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洛專訪(圖片來源:看中國)
【看中國2021年2月6日訊】 (看中國記者李靜汝採訪報導)爭論和考察了長達幾十年的三峽工程最終是在江澤民當政期間開始動工建成的。江澤民為什麼會極力推動三峽工程呢?看中國記者採訪了旅居德國著名環保生態、水利工程學專家王維洛博士。
江澤民上臺立馬站隊-出訪三峽工程壩址
6月24日六四遭到鎮壓後,江澤民當上了中共總書記。他出訪的第一站就去了三峽工程的壩址三斗坪。王維洛在採訪中表示,此時的江澤民位置還沒有坐穩,他必須要用他的肢體行動來做出一個選邊站。「1989年7月21日上午江澤民從北京坐飛機飛到了湖北省當陽機場,距離他當上總書記只有26天。因為江澤民很清楚,他是八個老人選上來的,這八個老人裡有很多人,他們都是積極支持三峽工程上馬的。比如像李先念、王震、鄧小平,他們都支持三峽上馬的。那麼他們的家屬都希望在三峽工程這個大蛋糕裡分到一大塊的。
當時江澤民就帶著農業部部長和水利部部長到湖北去。湖北的省委書記,還有長江水利委員會的魏廷爭主任在湖北迎接他們。然後午休後,江澤民就坐車坐船先去看了三峽的三斗坪壩址。在回來的路上,他又去看的葛洲壩工程。
第二天,江澤民坐車從宜昌到沙市,沿途就看了一下長江的堤防,然後從沙市坐船到武漢去,沿途又看了荊江分洪工程,荊江大堤等等。在船上,江澤民像上一次鄧小平視察三峽一樣,聽取了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魏廷爭的匯報。然後江澤民就說我這一趟來的目的,主要就是瞭解荊江地區防洪問題的嚴重性,以及三峽工程的防洪作用。實地看了一下,證實了原來的這個結論。他說如果技術上沒有問題的話,就是要評估一下政治上的問題。可見當時江澤民對三峽工程態度是十分明顯的,就是積極支持。但是,江澤民對隨行的記者說,我對三峽工程的意見,你們不要對外報導。新華社在7月27日發表報導的時候,只是說江澤民去看了荊江的防洪大堤,荊江的防洪區等等,沒有說江澤民去了三峽的壩址三斗坪,也沒有公開說江澤民對三峽的態度。其實這一點就很明白,江澤民當上總書記26天以後就跑到三峽去了,他用腳表明瞭他的態度。」
專家對三峽工程泥沙問題的彎彎繞
據王維洛介紹,其實當時在三峽工程論證當中,泥沙問題是一個爭論很激烈的問題。「江澤民到了武漢後,視察了武漢長江大堤,當天下午又到長江水利委員會去參觀了幾個三峽工程有關泥沙問題的模型。對於江澤民這個外行人來講,看圖看不懂,但看模型應該比較容易看懂。如果一個人看到三峽工程的泥沙試驗的模型,只要思考一下的話,就不會支持這個三峽工程。
我們這裡採用一下中國青年報的記者盧躍剛他當時的想法。他是這麼認識三峽工程泥沙問題的,他說這個三峽工程水庫的庫容是一定的,一部分泥沙是要沉積在水庫裡的,不能都出去,長年累月總有一天,你的水庫的庫容都要被泥沙所佔了,這是一般人的思維。
我們現在再來看看中國的專家是怎麼解釋的。下面是中國的泥沙專家他戴定忠對這個問題的解釋,希望聽眾和觀眾朋友們聽了以後自己想,我在這裡幫助大家解釋一下。他說三峽水庫是一個峽谷、河道性的水庫,是一個很窄的水庫,有很長的一個水庫,庫容量為年經流量的5%,兩岸岩壁堅實,天然河道水流比較大,攜沙能力強,懸移質泥沙基本上是穿堂過。他就說在三峽工程建庫以前,三峽河道裡面是沒有泥沙淤積問題的。
他又說了,修建大壩以後,水位抬高了。抬高了多少呢?抬高了113米。水位抬高的直接後果是什麼呢?就是原來的水流很湍急的地方,水流變緩了,它的攜沙的能力就減弱了,這些水裡面的泥沙就要沉積下來,就造成了水庫的泥沙淤積。
在運行的前10年,泄流排沙比只有35%左右。就是洪水來的時候,要用洪水的力量把泥沙衝出水庫去,35%的泥沙是可以利用這個辦法衝出去的,還有65%是要留在水庫裡的。
他說根據計算運用30年以後,排沙比就增加到50%,運行60年以後就增加到90%,運行80年以後就100%,庫區的沖淤基本上又達到了平衡,就是進多少出多少。
大家想一下為什麼泥沙的沖沙排沙比會從35%增長到50%,增長到80%,增長到90%,增長到100%,又回到了原來的狀態呢?唯一的可能你的水流的速度又要回到原來的那個水流速度。三峽大壩不拆,抬高113米的現實是存在的,怎麼樣才能使水流速度加快呢?只有庫尾的水位由於泥沙的淤積,使它的水位不斷的抬高,才使的水流變快。大家有沒有聽懂?只有當重慶的水位不斷的抬升的話,三峽的泥沙淤積問題才能夠解決。」
江澤民沒有看懂泥沙模型
王維洛進一步指出,為什麼說2020年長江五號洪水,不如1981年的洪水大,但是它的水位要遠遠的高於1981年?「重慶的水位再往高抬的話,三峽水庫泥沙淤積問題就會越來越輕。重慶洪水過後,重慶人民出來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東西呢?就是把淤泥再送到三峽水庫裡面去,大家都在清淤,用水龍頭、用推土機、用木板、門板,把泥沙都再送回去。所以說人類的很多行動,很多行為是在給自已找一條死路,自己走向一條滅亡的道路上。
所以我們說江澤民在那裡看泥沙淤積模型,我看他是沒有看懂,他只是想專家說的泥沙問題是可以解決的。但解決的代價是什麼?因為專家知道政治家希望得到的是一個三峽工程能上的一個結果。
因為你只要想,如果三峽水庫裡面每年都有一定比例的泥沙留在水庫裡面,水庫肯定是要被淤死的,但是專家說它又回到了原來的那個狀態,它又衝淤平衡,它怎麼樣沖淤平衡呢?水位太高了,上面淤的再厲害一點,那麼就沖淤平衡了,只是專家沒有把再次泥沙沖淤平衡的狀態告訴你,這是要你們大家自己去想的。江澤民他沒有想,他只是認為有科學家論證給保底。
江澤民他認為他可以不負這個決策的主要責任。他認為有四百多名專家參加的三峽工程論證,他們向中央推薦了三峽工程。所以是應該由那些專家們來承擔這個具體的決策責任的,而不是他。他只是像毛澤東一樣,在你們這個論證報告上畫了個圈。」
江澤民幻想青史留名
1989年7月24日晚上江澤民坐飛機從武漢回到北京,25日一早江澤民就趕到醫院去探望李鵬。
王維洛談到:「李鵬在7月25日的日記上說,上午九點江澤民同志來醫院探望我,他勸我既來之則安之,人在長期緊張疲勞之後,容易發生毛病。那是因為他鎮壓天安門學生運動太緊張,太疲勞,所以就生病了,也不知道他是不是生了像中國幹部的思想病,沒當上總書記而生病了。然後他就說江澤民同志談到了長江視察的印象,他認為上三峽工程是必須的。
江澤民之所以急著表態,一方面是要和李鵬結盟,同時也是江澤民自己思維的侷限性和野心使然。
江澤民當總書記這是一個逆淘汰的結果。是幾個老人他們推薦江澤民,其中特別是有李先念、王震他們的推薦,八個老人就同意。儘管那個時候可能是一個暫時的一個過度,他們並沒有想這一個選擇就是死的,而是他們隨時也可能更改的,因為他們是臨時找不到人。
江澤民這個人儘管是逆淘汰上位,他自己覺得是天降大任於他,逆淘汰就是說不選好的,而是選壞的。江澤民他想為自己樹碑立傳,在青史留名。
江澤民他本人受他教育的影響,他的價值取向是斯大林主義的思維,他是一個留蘇派。斯大林寫的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裡面有一大段是講人定勝天的。人要改造自然,靠什麼改造自然呢?就是靠水庫改造自然。水庫這個東西好,能把洪水都存起來,然後到枯水期放出來,既能防洪又能抗旱的東西。斯大林說這就是我們改造自然的成果。江澤民是屬於留蘇派,他的腦袋裡蘇聯的這個思維很重,他也就想建設三峽工程體現了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就是他的自己本身的價值的取向就決定了他會偏向於三峽工程這樣的措施。」
三峽工程與江澤民「悶聲發大財」的關係
王維洛還指出,中共很多官員支持三峽工程上馬,並不是說因為這個工程好。「江澤民他自己統治一個手段裡很重要的東西,就是說為什麼從中央到地方上有這麼多的幹部支持三峽工程。上三峽工程其實是給從中央到地方的一大批幹部創造了一個撈錢的機會,一個陞官的機會。三峽工程投下去這麼多錢,中國老百姓對三峽工程的這個投資的這個檢查,只是依賴於國家審計署對三峽工程的投資的審查。它是一個自己檢查自己的這麼一個東西,你根本就揭露不了三峽工程它裡面貪腐的這個內幕的。所以這和江澤民後來提出的口號「悶聲發大財」。江澤民這個口號「悶聲發大財」獲得了中央到地方很多幹部的支持。江澤民說大家都發財,你們貪什麼他不管,只要你聽我的話就行。」
三峽工程最終在江澤民執政時期上馬建成了。三峽工程到底給中國人民帶來了什麼?為什麼也有很多的專家會堅持持反對意見?江澤民對上馬後的三峽工程熱情又有什麼轉變?
請大家繼續關注第四部分【王維洛專訪】江澤民與三峽工程始末。
相關鏈接:
【王維洛專訪】江澤民與三峽工程始末(一)(視頻)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gb/2020/10/17/949564.html
【王維洛專訪】江澤民與三峽工程始末(二)(視頻)
https://www.secretchina.com/news/gb/2020/11/06/951474.html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