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原新華社記者發表公開信:徹查李克強死因(圖)

發表:2023-10-31 16:2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公開信 新華社記者
中國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3年10月31日訊】(看中國記者李木子綜合報導)中共國務院前總理李克強10月27日突然離世,質疑其死因的聲音不絕於網。網傳,中國新華社記者顧萬明,以一名中共黨員的身份向中共中央、國務院發表公開信,強烈要求徹查李克強的死因,給全國人民一個交代。

10月31日,原中共中央黨校教授蔡霞在海外社交媒體X上發文表示,中共黨員顧萬明發表一份公開信,他是中國新華社的記者,80年代畢業於復旦大學新聞系,「人在牆裡敢於站出來呼籲,是了不起的勇士!向顧萬明先生致敬!」

蔡霞表示,公開信中提出幾點要求:停止安排遺體火化,以備待調查。徹查救治全過程並公開全部情況,給黨內給全國民眾一個交代。對所有相關人員進行調查鑒別,並相應追究責任。遺體解剖。成立治喪委員會,給李克強以應當的禮葬規格。

公開信顯示,該公開信是寫給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的,信中表示,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0月25日到上海「休息」,當日入住上海浦東東郊賓館,顯然是經過黨中央批准、安排,否則他不可能出京入滬。

公開信還表示,據瞭解,許多黨員、民眾對李克強25日到上海,26日僅一天就突然逝世(實際情況是李克強26日下午或晚上已逝世,搶救工作延宕到27日0時10分)覺得不可理解,認為其中有很多事實沒說清楚,很可能存在嚴重問題。

「李克強同志是正國級的黨和國家高級領導人,對他的突然死亡原因不查清楚,匆忙進行遺體火化,是很不應該的」。公開信表示,李克強突然逝世,有關方面「沒有向大家說明其死因、搶救過程」,只說了「因心臟病」,其中「有很多疑點不可理解」,產生「很多、很大的意見」,在社會上議論紛紛,「造成很大的輿論影響」。

公開信也表示,收集許多中共黨員和民眾的建議,代表他們提出要求:立即停止李克強遺體火化安排,「把他的遺體保留下來」。立即成立黨中央、國務院聯合調查組」,查清死亡真相,給黨員和民眾一個交代。「立即對李克強同志遺體進行解剖」。建議開身份相符的追悼會,但保留遺體至調查出結論為止。

中共黨媒新華社的前記者顧萬明的上述公開信,引髮網民熱議。

網友「史中腹黑郎」評論道,「今天已經再次全社會推送新聞,明確了11月2日遺體火化,天安門等地降半旗誌哀,貌似連遺體告別儀式都沒有,極其詭異的處理方式,即便是他的死因沒有‘意外’,這樣潦草的處理手法也會讓所有人覺得他們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這畢竟是個正國級剛剛退下去的‘高級領導人’」。

「Flying Scotsman」評論說,「完全同意,中國要建設法治社會、法治國家,中國政府就必須尊重每一個生命的尊嚴。我們上街不是為了紀念一位中共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我們是要求每一個中國人必須死的明明白白,中國人從這一刻起不能再被計畫著生,也不能再被計畫著死!」

「X評」認為,「去年病毒一下子死了多少人,燒死人都要排隊,明明白白了嗎?要求了嗎?黨和政府,政府的一把手有出來解釋一下嗎,哪怕公布下死亡人數嗎?有資格要求政府?有資格呼籲黨國?黨國啥時候聽過屁民一句話了?」

網民提出質疑,「在齊太史簡,在晉董狐筆。唯共產黨只有監守自盜,叫他們自己查自己,是不是個大笑話?」「包子會查自己?」「回顧垬(中共)怎麼對待劉少奇、林彪、趙紫陽等重要國家領導人的前車之鑒,要求查清李的死因,無異於緣木求魚、與虎謀皮。」

也有網民嘲諷說,「非民主國家講這些沒用的,沒可能執行,力量全在黨,什麼人民挂嘴邊,都是安撫奶嘴,騙你的啊!」「共產黨的本質是惡,就像一池毒水,有毒的才能出頭活下去,善良沒毒的在裡面出不了頭也活不下去。」

值得一提的是,中共官方已決定11月2日李克強遺體火化。

據新華社10月31日消息,李克強的遺體將於11月2日在北京火化。11月2日,首都天安門、新華門、人民大會堂、外交部,各省、自治區、直轄市黨委和政府所在地,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各邊境口岸,對外海空港口,中國駐外使領館將下半旗誌哀。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