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世流芳!唐太宗編撰國史求真求實(圖)

作者:雲中君 發表:2019-10-05 14: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特有的英明神武平定四方,並成就了貞觀之治。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特有的英明神武平定四方,並成就了貞觀之治。(手繪插畫:Winnie Wang/看中國)

千古一帝唐太宗李世民以他特有的英明神武平定四方,受封為「天策上將」。登基稱帝之後又擊敗強敵突厥,受尊為「天可汗」,唐朝初年,明君賢臣,成就了前所未有的貞觀之治。那麽,唐太宗是怎樣看待史書的呢?他寬廣的心胸、豁達果斷的處事態度,值得後人學習、借鑑。

唐太宗:品性和行為比文章更重要

貞觀初年,唐太宗對監修國史的官員房玄齡說:「我發現《漢書》、《後漢書》記錄有揚雄的《甘泉賦》、《羽獵賦》,司馬相如的《子虛賦》、《上林賦》,班固的《兩都賦》,這些文章文辭浮華,無益於對帝王的勸誡,為什麼還要收錄在史書上呢?今後,如果有人上書議政,只要言辭直率,道理中肯,有利於治國,不管我採納與否,都必須記載在史書上。」

貞觀十一年,著作佐郎鄧隆上書請求把唐太宗的文章編成文集。唐太宗說:「我的詔書和命令,如果有益於百姓的,史書都已經記載了,足以流傳千古了。如果我的命令不遵循古訓,擾亂了政務,即使辭藻華麗,也終將貽笑後人,這不是我所需要的。像梁武帝父子、陳後主、隋煬帝,他們都有文集傳世,可是他們的行為大都不可取,最後,社稷江山統統斷送在他們手中。君主聖明與否,關鍵在於他的品性和行為,何必一定要有文章流傳後世呢?」太宗最終不許編寫他的文集。

太宗親看國史 要求史官如實記錄

貞觀十三年,褚遂良擔任諫議大夫,兼任撰寫帝王言行的起居注的史官。一次,唐太宗問他:「你的起居注,都寫些什麼呢?可不可以讓君王自己看一看?我想看看起居注,用帝王的得失來警戒自己。」褚遂良勸阻說:「現在的起居注,就是古代記錄帝王言語的左史,和記錄帝王行為的右史。無論好壞全部記錄下來,以期望帝王不做對國家不利的事情。可是,我卻沒聽說過帝王自己要看關於自己的史書。」唐太宗說:「我有不好的言行,你們都記錄下來了嗎?」褚遂良說:「常言道,堅守道義不如盡忠職守。我的職責是記錄歷史,怎麼可以不把一切都記錄下來呢?」黃門侍郎劉洎說:「帝王有過失,就像日月有日食、月食一樣,人人都看得見。即使褚遂良不記錄,天下老百姓都會記住的。」

貞觀十四年,唐太宗對房玄齡說:「我每看前朝的史書,懲惡揚善,足以規勸警戒後人。但我不知道,自古以來當朝的國史,為什麼不讓帝王親自看到呢?」房玄齡回答說:「國史既然善惡必書,可以警戒帝王不做非法的事情。只是擔心有與君主意見相牴觸的地方,所以不讓君主本人看到。」太宗說:「我的想法不同於古人。現在要親自看國史,如果記有好事,自不必說;如記有不好的事,我可以引為鑒戒,並加以改正。你們把撰寫抄錄好的國史送過來吧。」

於是,房玄齡等人就把國史加以刪減整理,成為按照年月順序記事的編年體,撰寫成高祖和太宗的《實錄》各二十卷,上表呈獻。太宗看到六月四日所記玄武門之變說得很含蓄,就對房玄齡說:「從前,周公東征誅殺管叔、蔡叔,從而使周室得以安定。季友用毒藥殺死叔牙,而使魯國得以安寧。我的所作所為,和古人的道理相同,都是為了安定社稷,以利萬民。史官執筆,何須隱晦?你們應當立即改刪虛飾之詞,把這件事的原委寫清楚。」事後,侍中魏徵上奏說:「我聽說,君主身居至尊之位,無所顧忌懼怕,只有國史,足以懲惡勸善,如果寫得不真實,那麼讓後世看什麼呢?陛下如今叫史官修正《實錄》,很符合公正的道理。」

參考資料:唐《貞觀紀要》



来源:看中國專欄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