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右二)6月2日會見六四親歷者,前學聯代表、港人李蘭菊(左一)向他講述香港年輕人今天面對的迫害。(圖片來源:蓬佩奧Twitter截圖)
【看中國2020年6月4日訊】六四事件31週年之際,香港的人權狀況急遽惡化,維園六四燭光晚會也首次無法舉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6月2日罕有接見六四親歷者之際,當年的學聯代表李蘭菊向蓬佩奧講述反送中運動以來,「天安門屠殺2.0」正在香港發生,強調香港勇敢又乖巧的孩子們「值得擁有真正民主」。另外,美國以及歐盟相繼發聲,批評港澳當局首度禁止六四紀念集會,促尊重及保障市民權利與自由。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6月2日接見了六四天安門事件的倖存者,並在北京時間剛踏入6月4日凌晨零時,在社交網站Twitter貼出他與八九學運領袖王丹、李恆青、當年學聯代表李蘭菊,以及作家蘇曉康等人的合照。他並在美國國務院有關六四事件的聲明中,再度譴責中國共產黨對民主活動的鎮壓,呼籲北京當局公布完整六四死亡、失蹤人數資訊。
有份參與會面的李蘭菊,當年以香港學聯成員身分到北京支援學運,並親身見證了天安門清場。她接受香港《蘋果日報》採訪時表示,她向蓬佩奧提到自己逃離天安門的經過,講完之後感到如釋重負。她說,31年來,中國大外宣對她百般欺凌,「我都不停去講出真相」,而蓬佩奧肯定地回應,大家要繼續持守真相。
李蘭菊:香港孩子受苦不下於天安門學生
當眾人談完六四見證後,蓬佩後起身準備離開,李蘭菊說:「我把握時機,提高少少聲線喊了一聲Mr.Secretary(國務卿先生),問他可否給我多2分鐘講香港。他重新坐下,就聽我講。」
李蘭菊哽咽地說,「天安門屠殺2.0」正在香港發生,只是方式不同。由去年6月(反送中運動)至今,年輕抗爭者和市民被施以酷刑、性侵,甚至秘密謀殺,「我們仍活在白色恐怖之中,他們都是在暗角裡面進行。」雖然不像六四時有坦克與軍隊在街上亂闖,但香港年輕人所受的苦其實不下於當年天安門學生。李蘭菊感謝蓬佩奧歡迎港人和香港企業到美國,蓬佩奧對此報以鼓舞的笑容。
李蘭菊又說,香港至今有589個非常可疑的自殺個案,但港警沒有將任何一宗列為可疑。「年青人對民主自由的渴求和決心,是我們這一輩很佩服的。我們以前沒有這種勇氣和決心,我讚香港年輕人是bright and good kids(聰慧乖巧的孩子),讚香港人都是優質公民,值得擁有真正民主。」
六四參與者、作家蘇曉康向蓬佩奧建議,美國政府不可以只向中國政府交涉,還需與中國人民對話,多點溝通,讓他們知道美國政策與歷史真相。他又向蓬佩奧表示,他的性命是香港人所救的。
李蘭菊也表示,中國的大外宣很強大,「中國新一代精英、海外留學生曾向她說,當年六四鎮壓是對的,殺人也不要緊,因為沒有鎮壓就沒有中國今天的強大和富有」。蓬佩奧聞言後神情嚴肅地點了點頭。她感謝蓬佩奧「Standing with Hong Kong」(與香港同行)。
王丹接受《蘋果日報》訪問時說,香港人將面對越來越艱難的處境,民主和自由肯定越來越收窄,但他強調這只是暫時的黑暗階段,香港人最重要是不要絕望、不要放棄,堅持爭取自己的權利。他又寄語香港年輕人,他們還有幾十年要活,他們要承擔的責任比老一輩更大,因為未來是他們的,「人類歷史當中,未有甚麼黑暗政策可以延續很久⋯⋯出路一定是在的。」
歐美發聲 批港澳不准集會悼六四
另外,今年港警藉中共病毒疫情為由,禁止支聯會舉辦維園六四燭光悼念晚會,令這個持續三十年的傳統被迫中斷;澳門當局同樣首次禁止當地舉行六四紀念活動。中央社報導,美國及歐盟相繼發聲,籲尊重及保障市民權利與自由。
蓬佩奧6月2日在Twitter上批評港府30年來首次不准港人舉辦六四紀念活動,形容「這就是不讓香港人發聲和做選擇,讓他們和大陸民眾一樣。所謂的『兩制』到此為止。」
6月3日,歐盟對外事務部外交安全政策發言人巴圖-恩利克森(Virginie Battu-Henriksson)回覆中央社詢問,發表對六四事件31周年立場。她表示,1989年天安門廣場民主抗議活動震驚世界,當時歐洲理事會強烈譴責殘酷鎮壓,30多年後歐盟繼續哀悼受害者,強調只有從歷史中汲取教訓,才能伸張正義。
巴圖-恩利克森強調,香港和澳門有悠久的紀念活動傳統,這也是保障自由的重要訊號,但也注意到今年港澳紀念活動遭到限制。歐盟認為香港和澳門人民應能自由適當地紀念這項活動。尤其是鑑於最近事態發展,當前承諾充分尊重保障權利與自由,較以往任何時候更為重要。
責任編輯:李家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