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商不尖」到「無商不姦」的演變(組圖)

發表:2023-01-09 19: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2個留言 列印 特大

无商不尖
古代的「無商不尖」是「尖」不是「姦」。(網絡圖片)

現代的人們一提起經商之人,常見的評價就是「無商不姦」和「無姦不商」,商人似乎都是姦詐的,不姦詐的就做不了商人。許多人甚至是商人,對「無商不尖」已不知其意了。

無商不尖」這個成語之所以演化成了當今的「無商不姦」,是在中共統治之後,特別是在「改革開放」之後才逐漸產生的印象。那「無尖不商、無商不尖」的「尖」,而是「冒尖」的「尖」,它是怎麼來的呢?

第一:讓利

古時候的人,買賣糧食都是用「升」或者「斗」做量器的,形狀是上寬下窄的一個梯形,但是大小比碗大多了。

商人將一升的米裝滿斗之後,再將米的上頭抹平,就能做到給每個人的米都不多不少了。有些商人會再給客人加一小撮米,形成一個「尖」,叫作「添頭」,讓買的人高興。

在古代,許多賣糧食的商人都會這麼做。久而久之,社會就產生了「無商不尖」的說法。也就是說,只要是商人就會給顧客讓利。顧客高興了,商人口碑好了,回頭客也有了,這生意才能做大、做好。

除了賣糧食,賣布的也有「足尺放三」的說法,在丈量到最後一尺的時候,再加放三寸。還有打油、打醋,商人也會最後再多給客人舀一杓。

所以說,「無商不尖」的讓利行為是古代商人們做生意奉守的黃金法則,也是經過時間驗證的成功秘訣。

宋代有一個叫曾叔卿的人,他進了一批陶器,想要轉運到北方去交換物品,可是正遇到北方發生災荒,陶器是賣不出去的。這時候,有人到曾叔卿那裡,要求把陶器轉賣給他,於是曾叔卿把陶器交給他。

後來,曾叔卿都已經收了錢,還是問了一句:「你要把這些東西運到哪裡去呢?」那個人說:「我想要效仿您先前的打算。」

曾叔卿聽了之後就把北方剛發生災荒的事告訴了這個人,也不再賣陶器給他。

曾叔卿對這位客人說:「我難道不應該告知您這件事,讓您免受傷害嗎?」

這個小故事正體現出了中國古人誠信不欺、捨利取義的道德品行。

第二:誠信

古人十分注重誠信,商人們更需要如此,因為一旦信任感被破壞,就再也沒人來買東西了。

古時候的1斤有16兩,成語「半斤八兩」就是從這裡來的。那麼,為何1斤有16兩呢?古人認為天上的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旁邊的福、祿、壽三顆星總共16顆星星,分別對應著1斤裡的16兩。

做生意的人相信,如果稱東西的時候缺斤短兩,掌管福祿壽三顆星的神仙就會懲罰他們。

商人如果少給人1兩,神仙就消減他們的福氣;少給人2兩,就減少俸祿;少給了3兩,就要折壽。

建呂南城有一個人叫陳策,他買騾子的時候,買到一頭不能加鞍使用的。陳策不忍昧著良心把騾子轉賣給別人,就把騾子養在野外的草房裡,等著牠自己死掉。

一天,一位官人路過這裡,官人的馬突然死去了。陳策的兒子與市場經紀人一合計,磨破騾子的脊背,假裝這騾子能馱東西,把騾子賣給這位官人。

陳策聽說了之後,趕快追上了那個官人,把騾子不能加鞍使用的事情告訴他,退錢把這頭養著要賠錢養著的騾子給領了回來。

這則小故事是宋代洪邁《容齋隨筆》中記錄的。

人民幣
由於道德淪喪,很多商家為了要賺大錢,成為姦商」。(圖片來源:Adobe Stock)

從「無商不尖」到「無商不姦」的演變

「無商不尖」,一個「尖」字,折射出商道中人品的高雅寬厚,和民風的淳樸善良,更看出社會世道的清正。商人在賺錢中,也在不斷的積德行善,為後輩積下福分。

在那樣一個社會環境下,為官者,清正廉明,德行天下,廣佈善道,教化子民要相信神靈,善惡有報;百姓自然循規蹈矩,人人有心法約束,出現「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太平景象也就不難理解了。

也就是說,是政府和百官言談教化和自身行為的影響,使民風正,世道好,才有越來越多重德行善的「尖商」如雨後春筍般源源而出。從這些「尖商」身上,能看出朝政治理的根本。人們追求的不是簡單的金錢,而是高尚的德行表現。

一個「尖」的表現不僅能把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拉近,人見人親,同時,也能使人生出回報與效仿的善行。

在中國大陸,無神論的宣傳,使人不相信「善惡有報」的天理,更是漠視神靈存在。當人不相信有神靈的時候,就甚麼都敢幹。當一個商人不知道重德的時候,那必定是一個「姦商」。

現今的中國,當官的從上到下一片大貪特貪,不僅自己拚命撈錢,也告訴老百姓:「別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悶聲發大財」。有錢可以買官,有錢可以擁有美女,有錢可以使鬼推磨……全國官場撈錢、貪錢形勢大好。

上行下效,民間也有越來越多的「姦商」源源而出,經商的人也看明白了:這年頭,要想不當孫子,要想被人尊重,要想出人頭地,就得不折手段的趕緊抓錢。只要有利可圖,甚麼損招都使,甚麼壞事都幹。

於是,歷史上道德純厚的「尖商」再也見不到了,在奔錢的時代大潮帶動下,造就出了青出一藍勝於藍的一批批狡猾姦詐的商人,以次充好,假冒偽劣,缺斤少兩,坑矇拐騙的現象到處可見。「姦商,姦商,無姦不商,」這句話成了中國人的口頭彈。

天道曰:「不失不得」,一切無德的經商行為都是短命的,任何姦取別人的行為都是在姦取自己。古人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而當「真誠、善良、寬容」普世價值的理念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之時,也將湧現出越來越多的「尖商」。那個時候,蒼生歸正道,天地複清明。



責任編輯:陳新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