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反饋循環帶給房地產的是短痛還是長痛?(圖)

發表:2022-08-17 10:41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22年8月17日訊】當下的中國土地市場,房企拿地意願的低迷,將對明年房地產投資及整體經濟形成拖累。

過去一年多來,各地各類糾偏政策層出不窮,但房企違約數量還是不斷出創歷史新高。都說「長痛不如短痛」,那麼經過了一陣短期陣痛後,為何地產風險還在向居民端以及金融領域蔓延?如影相隨的當然是宏觀經濟持續的下行壓力和潛在的系統性風險。那麼,這樣的負反饋循環能否被打破?整體經濟又何時能回歸正道呢?

房地產是短痛嗎?

儘管針對購房需求端的鬆綁政策連綿不斷,但刺激力度極為有限。疫情防控實施已經三年了並且還在持續,由此而導致的居民收入明顯受損使本輪商品房銷售的回升步履維艱。缺乏銷量的支撐,上加前期監管趨嚴的實際影響,作為高槓桿行業的房地產現金流的顯著惡化實屬必然。

「保交樓、穩民生」,爛尾風險似乎有所控制。據初步估算,若下半年融資環境無顯著改變,每家上市房企平均仍將面臨約100億-150億元的淨現金流出,那些銷售回款難以覆蓋到期債務的房企數量或維持歷史高位,因此,不排除違約風險抬升的可能。

房地產是長痛?

自房地產風險大爆發的過去一年多來,各方都在摸索著危機的應對處置方式。但無論是資產轉讓還是債務重組,這些「慢」的變數似乎追不上行業整體惡化這一「快」的變數。房地產的複雜性、系統性注定了這樣的一種結局:若沒有政府信用的果斷介入,單靠市場力量難以扭轉風險趨勢。上世紀90年代初,日本房地產不良資產激增,政府早期曾寄望於讓市場本身自發消化,因而干預行動遲滯,結果導致後來長期的經濟低迷。無獨有偶,美國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也有類似教訓。

房企的深度受損將會引致更多「長痛」。目前,土地購置的收縮幅度遠超商品房銷售,尤其是違約和風險房企的銷售分別同比大幅下滑72%和47%,但拿地降幅則平均超過95%,未來還可能出現無房可賣的窘境,諸多民營房企大概率將退出市場。因此,房地產市場的主要矛盾,或將由當前的供需雙弱,逐步轉向潛在的供給不足,並在更長時期影響房價且拖累經濟

未來,在「因城施策用足用好政策工具箱」基調下,商品房銷售或許會有邊際改善,但融資條件要是沒有明顯變化,加上建築安全、債務等剛性支出,下半年房企的淨現金流仍將顯著為負,違約風險很難有實質下降。不難看出,房地產企業拿地意願的持續低迷,將對明年的房地產投資及整體經濟形成明顯拖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宇真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