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軍投降後 為何與國軍攜手防共?(圖)

發表:2023-06-24 0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5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戰場上行軍作戰的士兵
蔣介石以德報怨的政策理念,讓日軍願意攜手國軍抗共(圖片來源:Pixabay)

抗戰勝利之後,原本作為國軍死敵的日本軍隊,在戰後接收事務上,全力配合蔣介石的要求,只將武器裝備移交給國民政府。甚至在國軍接收的空窗期上,替國軍捍衛領土,還不惜以武力抵擋來犯的共軍。為甚麼日本人的態度在轉眼之間有了這麼大的轉變?本文根據中華民國中研院學者黃自進在《重探抗戰史》中的研究,來回答這一問題。

原來,這來自蔣介石的「以德報怨」。

抗戰勝利文告 蔣介石以德報怨

1945年8月6日與8月9日,美軍分別在日本的廣島和長崎投下原子彈。8月15日,大日本帝國宣布向同盟國無條件投降。當天,領導中國守得抗戰勝利的蔣介石宣布接受日本投降,發表公開談話:

「全國軍民同胞們,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士們:我們的抗戰,今天是勝利了,『正義必然勝過強權』的真理,終於得到了他最後的證明……我說到這裏,又想到基督寶訓上所說的『待人如己』與『要愛敵人』兩句話,實在令我發生無限的感想。我中國同胞們必知『不念舊惡』及『與人為善』為我民族傳統至高至貴的德性。我們一貫聲言,祇認日本黷武的軍閥為敵,不以日本的人民為敵……要知道如果以暴行答復敵人從前的暴行,以奴辱來答復他們從前錯誤的優越感,則冤冤相報,永無終止,決不是我們仁義之師的目的。」

黃自進指出,這篇充滿高度的講稿是蔣介石親自撰寫;而在戰爭期間奉行「優勝劣敗」,沒有「與人為善」之想,更無「待人如己」之懷的日本人,把這份文告解讀為蔣介石對日本的「以德報怨」。而其中反映的人道尊重,襯托出日本人在戰時對人道的摧殘──蔣介石的「以德報怨」,讓日本人自慚形穢。

黃自進也提到,日本學者中村勝範根據年輕時的回憶指出,美國的兩顆原子彈雖然促使日本投降,但沒有讓日本人的戰鬥意志屈服。真正征服日本人的內心,讓他們打從心底承認戰敗的契機,是蔣介石的這篇講稿。眾多日本媒體也都以「以德報怨」為新聞標題,感激蔣介石為日本人帶來戰後餘生的曙光。

受降儀式 蔣介石憂慮蘇、共趁火打劫

1945年9月9日,正當南京舉行中國戰區日軍投降儀式之時,蔣介石顯得心事重重。他在前一天的日記中提到了關於蘇聯和中共的莫大隱憂:

「黨國之危機,九一八以來未有甚於今日者也。如果偶一不慎為俄史、共毛所藉口誣陷,則個人失敗之事小,而民族存亡之前途大,甚至陷於萬劫不復之地也……此時唯一政策,在接收國內各地區敵軍之投降與繳械;其次為接收東北之失地,使俄國不能不以履行其條約義務為首要;否則,敵械未繳,西陲起釁,反為俄共與敵寇所利用,使得中國紛亂不可收拾,則革命乃真整個失敗矣。」

中共在抗戰之中,藉著國民黨在正面戰場的將士用命,默默在大後方發展壯大。根據八路軍總政治部宣傳部編的《抗日戰爭時期的八路軍和新四軍》來看,當時中共的八路軍從1937年的4萬5千人,發展到1945年的60萬主力軍;原本只有3個支隊、1萬2千人的新四軍,已擴展為7個正規師、近26萬的主力軍。並且,抗戰時期敵後的三大戰場──華北、華中、華南,都被中共陸續接收,建立了19個解放區,如果加上原有的陝、甘、寧邊區,其占據總面積達到了95萬6千平方公里,是戰時淪陷領域的66%。

日本投降之際,中共已然成為國民政府難以應付的威脅;而更嚴重的是,當時蘇聯軍隊已經搶先一步進駐東北,在戰略位置上,和中共在華北形成了犄角之勢,讓國民政府對華北的接收與對東北的收復造成極大困難。

中日化敵為友 聯合防共

黃自進指出,蔣介石爭取在接收事務上與駐華日軍合作。他希望日軍能夠為國軍抵擋共軍,以免其藉由地利之便強取日軍的占領地和武器。而蔣介石願意和日本攜手重建亞洲和平的胸襟,真正在內心打動了日本軍民,為兩軍的合作起到了關鍵作用。

早在1945年8月14日遠東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就指示,除了東北以外,中華民國的臺灣及北緯16度以北越南境內的所有日本部隊,只能向蔣介石委員長及其代表投降。日本及汪精衛偽政權都表示同意,獨獨中共表示異議。雖然各國不予理會,但中共依然選擇訴諸「武力」,達到受降的目的。

蔣介石苦惱的原因是,突然的勝利,讓處在西南一隅的國民政府無法立即受降。因此,他需要仰仗原本已經可以以戰俘身分接受保護的日軍,繼續保持武裝,在國軍到來以前,堅守著防止共軍入侵。

也因此,即使日本政府已於9月2日簽署投降文書,受降儀式也於9月9日在南京舉行,但中國戰場卻仍舊天天上演共軍和日軍、偽軍之間的大小戰鬥;還出現了一個奇特現象,那就是原本是死敵的國軍和日軍,竟然一起為防共與抗共,並肩作戰。

國民政府在受降計畫中,列舉了27個戰略都市為優先目標。幸賴日軍和偽軍的支持,國軍從原本限於西南一角的情況,到最後成功接收了其中21個戰略都市。雖然對東北的接收幾經周折,最終依舊失敗,並直接促成了共軍的坐大,和國民政府對美國、蘇聯關係的生變,造成最後國民政府的全面潰敗、退守臺灣。但不得不說,蔣介石對日本的寬大政策,贏得了日軍的尊敬和認同,讓日軍願意「贖罪」,協助國民政府守護領土。這其中展現的人性光輝,何嘗不令人動容?

本文主要參考黃自進:〈戰後中國的命運〉,《重探抗戰史(三)》(台北:聯經出版,2022年)。



責任編輯:李子霽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