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北京街頭戴口罩的市民(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 via 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0年5月11日訊】在疫情期間,個人防護品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醫院,要用到防護面具和防護衣等「高級」防護設備,但和普通人最息息相關的還是口罩。在疫情期間,口罩變成全民用品,需求量大增,是醫療物資短缺問題焦點中的焦點。要算「國際帳」,中國在疫情期間扮演了一個不光彩的角色,導演了「口罩之亂」。
中國在加入世貿後成為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同樣是醫療物資的生產大國,口罩生產佔全球產量一半。作為製造業全球化的最大得益者,中國有責任按照製造業全球化的邏輯,保證商品的自由流通。然而在疫情期間,中國卻多次干預醫療用品正常的自由流通,從而嚴重影響各國的抗疫。
首先,在中國疫情嚴重的1-2月,中國急需大量的醫療物資,不但大幅度減少口罩出口,還「買光」國際市場上的口罩。
中國在二月初宣布由國家發改委取代原先的工業信息部去管理生產和進出口口罩(和其他醫療物資事務)事宜,加緊對口罩出口的控制,同時也禁止生產口罩原材料的出口。雖然似乎沒有文件禁止口罩出口,但中國還通過「很中國」的做法大幅降低出口量。二月初,美國已有報導醫院因中國停止出口口罩而急缺。中國禁止口罩原材料出口同樣造成全球生產線的混亂。韓國在二月初就報導「中國內地亦為確保內地境內的口罩供應,禁止中國制口罩原材料輸出,導致韓國的口罩生產廠受到影響,面臨停產的危機。」大幅度減少口罩出口和停止口罩原料出口,導致全球口罩供應失衡,面臨短缺危機。
在國際市場大筆買入口罩
同樣重要的是中國大規模進口口罩。中國進口口罩可分兩類:一是外國政府、外國公司和外國友人的捐贈,但更重要的還是中國人在海外搶購。中國當時如何在國際市場上大筆買入口罩令人印象深刻,大致上分為四種方式。
第一種是最傳統的海外中國人購買少量口罩寄給國內親友。這種方式效率很低,數量極為有限,也不應視為「惡意」。
第二種是海外中國人自發組織的搶購。根據報導,美國不少海外華人包括中國在美國的留學生,在微信上建立群組,以群體協作的方式搶購口罩,寄回中國。他們分頭行動,有的在「gofundme」網站組織眾籌,有的建立網站和google表格方便分享美國各地、各商店的口罩信息;有的通過個人關係,聯繫當地的大型供應商,進行醫療物資集中採購。有的通過微信,指派人員到各商店購買,有人負責一個區域,有人負責一類商店,不一而足。有的負責與運輸公司、航空公司和國內企業溝通。在購買到口罩之後,通常集中寄到一個位址,然後專門有人負責報關和出口事宜。數量之大,「一堆一堆的口罩在洛杉磯國際機場,等著運回。」在中國國內則有人直接在機場等候。
第三種更「專業」,很多原先做海外代購的中國人公司也加入到搶購口罩行列。他們有現成的網路,為錢之故,利益最大化,搶購起來自然毫不手軟。
第四種是中國官方組織的搶購,通過海外中國企業和海外中國人社團,在全球各地訂購口罩,把各國「剩下的」口罩產能都買回中國。有人形容,和「國家隊」相比,那些志願的搶購群組和代購公司都是「毛毛雨」。
很多海外中國人搶購口罩絲毫不留有餘地。網上一熱門視頻顯示,一華裔婦女直播自己在美國佛羅里達搶購口罩,一邊買,一邊說「買得太爽了,都掃蕩光了,一點沒給美國人剩」。有報導,在紐澤西州一個華人快遞公司,熱火朝天地處理口罩快遞業務,一名專業代購推了滿滿三車的物品進來,說「已經買不到口罩啦!」
在這樣「剃刀式」的搶購下,美國多地市面上在1月26日那個週末已買不到口罩,在網上也有價無市。這離武漢封城只有三四天,可見效率之高。到了2月初,根據社交媒體信息:「中國已經買空包括英國、泰國、韓國等多個國家的口罩。」除了口罩之外,手套、防護服、消毒液、洗手液等也都是緊俏商品。
在一月下旬到二月底,在歐美各國對本國口罩供應不夠重視的時候,中國打了一個時間差,進口了22億個口罩,相當於半年的全球口罩產量,其後果就是各國出現嚴重的口罩短缺。
22億個口罩雖比後來中國出口的數量少很多,但在歐美疫情爆發之初,口罩嚴重短缺卻足以致命。面對突然急劇增長的入院者,西方儲備中連醫務人員的口罩供應也嚴重不足,更不用說公眾用的口罩了。設備不足嚴重限制了外國醫院收治患者,也嚴重威脅醫護人員安全,是歐美各國在疫情初期死亡率奇高的重要原因。
釋放「口罩對防疫不重要」的信息
其次,中國鼓動世衛釋放「口罩對防疫不重要」的信息。
中國很早就意識到,在疫情期間公眾佩戴口罩是重中之重。1月29日,中國疾控中心發表指南:「在呼吸道傳染病防控中,口罩不僅可以防止病毒攜帶者向外噴射飛沫,降低飛沫量和噴射速度;還可以阻擋含病毒的飛沫核,降低佩戴者的吸入風險。」中國甚至規定,不戴口罩不讓出門,否則會「依法處理」。中國對口罩的高需求,當然也是中國在全球搶購口罩的原因。
可是,中國一邊在全球搶購口罩,一邊卻在國際淡化公眾佩戴口罩的必要性。
早就被認定唯中國馬首是瞻的世衛,從疫情開始就反覆宣傳「公眾戴口罩對防疫無效有害論」。大意是:沒有證據顯示,公眾戴口罩能有效預防傳染;戴上口罩後減低社交距離警覺性;佩戴不正確和調整口罩等反而加大傳染可能;只有患病者才應該帶口罩,不傳染給健康人;把口罩留給更需要的人。直到3月底,世衛還維持如此論調。
世衛的建議長期影響了西方國家,很多國家的疾控中心在論證本國公眾不用戴口罩時常搬出「權威」的世衛建議背書。
直到四月初,中國疫情基本結束,歐美多國在吃足苦頭後,也相繼傳出要不顧世衛建議,鼓勵公眾戴口罩,這時,世衛才改口「口罩有用」。4月6日,總幹事譚德塞才第一次在記者會上表示,既然一些國家已建議或考慮普通人習使用口罩,世衛也發布了新指南和標凖,支持各國的決定。
世衛從一個應該指導各國抗疫的「天氣預報」,變成跟在各國屁股後亦步亦趨的「天氣記錄」,豈非可笑?正如香港傳染病學醫生曾祈殷接受訪問時所言「世衛在疫情時期否定戴口罩是犯了嚴重錯誤」。更荒唐的是,直到今天,在世衛網站上對公眾建議「什麼時候帶口罩」一段,還說「如果您身體健康,僅在照顧2019-nCoV疑似感染者時才需要戴口罩。」
59頁的報告中口罩只出現8次
目前沒有證據說明世衛表態不需戴口罩是中國鼓動的。但在2月29日,中國和世衛聯名發表的《中國-世界衛生組織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聯合考察報告》中,對戴口罩重要性的輕描淡寫,卻一定少不了中國的責任。這份報告不但以中國和世衛聯合考察組署名,其中聯合考察組中的25人中,中國成員就佔13人,還有一中國人以世衛組織成員身份出現在名單上(所以總共是14個中國人)。可以說,中國主導了整份報告的寫作。
在59頁的報告中,口罩只出現過8次,其中兩次還是關於醫護人員用的口罩。報告中雖提及中國「疫情之初,基於圍堵策略的防控措施是在全國範圍廣泛開展體溫檢測、佩戴口罩與洗手消毒等」的經驗,但沒有把「佩戴口罩」作為重點,只強調「減少公共活動,增加社交距離」。而且,報告還認為「口罩、手衛生和減少公共活動等非藥物措施需進一步研究量化其作用」,認為「公共場所佩戴口罩」的防控措施是否有效,是「現有知識侷限」。
報告在對國際社會的建議中,也沒有「佩戴口罩」這一項,特別是「對公眾的建議」段落中說「立即採取並落實最為嚴格的預防措施,勤洗手,打噴嚏或咳嗽時掩住口鼻」,沒有提佩戴口罩。
中國既知道公眾佩戴口罩的重要性,甚至不戴口罩不讓出門,但在報告中對公眾戴口罩的重要性如此淡化,令人奇怪。
從「陰謀論」方面思考,中國此舉是否為了在各國尚未爆發疫情時,減少各國對口罩的重視,從而讓中國有時間繼續在國際市場「掃貨」,囤積口罩?根據美國國土安全部的文件,中國有意地淡化疫情,在疫情初期大量囤積醫療物資。很有可能,淡化口罩的重要性也是其中的一部分。
中國既知道公眾佩戴口罩的重要性,甚至不戴口罩不讓出門,但在世衛發表的報告中對公眾戴口罩的重要性如此淡化,令人奇怪。(湯森路透)
展開「感恩外交」
第三,利用疫情發財,還把口罩輸出當作「感恩外交」。
隨著全球各國在三月進入疫情,口罩需求激增。到了四月,西方要求公眾也帶口罩,口罩需求再次大增。中國已推動復工,中國工廠加班加點製造口罩,達到日產兩億口罩的水平。這時中國搖身一變,從搶購口罩的一方,變成唯一手握巨量醫療資源的國家。據統計,從3月1日到4月25日,中國共出口口罩211億個。
中國在高價輸出口罩賺大錢的同時,還以慈善大國的面孔出現,搞口罩外交。從疫情的始作俑者,變成「世界救星」,打造疫後國際秩序。
首先,中國出口口罩絕大部分都不是免費的。除了極少數的情況(比如對日本「報恩」贈送的約百萬計的口罩),口罩都以高價出售。中國曾高調說「贈送給義大利」口罩,實際上要求義大利付款,其中有的口罩還是義大利原先送個中國的口罩,現在反而要花錢原裝買回來。
其次,中國的口罩出口雖多,但這本來就是製造業全球化下中國的義務,別人放心把口罩放到中國生產,就預期中國供應口罩。但在中國口中,出口給你,已是恩惠。中國把口罩當成戰略物資,「捏世界的脖子」,追著各國要求「感謝中國」,宣揚中國「援助世界」,「合作抗疫」。
德國要進口物資,還要默克爾親自打電話給習近平,懇求中國放行。中國駐德國使館要求德國內政部發表聲明,讚揚中國。
如果有國家傳媒對中國發表不利的言論,中國就以不出口懲罰。比如為了報復美國,中國一開始還拒絕向美國出口,直到川普(特朗普)和習近平通電話,才「合作抗疫」。後來,美國因為一些中國醫療用品不合格而有微詞,中國就用採取新的限制措施,以要求商品必須經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為由,對口罩進行不必要的多次檢查,導致大批醫療物資擱置在中國各地的倉庫中。
再次,根據中國政府說法,中國出口口罩符合市場原則。市場原則是什麼?現在美國進口的N95口罩,單價是6美元一個,比疫情前上漲5倍。普通口罩比疫前上漲3.5倍。注意到在中國全球搜刮口罩時,口罩在當地都以正常價格出售。互相對比,中國現在賺取的遠遠大於以前的付出。
最後,更有甚者,很多出口口罩質量都有問題,不少口罩由「山寨厰」生產,製造工藝低劣,質量不合格,成本當然也低,利潤當然更大。但在外國需求激增時,各國已經無瑕顧及,這些劣等貨都能出口。黑心廠商賺錢還在其次,更嚴重的是產品不合格反令使用者置身危險中,加大疫情擴散危險。
總之,中國導演的「口罩之亂」是疫情在歐美各國爆發初期死亡率奇高的重要原因,也令歐美公眾無法有足夠的口罩,很大程度上加速了疫情擴散。中國不但在囤積和出售口罩大賺一筆,「乘人之危」的口罩外交還一定程度上阻礙了相關國家的抗疫。
(本文為《上報》獨家授權《看中國》,請勿任意轉載、抄襲。原文鏈接)
来源:上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