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名相范仲淹 「她」功不可沒(圖)


范仲淹 教育 學習 自尊
一代名相范仲淹,「她」功不可沒。(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好彈琴,尤其《履霜》一曲,人稱范履霜,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市)人,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軍事家、教育家。

宋朝名臣范仲淹是庶出之子,不到2歲就沒了父親。族人冷漠無情,母親謝氏只好帶著他改嫁朱氏。可朱家的大婦對母子二人也很刻薄,經常少衣缺食!

長大後的范仲淹知道了自己的身世,泣別母親,獨自外出求學。26歲時,范仲淹終於苦學成才,一朝龍門及第,風光無限!蘇州范家和池州朱家知道後十分惶恐,擔心他報復。

范仲淹錦衣歸來後,先到朱家拜謝養育之恩,後去蘇州認祖歸流,孝義感人,兩家逐漸心安。不過,當時的世人卻認為,范仲淹回歸「范氏」是想藉助范家的正統名頭,為日後高升鋪路;而他感恩朱家的行為,也被時人看作從此一刀兩斷的客氣。

可是,之後的四十年間,范仲淹對朱、范兩家不僅十分照顧,而且默認兩家藉助他的名氣打造名門!他自己也從不提過往之事,與兩家相處毫無隔閡,仁善、忠孝之名遠播。

范仲淹之所以有這樣的落落君子之風,和他母親謝氏的教育密切相關。

謝氏本是富家女,以大齡之年嫁給喪妻的范墉。而范氏家族當時十分龐大,范墉父親、祖父均為吳越朝廷的高官,范墉自己任武寧軍節度使。他們的祖先則是大名鼎鼎的范蠡,是真正的名門世家。

范墉突然去世後,謝氏帶著范仲淹為他守孝三年,卻無法回歸范家。因為,范氏家族認為謝氏只是范墉在外面的一個妾,而外生的孩子自然不能歸族,所以對其不聞不問。

為了讓范仲淹有良好的學習環境,謝氏思前想後,決心再以妾身嫁給池州官員朱文翰。可是,寄人籬下的生活十分艱苦,范仲淹每天只能喝粥吃素,而朱家另外兩個兒子卻大魚大肉。

為防止兒子心生怨懣,謝氏就和他一起吃住,並經常教育他「貧而好學,儉以養德」,還時常拿顏回「居陋室,不改其志」的例子來教育他要心存大志,不計較外物。

范仲淹把母親的話牢牢記在心上!

他曾因苦讀學習整整五年不解衣衫,就是擔心脫衣、穿衣會耽擱讀書的時間。哪怕是後來做了宰相,他依然過著艱苦樸素的生活,每天必喝粥食素,不忘慈母教誨。

他小時候還曾很正經地問道於算命先生,自己是否能成為一代名相?算命先生對這個心存大志的小小少年很震驚,撫慰他說,日後必然功成名就。

後來,范仲淹終成一代名相,比肩周公

朱熹稱他「有史以來天地間第一流人物!」

王安石讚他「一世之師,名節無疵。」

蘇軾讚揚他「出為名相,處為名賢;樂在人後,憂在人先。」

范仲淹小小年紀就三觀奇正,志存高遠,這和母親謝氏的犧牲和教育分不開。

為了范仲淹的生存,她甘願再次下嫁,不惜自污那個時代最受人重視的名節;為了讓范仲淹讀書,她變賣了嫁妝首飾,讓兒子拜當時著名的大學問家為師;而在范仲淹離開後,她為了照顧孩子的自尊心,又主動疏遠朱家。

沒有母親謝氏的教誨,范仲淹不會取得如此大的成就。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標風範,就是受到母親言行的直接影響!

宋朝自有名相范仲淹,開啟了「忠義傳世」的風尚,代代流傳!范家自有范仲淹,以百字傳家訓,子子孫孫承運800年!

范仲淹去世後,歐陽修為其刻墓碑曰:「公少有大志,每以天下為己任!」



責任編輯:wendy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