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22年8月29日訊】美國經濟現在的真實情況到底如何?市場陷入了「羅生門」。
一方面,美國的7月份的CPI通脹率自6月份的9.1%高位回落,甚至低於了市場預期,讓人們對美聯儲控制通脹的能力升起了莫大的期望,也令人相信,美聯儲接下來還會在9月份的議息會議上再宣布加息50-75個基點(0.5%-0.75%),這就意味著美聯儲的基準利率將很快來到3%-3.25%的高度。在這種預期下,資本市場上資產價格的定海神針——各期限的美國國債收益率,6月份以來也都開始再度抬升,而且,2年期國債收益率與10年期國債收益率的倒掛,幾乎都成了家常便飯。
另一方面,美國剛剛公布了調整後的二季度GDP年化季率,增長速度為-0.6%,連同一季度的-1.6%,某種程度上說,美國經濟似乎已經進入衰退……鑒於這種認知,美國股市6月份以來的反彈也中斷了,市場陷入膠著狀態。這又讓人開始懷疑,是不是又一次要「定價美國的經濟衰退」?
然而,如果從具體的一些關鍵經濟數據上看,美國經濟又強健得讓市場先生懷疑人生。最新公布的美國7月份失業率是3.5%,創下過去了50多年來的新低,7月美國平均時薪,月度環比上漲0.5%,年度同比上漲5.2%,雙雙超出市場預期。勞動力市場上一人難求,不僅推高了美國人的薪水水平,且求職倍率上升至1.67(即平均每一位失業者仍對應1.67個職位空缺)。於是,美國的薪資-通脹螺旋蠢蠢欲動。
面對火熱的美國經濟,市場預期美聯儲將繼續其激進加息路線,這當然是很自然的事情。可問題來了——
一方面,是美國連續兩個季度GDP負增長,一些市場人士認為美國經濟已經陷入衰退;另一方面,美國勞動力市場一人難求,失業率降至53年來的最低,經濟似乎火得不行。
那麼,這美國經濟,現在到底是好,還是不好?
有鑒於此,有人乾脆認為:美國的經濟數據造假,失業率是假的!
那些認為美國統計部門造假的人振振有辭地提到:說經濟這麼好,原油作為美國最重要、最基礎的消費能源來源,理論上說應該是漲價的,庫存應該是降低的。但數據顯示,美國原油庫存不僅沒減少,而且還增加了,原油價格也大跌了,再加上製造業PMI(採購經理人指數)維持在50以上,而服務業的PMI卻低到僅次於2020年疫情期間……這一系列的矛盾數據,讓不少人在財經自媒體上大肆渲染:美帝的統計數據,也會造假!
事實又是怎樣的呢?
首先,就官方統計數據的公信力問題,相信只要腦子正常的投資者,都知道美國官方的經濟數據,比世界上其他任何一個國家都更為公開、透明、高頻、準確。除此之外,美國很多被官方所認可的統計數據,其實是來源於民間統計的。
對於民間數據,凡時被實踐證明了非常靠譜的,美國官方很願意採取「拿來主義」,而不會動不動就覺得這些民間機構「居心叵測、胡編亂造」,甚至是「被敵對勢力滲透」。比如說對經濟衰退的判斷,比如說對投資者極為重要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通貨膨脹預期調查等,前一個數據是民間機構的判斷,得到了美國官方部門的認可;後兩個數據則是民間機構通過調查得出來的數據,官方機構也認可……
要知道,投資者可都是拿自己的真金白銀在市場上搏殺的,如果一個民間機構做統計調查,數據隨意造假,背離真實的情況,又沒有美國政府給他們發工資,那麼這些機構早就會因為喪失公信力而在這個市場上消失了,根本不可能存在這麼多年,而且還堂而皇之地每個月都公布自己的數據。
此外,哪怕是美國官方的統計數據,例如失業率、通貨膨脹率等,也全部都是自下而上來的數據,不會有領導授意,不會有指標考核。數據好不好,都是調查統計上來的結果,政府官員不會因為數據差而承擔責任,也不會因為數據好而有什麼激勵——但,如果你數據造假,一旦被發現,這可是重大罪行,是要負刑事責任甚至進監獄的,也會在美國整個社會體系中信用盡失。
零收益vs極其嚴厲的懲罰,在這種情況下,美國官方部門絕對不會對某一兩次具體數據造假,沒有造假動機和意願,也沒有任何好處,只會誤導投資者乃至美國政治精英們對國家經濟做出錯誤的判斷。
當代世界任何一個國家的央行和法幣系統,基本都是承襲於英國和美國,而這種體系的統計數據,天生就是自下而上進行客觀統計的,沒有必要造假,哪怕政府最需要的時候,也不過是對統計數據的概念和定義進行篡改。所以,那些所有說美國這一次公布的經濟數據造假的說法,純粹是胡扯,也是不懂美國經濟的表現。
當然,我不是說美國的數據不會造假,一定完全符合現實——比方說,有個叫做影子統計的網站(SGS),認為美國自1980年起,都在持續性地對美國CPI的統計分項進行「調整」,這種調整,大大低估了美國的真實通脹水平。美國的官方通貨膨脹率數據,基本上貼合了普通人所感受到的通貨膨脹,但如果換個方式統計,那就大不一樣。
過去40年經過調整的美國CPI數據(藍線)與官方公布數據(紅線)對比(以1980年美國官方通貨膨脹統計方法為基礎)
不過,我們可以討論一下,既然美國經濟統計數據並沒有造假,那麼當前的美國經濟為什麼會出現統計數據「互相打架」現象呢?
答案其實很簡單,因為「貨幣幻覺」的存在。所謂的「貨幣幻覺」,是指人們只是對貨幣的名義價值和數字作出反應,而忽視其實際購買力和總發行量變化的一種心理錯覺。
在貨幣幻覺之下,只要名義上的數字增加,人們就會認為工資增加了,認為自己掙錢更多了。企業利用這種「漲薪」方式,吸引更多的人願意參與到工作中來,於是美國的失業率大幅度降低了,降低至50多年來的最低水平;消費者因為感覺自己掙的錢更多了,所以他們更願意消費,於是美國的消費者支出也大大增加了(以名義貨幣來計算),所以通貨膨脹上升,消費經濟看起來無比旺盛。
既然生產和消費都十分旺盛,那美國經濟看起來當然就很火熱,這些數據一點兒也沒有造假,都是真的,美國經濟現在確實是十分火熱。
可惜的是,美國真實GDP增長率的統計,恰恰要剔除通貨膨脹。本來美國過去2個季度的名義GDP增速並不慢,甚至可以說是近年來最快的增速之一,可一旦考慮了當前的通貨膨脹率,就不得不變成負值了。這就是美國GDP增長率變成了負值的原因。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更進一步地,要真正理解美國經濟過去連續兩個季度的「負增長」,關鍵在於瞭解美國對GDP的統計方式和限定詞——「年化季率」。
所謂「白宮授意美國勞工統計局在統計數據上造假,好讓經濟看起來正在強勁增長」,只不過是聽多了上級領導授意下級部門統計數據造假的故事而想當然的推演——除了說明該作者不懂美國經濟之外,並無其他新意。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