揚愛國教育,可能透過三大管道。一是透過微信等社媒平臺傳送內容,不受英國政府控制,較易操作。二是經由中國華人合法主辦的語言學校,將愛國主義內容置入教材,端看該校的校長和老師願不願意配合。三是中國教育部在海外所經營的孔子學院,官方設計的教材和課程可體現中國的意識形態。
不過,何越說,英國人近年對孔子學院持負面評價,英國首相蘇奈克(Rishi Sunak)2022年上任時也曾揚言取締孔子學院,後雖保留孔子學院,但已拒發簽證給孔子學院的中國籍老師。
她說,英中關係三年來跌落谷底,英國社會普遍敵視中國,英國媒體也對中國提高警戒,因此,兩國政治冷,只有文化和經濟交流仍有空間。
何越說,家庭教育是英國華人新生代國族認同的基礎,她以自身為例,早期赴英的中國移民都受過愛國主義教育,但他們的政治和自由價值觀和英國人約有百年的差距,因此99%的中國移民來到英國,既無公民權利概念,也難融入英國社會,他們也慣常將愛國思維傳給下一代,所幸年輕一代可以在中國的教條主義和西方文明價值觀中選擇。
何越自認,嫁給英國先生後,她已經從愛國主義的束縛解脫,她的兩個孩子也對中國沒有太多包袱,只知道是媽媽的母國,且他們在英國低調的愛國教育薰陶下,反而接受「批評英國才是愛英國」的思維,這對一味要求「講好中國故事」的中共來說,簡直難以理解。
何越告訴美國之音:「講好中國故事,為什麼一直失敗?最大的原因就是,它的切入點和講故事的方法跟英國主流的價值觀脫離了100年。」
香港新世代的政治立場恐極化
對於中共的愛國教育即將扑天蓋地而來,在香港任職教育雜誌編輯的李雅晞(化名)說,她最擔心的是,兩個學齡期的兒子被灌輸錯誤的史觀和政治觀,而她作為知道歷史真相的人,恐無力扭轉。
李雅晞告訴美國之音:「最不能接受的是,(香港學校)教導不真實的事或者歷史有分歧的事件,學校灌輸他們走向其中一端,作為家長不能忍受選擇性披露。只要香港人還能夠接觸到社交軟體,還沒有網路防火牆,我們還是會有自己的獨立思想。」
李雅晞說,她的大兒子才剛念小學一年級,已會主動唱中國國歌、辨識五星旗,讓她感到「很衝擊,為什麼會來得那麼早?」
她說,香港2018年中學文憑考試曾出題:「孫中山和毛澤東,哪一位是更偉大的中國領袖?」,這也讓她無法不預作心理準備,她的小孩未來理解政治歷史的立場恐和她不同。
李雅晞說,《愛國主義教育法》要求「未成年人父母」將祖國融入家庭教育」,遠因恐是香港近年的民主運動,因為不少參與者都是中生代父母,中共擔心他們阻礙下一代的愛國教育,所以,透過立法,要求家長盡好「本分」。不過,她說,她會堅持教導孩子,無論是新聞還是歷史,都要具有獨立和批判性思考。
中國思政教育下的封閉世代
在中國某大學任教的臺灣籍老師James(化名)則表示,中國多年「思政教育」教出的學生普遍欠缺世界觀,其實不利中國發展。
他說,中國大學生必修馬克思主義和資本論,所有學科課綱都強調政治正確性,連體育和音樂課也要結合思政教育,導致年輕世代「很愛祖國」,也普遍思想封閉,讓他們反而自我限縮,除欠缺自我學習的精神外,也缺乏多元發展的動機,作為教育者,James說,他並不希望看到中國持續、甚至擴大這樣的教育模式。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