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份懂事的孩子,可能缺溫暖或者「愛」。(圖片來源:Adobestock)
當孩子表現乖巧、懂事時,父母很滿意孩子的高「情商」。不過有些孩子過分懂事,父母要注意了,也可能他壓抑著心底的情緒,也可能他發出的的是無聲的呼救。大陸某兒童教育家曾說:「懂事是很深的絕望,它真的不是一個好東西。它表面上是爲家長帶來省事的好處,也許骨子裡就是出於恐懼。」
有個人就曾分享過自己的親身體會,她覺得自己的孩子從小就乖巧聽話,親朋好友也認為孩子懂事。就在前陣子,因為孩子生日近了,周遭的朋友想送小孩生日禮物,問小孩想要甚麼時,沒想到小孩很有禮貌的直接拒絕了。
朋友以為她的孩子是不好意思,就讓她回家再問一下,但沒想到答案還是一樣的,她只得告訴朋友,或許自己小孩情商高,不需要生日禮物,所以不用買了。
但朋友這時提醒她,哪有小孩不喜歡生日禮物的,或許她應該要關心一下自己小孩,看看是不是有甚麼異常的地方,想想孩子平常是否會向她提出自己的需求。
聽到朋友這樣說,她才驚覺,孩子很少和自己出甚麼需求,而且行為舉止都是配合自己的喜好來的,就連吃的東西也一樣,這讓她頓時發現自己一點都不瞭解孩子。
最後在小孩過生日的時候,朋友們還是準備了禮物,只見孩子表面上很禮貌的收下並道謝,但是過程中卻一直在偷瞄她,看她的臉色。也就在這個時候,她才發現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問題。
我們大家總會覺得孩子懂事,就是高情商的表現,並會為此感到驕傲。但我們不知道的是,當一個孩子過分懂事時,很可能代表缺乏父母的愛,沒有安全感,只能不斷通過討好父母,來滿足自己的需求。
例如孩子有以下幾種行為時,父母就要注意了,這很可能是孩子缺「愛」的表現。
1、下意識討好父母
缺乏愛和安全感的孩子,通常會很執著父母的表揚,她們會下意識放棄自己的想法需要,儘量滿足父母所要的,做什麼事也都習慣看父母的臉色。一旦發現父母臉色不悅,就會停止自己的行為,直到父母臉色變好為止。
2、過分懂事
孩子在成長時,難免會以自我為中心,控制不住情緒,這是很正常的現象。若父母發現孩子對自己言聽計從,那麼很可能代表孩子缺乏愛,想要通過討好父母,來獲得關心和認同。這時父母更應該反思自己,是不是平時工作太忙,所以沒時間陪伴孩子?
3、不提要求
當一個孩子過分懂事時,很可能代表缺乏父母的愛,只能討好父母來滿足需求。(圖片來源:Adobestock)
小孩子個性都是天真純樸的,對世界上所有事都會感到好奇,看到什麼大多會想要擁有。如果一個孩子從來不主動提要求,就算別人送東西給自己,也會看父母的眼色時,那就證明,這孩子已經很缺乏愛了。
若發現自己的小孩有這樣的傾向,父母除了要做出改變,多關懷孩子以外,也不要吝於表達自己的孩子的愛。即使小孩做錯事,要批評時,語氣也要和善,讓孩子知道父母的批評是為了自己好。也切忌不要帶著情緒,拿別人的小孩來做比較,這只會讓孩子的挫折感更重。
而且在表達自己想法前,不妨靜下心來聽聽孩子的想法,在不一味否定的前提下,提出自己的想法,供孩子參考。這樣彼此在更了解對方之餘,也能因為良性的互動,讓雙方有反思的空間,避免代溝越來越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