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首見本土猴痘個案 醫學專家:可能已群聚(圖)


猴痘
3月1日,國內首見本土猴痘確診病例,此病大多經由性行為傳播。(圖片來源:Pixabay)

【看中國3月2日訊】(看中國記者蔡思雲綜合報導)3月1日,台灣首見本土猴痘確診病例,分別為40多歲和20多歲的本國籍男性,來自新竹和高雄市,兩人皆無出國旅遊史,感染源還在調查中。

2月下旬,兩人陸續出現發燒、丘狀癢疹、水泡、淋巴結大、潰瘍等症狀,並於2月26、27日確診陽性,目前於醫院隔離治療中。

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說明,這兩名個案沒有出國旅遊史,與先前境外移入猴痘無關,兩人之間也沒有共通性,屬於散發病例。經疫調匡列相關接觸者共25名,已進行衛教並自我健康監測21天。其中有6人為同住家人、親密接觸者,屬高風險群體,需評估暴露後預防疫苗接種。

羅一鈞表示,先前的案例都是境外移入。COVID-19疫情趨緩後,亞洲許多國家邊境解封,國際旅遊恢復,讓猴痘疫情更易傳播。國內在確認本土個案後,本土感染風險提升。疾管署表示,除了持續疫調感染來源之外,也會召開專家會議討論猴痘疫苗接種。

疾管署慢性傳染病組副組長詹珮君指出,猴痘傳播對象具有侷限性,主要傳播方式是和感染者親密接觸的人際傳播,尤其是黏膜接觸,其他還有病患呼吸道分泌物或者被污染物品為主。她也提醒民眾前往高風險地區要做好自我防護,並避免出入可能與不特定人士密切接觸之社交活動等高風險場域。

國際研究顯示,猴痘確診者多為男同志或雙性戀男性,病例大多經由性行為傳播。台灣感染症醫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兒童醫院感染科醫師黃立民表示,首先要確認這兩例個案的傳染途徑,這會影響疫情的規模。如果個案間沒有關連,最有可能的就是同性間親密接觸的族群已有人感染並造成傳播,很可能已經有群聚。

黃立民表示,現階段只能提醒可能發生同性間親密接觸的族群特別小心,由於傳染主要是身體接觸到身上的水泡病灶,即便使用保險套也沒用。他建議發生性行為前多注意伴侶的全身皮膚,身上是否出現水泡,同時也要注重寢具等物品的消毒。

猴痘的常見症狀為發燒、頭痛、淋巴結腫大、皮疹、水泡、肌肉疼痛、極度倦怠。皮疹和水泡會在臉部、四肢或生殖器等部位出現。一開始會局部出現皮疹,然後逐漸蔓延到四肢和全身。

疾管署指出,此波猴痘疫情自去年5月於英國爆發以來,全球至少109國報告逾8.6萬例確診,主要分布於美洲和歐洲,其中美國最多,累計3萬例,占全球總數的35.1%。在亞洲國家中,日本累計22病例、新加坡21例、泰國15例,韓國、菲律賓、越南、香港及中國等亦有報告病例。WHO於去年7月23日將猴痘疫情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迄今仍維持。

疾管署說明,台灣自去年截至今日累計通報疑似病例47例,包括2例本土確診及5例境外移入。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