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圖片來源:hhach/Pixabay)
2015年熱播的古裝電視劇《瑯琊榜》,曾在海峽兩岸引起熱烈討論與迴響。還記得隨著梅長蘇的運籌帷幄,以及反派自己的作惡自斃,劇情一步一步迎來最高潮。當時梁帝蕭選被群臣和皇室宗親逼著重審赤焰冤案,一個人氣急敗壞地躲回到偏殿裡頭,要求與梅長蘇單獨交談。就是在這裡,梅長蘇講出了那句振聾發聵的經典台詞:
「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若無百姓何來天子?若無社稷何來主君?戰士在前方浴血沙場,你遠在京城,只為了一念猜疑就揮下屠刀,在陛下的心中,恐怕只有巍巍皇權,又何曾有過天下?」
這段話直接攻破梁帝的心防,讓他終於從惱羞成怒轉為深感羞愧了。
而「天下乃是天下人的天下」這樣的思想,我們一般聯想到的是出自於孟子的民本思想。其實,它的來源很可能遠遠更早。在商朝末年的時候,就已由姜子牙的口中吐出。這裡,我們就來品味一下這位周文王等了一輩子的姜太公的一生。
靜待時運 大器晚成
姜子牙本姓姜,名尚,字子牙,他的祖先曾受封於「呂」地,故又名「呂尚」。他是西周的開國元勛、齊文化的創始人,亦是一位韜略家、軍事家與政治家。儒、道、法、兵、縱橫諸家皆將他視為本家人物,故被尊為「百家宗師」。
姜子牙未輔佐周文王前,生活十分潦倒、坎坷多磨。三十二歲時,因為商朝戰爭不斷,他為了躲避戰禍,跑到山上修道,經過四十年的苦修,直到七十二歲才出山。
出山後,因為年紀大又沒有一技之長,只好暫時投靠在朋友的家中。為了謀生,他曾經編製竹簍或把小麥磨成麵粉拿到市集上販賣,也開過飯鋪、賣過牛馬豬羊、為人算過命……等等,可是每次都支持不久就失敗了,因此經常受到妻子的奚落與冷嘲熱諷。
後來他在紂王手下擔任下大夫的職務,可是紂王荒淫酒色、暴虐無道,命令他監造「鹿臺」。姜子牙看了圖樣,發現這「鹿臺」高四丈九尺,上造瓊樓玉宇、殿閣重檐,且要以瑪瑙砌成欄杆,寳石妝成棟梁。姜子牙見到紂王如此役使百姓、荒唐無度,末日必將不遠,於是對妻子說:「我不忍見萬民遭殃。娘子!你和我前去西岐,將來必有騰達之日……」可是他的妻子嫌他沒本事,好不容易熬到一個小官也做不好,就不願跟他在一起了。姜子牙不得已只好獨自一人逃到西岐了(西岐就是後來的周國)。
渭河釣魚 願者上鉤
姜子牙最後到了陝西省的終南山,經常到渭河釣魚,因為他的魚鉤是直的,所以三年過去了連一條魚也沒有釣到。原來他要釣的,並不是魚。
有一回,周文王到渭河一帶打獵,遇見八十多歲的姜子牙坐在河邊垂釣。經過交談之後,發現他就是周朝從太公亶父起就一直盼望著的武能安邦、文能治國的賢才,於是周文王高興地說:「吾太公望子久矣!」所以姜子牙又號「太公望」,俗稱姜太公。後來他輔佐周武王滅商,屢建奇功,受封於齊地。
輔佐周室 兵書傳世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姜太公封於齊地後,過了五個月,回來向周公報告齊地的情況,周公問他:「你怎麼這樣快就回來報告呀?」他回答說:「我簡化了君臣的禮節,一切順著當地的風俗民情做,所以齊國很快就上軌道了。」
姜太公作為「兵家之聖」,也留下了著名的兵書《六韜》。這本書採用的是問答體,由周文王或周武王設問,然後姜子牙回答。其中留下了那句《瑯琊榜》台詞的源頭出處:
「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之天下也。同天下之利者,則得天下;擅天下之利者,則失天下。天有時,地有財,能與人共之者、仁也;仁之所在,天下歸之。免人之死、解人之難、救人之患、濟人之急者,德也;德之所在,天下歸之。與人同憂同樂、同好同惡者,義也;義之所在,天下赴之。凡人惡死而樂生,好德而歸利,能生利者、道也;道之所在,天下歸之。」
他主張天子要行仁修德,不可為己而害民,如此人民才會願意與天子同舟共濟,否則,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換句話說,唯有不把天下據為己有,一切施政只為天下百姓著想,而不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地位,那麼這時,天子才能在真正意義上得到天下。
姜太公的軍事思想,在《六韜》、《陰符經》、《太公兵法》、《太公金匱》等著作中都有論述。歷代著名的軍事家如孫武、鬼谷子、黃石公、諸葛亮等,都吸收了《六韜》等著作的精華,並予以發揚光大,故皆能在中國的歷史上名垂不朽。
天齊至尊 史書記載139歲生涯
據史書記載,姜太公活了139歲。為什麼他能活得那麼久、且有那麼大的智慧呢?據瞭解,修煉的人達到某個境界之後,可以開智慧,也可以延長壽命。姜子牙經過四十年的苦修,不但延長了壽命,還悟到了常人悟不到的真理,然後再經過十幾年的艱苦磨煉,最後終於成就了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豐功偉業。
因為太公的生平是如此的偉大、超常與不凡,可以說幾乎只有神仙才能做得到,所以齊人稱他為「天齊至尊」。道家則傳說他已經修煉圓滿升天成仙了。明代的《封神演義》中,更明確把他納入神仙之列。而歷朝歷代也都有人為他建立寺廟,以供後人瞻仰。
編註:《六韜》的作者是否真為姜子牙這一點,由於行文風格與西周初期不類,從宋代以來就日漸受到質疑。特別清代考據風氣的盛行,講求史料實證,而基本斷定這是偽書。不過1972年4月,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古墓中,發現了大批竹簡,其中就有《六韜》的五十多枚,證明《六韜》至少在漢武帝時期就已廣泛流傳。而其成書年代,最晚是在戰國時代。不過即使成書於戰國,學者相信書中思想有其更為古早的淵源。雖然《六韜》文字經過後人的踵事增華,但不能排除姜子牙的可能身影。尤其《尚書‧泰誓》記載武王伐紂時,就已有「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的民本思想展現,很可能就曾受過其帝師姜子牙的影響。
責任編輯:岳清琛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