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故事 解空第一的須菩提

作者:慧淳整理 發表:2019-11-08 04:49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佛陀所有的教法中,皆是以「大乘法」為中心,在大乘法中又以「般若」為中心。什麼是般若?最好的解釋就是覺知「空」的智慧。空,太玄妙了,太難懂了,說「有」不是,說「無』』也不是。空,不是用言說,也不是用心思,可以懂的道理。在佛陀座下,一千二百五十個大阿羅漢的弟子中,真正能懂得空的道理、真正能體證到空的妙義的,就是解空第一的須菩提尊者。

須菩提尊者,誕生的那一天,家中所有的財寳、用具,都忽然不見了,全家人都非常焦慮,趕快恭請相師卜卦。相師卜卦後,說道:「這是一件可喜的事,你們家所生的是貴子,室中金銀寳物在貴子出生時,會一切皆空,這象徵著他是解空第一人呢!就為他取名空生吧!這是大吉大利的事,他將來不會為世間的名利所束縛,就是為他取名善吉也好。」相師的話,安了全家人的心。三天以後,尊者家中的財寳和用具,才又恢復原狀。

須菩提出生婆羅門教家庭。在須菩提年輕的時候,佛陀到他的家鄉布教,他的父母從此改信佛教。須菩提受父母的影響,被佛陀的妙法所感動,皈依佛陀出家修行。須菩提出家以後,過著三衣一缽的生活,每天上午到街上托缽乞食,下午就跟隨佛陀聽教參修。關於乞食,須菩提與大迦葉,還有過一場爭論,頗有意思---

根據佛制,比丘乞食,是次第行乞。可是須菩提離開精舍後,總是到富有的人家,去行乞,並解釋說:「我向富人行乞,絕不是為了貪圖美味珍肴。如果僅為了好吃,我就不會出家學道。為什麼我不到窮人的門上行乞?因為窮苦人家,自己的生活都難以維持,哪裡還有多餘的飲食,供養我們?我們沒有糧食救濟他們,已經十分內疚,怎能再去增加他們的負擔?富人施舍區區一餐,不啻九牛一毛。這就是我乞富不乞貧的原因。」

大迦葉聽到了,便對須菩提說:「我向貧窮者乞食,是給他們種福田,免除他們將來的窮困。富人福多,又何必錦上添花呢?」須菩提的乞富不乞貧,與大迦葉的乞貧不乞富,形成了尖銳的對比。佛陀對兩者都不贊成,曾呵斥他們心不均平,都不合乞食法。真正的乞食法,應當是不擇貧富,不分穢淨,嚴肅威儀,次第行乞。

對佛陀的教育,須菩提虛心接受,很快地糾正了乞富不乞貧的做法。迦葉著重苦行,依然我行我素,佛陀也不勉強他。

須菩提在佛陀的僧團中,修道聞法,非常熱心。尤其是四處十六會的般若法會,須菩提如不去其他的地方教化,從不缺席。有一次,佛陀在祗園精舍預備講說《金剛般若》的時候,千百位弟子,從城中托缽乞食回來,次第圍繞在佛陀四周。佛陀先是閉目靜坐,沒有人敢向佛陀發問。這時,須菩提瞭解到佛陀的心意,便從大眾中站立起來,向佛陀頂禮後,恭敬地問道:「佛陀!弟子們都知道佛陀是最善於愛護我們的,但是對於善男信女,則如何安住於菩提心?以及紛擾的妄念,如何才能降伏?懇求佛陀慈悲,為大眾宣說。

對須菩提的發問,佛陀很歡喜,稱讚他瞭解與會大眾的根機。佛陀回答說:「如何安住於菩提心,不受妄念的紛擾,就是在佈施時,要行無相佈施;在度生時,要行無我度生,就照這樣安住,照這樣降心!」

「無相佈施,無我度生」,須菩提深深瞭解到這樣的道理和意趣。他感激佛陀的法恩,歡喜得涕淚悲泣,長跪在佛陀座前說道:「佛陀!自從我做人以來,如此甚深微妙的法理,還是第一次聽到。從此,我、法的二執,再也不能纏繞我;我、人、眾生、壽者的四相,再也不能束縛我。離一切執著,才能見到空理;離一切名相,才能見到人生。我今天已體會到佛陀的心意,真正認識了自己。」

須菩提尊者開悟了,從此被稱為解空的第一人。

(事據佛教故事)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