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錢幣(圖片來源:Flickr)
【看中國2018年8月5日訊】很多人也許不知道,原來日本社會的民眾是越老越富,日本60歲以上的人群擁有了超過1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萬億元)的金融資產!相比之下,中國則完全是另外一種情況。我們來看一下《好奇心日報》的報導吧:
「錢花光的那天就是我的死期呢。」
一位85歲的日本老人在一檔綜藝節目中對街頭的訪問者說。他介紹自己在養老院已經住了十年,養老院一年的開銷要60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近37萬)。
節目組問:「那您還有多少錢呢?」
老人回答:「2億吧!」
這位85歲老人擁有隨時可以花掉的2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227萬元),聽起來是非常驚人的個例。不過日本的老年人確實掌握著大筆可支配的財富。
一、日本60歲以上的金融資產超過11萬億美元
在2017年東京都政府一份報告中估計,日本大約1,800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10萬億元)的家庭金融資產中,近70%由60歲以上的人持有。
而日本衛生勞動福利部的數據也顯示,日本的60-69歲居民人均儲蓄是1,34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82萬),為日本社會可支配財產最多的群體;70歲以上的人均儲蓄也達到了1,260萬日元(約合人民幣77萬)。
日本最大金融機構瑞穗證券預測,日本老年人總計持有11萬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5萬億元)的金融資產。而這些資產存在於股票、債券、信託等能隨時變現的金融產品中,而不是房地產、土地等實物資產。
日本出現愈老愈富現象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因為當地老人基本不會動用自己的積蓄來資助子女買房,而是用來養老和享受餘生。依據東京大學的調查數據,東京年輕人結婚,有85%的人是租房子住;只有10%的人是住在父母家或者公司宿舍;至於真正買房的比例只有5%。
二、中國居民存下來的錢越來越少
中國人給人的印象是愛存錢。這種言論的依據是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常年排世界第一。在1992年到2012年,中國的國民儲蓄率從35%上升到59%。如今中國居民的儲蓄餘額超過40萬億元。
1.儲蓄率20年不變
但是儲蓄率高並不等於居民儲蓄多,根據國際清算局的數據顯示,在2000至2008年中國的國民總儲蓄增長中,80%是源於政府及公司部門,並非來自普通家庭。尤其是1992到2012年間,政府儲蓄率和企業儲蓄率翻了一番,但居民儲蓄率總體卻沒有變化——在1992年是20%,2012年還是20%。
2.存不住錢
除此以外,數據顯示中國居民越來越存不住錢,老年人的積蓄成了給子女買房的重要資金來源。世邦魏理仕所發布的《中國千禧一代消費報告》顯示,現在的有房族中,超過2/3的中國千禧一代是得到了父母資助。並且隨著中長期貸款(主要為房貸)比重的增加,年復一年可支配的金錢變更少。
最近,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了上半年各個省份的居民可支配收入情況,今年上半年全國人均可支配收入為14,063元,相當於一個月只有2,300元。您還別嫌少,能夠月均超過這個數字的,全國只有9個省市,也就是上海,北京,浙江,天津,江蘇,廣東,福建,遼寧和山東。(請參考:收入差距越拉越大中國人都不幸福!)
3.家庭債務增加
工商銀行董事長易會滿於今年三月表示,2010年至2017年之間,居民儲蓄存款增長與可支配收入之比自25.4%降至12.7%,降幅高達50%。與此同時,家庭債務佔GDP的比重從2013年的33%升到2017年的49%。從負債結構來看,在居民貸款中佔大頭的是中長期貸款,在2017年佔比近80%。
此外,截至2017年7月,包含住房公積金貸款在內的居民中長期貸款規模是31萬億,在2015年初只是18萬億。從某種程度上說,首付掏空了中國一批老人的畢生積蓄,房貸則透支了年輕人未來20年甚至30年的現金流。
4.沒有好的投資去處
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穩定局在一篇工作論文提到,受制於一直以來的資本賬戶管制(特別是外匯),中國居民投資渠道單一,存款或房產是最熟悉的資產保值方式。相對而言,歐州居民大概三分之一的資產都在保險跟養老金上面,美國和日本居民則是把四分之一的資產放在保險和養老金,之後再通過各種養老金投資組合,分散風險。
根據興行銀行和波士頓諮詢的數據,瑞士、英國、澳大利亞等發達國家,個人的金融資產(不包括藝術品、房地產等非金融資產)中超過三分之一都配置於本國之外。即使在「本土偏好」較強的部分國家,例如韓國、印度、日本和美國,其居民在海外配置的比例也都超過18%。
責任編輯:許天樂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