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將在9月8日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白露」!(圖片來源:Pixabay)
2023年9月8日,我們將迎來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五個節氣:「白露」!白露還是秋天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大多在9月8日到9日到來,屆時太陽到達黃經165度。白露一到,其實代表秋季的悶熱氣候將轉向涼爽。因為早晚溫差變大,水氣容易遇冷而凝結成露珠,附在植物上面,而古人以四時配五行,秋屬金,金色白,遂以白來形容秋露,並命名為「白露」。黃曆有言:「斗指癸為白露,陰氣漸重,凌而為露,故名白露。」
古人將白露分為三候:「一候鴻雁來;二候元鳥歸;三候群鳥養饈。」意思是說:候鳥大雁在二月時飛到北方,八月再飛到南方。白露節氣時,鴻雁南來,同時帶來了秋風;玄鳥燕子在春分時飛向南方,白露節氣前後則會飛回北方。因為燕子被視為北地之鳥,故稱「歸」;各種鳥類在感知秋季的肅殺之氣後,會開始儲備糧食,準備安度嚴冬。
白露習俗
進入白露後,天氣開始轉涼,早晚溫差變大,民眾特別需要注重保暖,重視養生,亦有民眾會遵循白露習俗,進行收清露、飲用白露茶、飲用白露酒、吃龍眼、吃番薯等習俗。一起來認識吧!
1、吃鴨肉
在溫州等地有過白露節的習俗,而蒼南、平陽等地的民眾會在白露日採集帶著白字的十種草藥,又稱「十樣白」(另有「三樣白」之說)。換言之,這十種帶著「白」字的草藥,例如:白木槿、白毛苦等等,都是在跟「白露」字面上做呼應。
這些被摘採回來的草藥將用來燉煮鴨子,據說食用了這些鴨肉後,能滋補身體、去風氣(關節炎)。
2、吃龍眼
福州人有「白露必吃龍眼」的傳統習俗,認為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可達到滋補身體之功效,十足養生。
3、吃番薯
過去民間認為白露食用番薯能使飯後不會發胃酸,因此農家習慣在白露節氣吃番薯。
4、喝白露茶
因為白露正值秋季,茶樹在這時都已經度過了夏季的炙熱,生長狀態正處於最佳時刻。因此,民眾適合在此時喝茶,而白露時期的茶比夏季的茶更加清爽、沒有苦味。
其實,白露一到,民間原本就存在「收清露」的習俗。明朝李時珍《本草綱目》也有相關記載:「秋露繁時,以盤收取,煎如飴,令人延年不飢。」所以,收清露可謂是白露的一項特別儀式。至於民間流傳的「春茶苦,夏茶澀,要喝茶,秋白露」之說,則點出白露茶不像春茶這般鮮嫩,不經泡,也不如夏茶那般乾澀味苦。因為白露茶喝起來具有獨特甘醇的清香味,而深受老茶客喜愛。
5、喝白露酒
過去在蘇浙一帶,每年的白露一到,家家戶戶都會開始釀酒,用來招待客人,也時常有人將釀製的白露米酒帶往城市去。白露酒是使用糯米、高粱等五穀釀製成的,微甜,世稱「白露米酒」。
湖南一帶則存在在白露喝米酒的習俗。每年白露一到,家家戶戶就會拿被稱為「土酒」的白露米酒來招待客人。這種酒甘甜溫熱,非常適秋季飲用。
6、祭禹王
太湖人會在白露進行「祭禹王」的儀式。大禹是中華民族最尊崇的治水英雄,當地漁民尊稱他為「水路菩薩」。每年的正月初八、清明、7月7和白露時節一到,太湖當地都要舉行祭禹王的香會,其中以清明、白露春秋兩祭的規模最盛大,時間長達一週。
白露禁忌
節氣變化對身體的影響是十分顯著的,民間即存在「疾病跟著節氣走」之說。
白露一到,民眾應該要注意預防呼吸道疾病,其中包括氣喘、過敏等,還得注意早晚溫差。為因應溫差變化,出門前理應多帶一件外套,以防感冒。此外,還應多把握午休時間養精蓄銳。
相關禁忌還包括:忌諱夜晚不蓋被、冷氣溫度不宜調太低、穿衣服不宜外露、不宜飲用冰水、忌諱過度運動等等。
白露俗諺
「處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說:每天須用一盆水洗澡,等過了十八天,白露一到,就不要再赤膊裸體,避免著涼。
「過了白露節,夜寒日裡熱」意思是說:白露一到,白天夜晚的溫差會加劇。
「白露前是雨,白露後是鬼」意思是說:白露節下雨,代表雨下在哪邊,就苦在哪邊。
「白露身不露,寒露腳不露。」意思是說::白露節一到,不能再打赤膊、裸露身體,否則很容易受涼感冒。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意思是說:進入白露後,天氣逐漸轉涼,大家需注意保暖。
「白露南十日九日濕」意思是說:白露到後,天氣漸涼,如若刮起南風,則代表降雨多。這是因為南風起自海洋,當然會帶來濕氣。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齊。」意思是說,如果白露前後有出現露,就代表晚稻將會有好收成。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