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說連載】雙生緣(十一)(圖)

作者:齊嵋 發表:2018-03-27 1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1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小說連載】雙生緣十一
【小說連載】雙生緣(十一)。(圖片來源:pixabay)

(接前文)

第十一章

太陽再度升起的時候,冰道裡折射出晶瑩透亮的光線,七彩流光,彷彿置身仙境。冰道漫長的見不到盡頭,楨兒就在這一片寂靜中一步步往前走著,一個多時辰後,就在楨兒再次感覺到虛脫前的暈眩感時,冰道一轉,眼前豁然開朗,出現一個山谷

谷中綠草成茵,灌木喬木相伴成林,溫暖如春,與崑崙其它地方恍若隔世,中間有一個小湖,湖邊有幾棵巨大的松柏,看上去至少有幾百年了,旁邊居然還有一片竹林,竹子不算粗大,但蒼勁挺拔。楨兒憶起母親講過在上古,崑崙山的氣候與現在不同,要溫暖的多,物種也更豐富,聖人制簫便用的是崑崙竹。

楨兒注意到山谷一側的岩壁上好像有些什麼圖案,走近一看,一共八幅岩畫。第一幅畫上畫著一群人醉生夢死,另一些人則受著欺凌,有人肆意殺戮,有人犬馬聲色,而人們卻沒有察覺滔天的大洪水正向他們逼近;第二幅畫的是世界被汪洋大水覆蓋,只剩崑崙山和其它少數高山上還有人倖免於難,在洪水退去的地方,一個人領著一些人疏導洪水,繪製山河圖;第三幅畫的是那個治水的人制九鼎,每個鼎對應九州中的一州,楨兒恍然原來這岩畫講的是大禹王治水的故事。接下去的五幅畫畫的是放置那九鼎的位置,陵道人取出那三鼎的深潭便是其中之一,楨兒將這幾幅圖牢牢記住,依圖看來,其餘六鼎分別藏在四個地方,其中一個地點便在這崑崙山南麓。

可是這個山谷三面絕壁,唯一的通道便是剛才走來的冰道,如何能出去呢?先填飽肚子再想辦法吧。楨兒在古松上摘了些松果,取了松仁吃,要是松貓兒在,看到這麼大粒的松子一定會高興的吱吱叫,離開山莊幾個月了,也不知道爹娘和如意他們可安好?這山谷中草木茂盛,卻沒有見到動物,也不知是什麼緣故。

楨兒走到湖邊,靠近竹林的湖岸上有一塊巨大的青石,上面頗為平整,楨兒盤坐在青石上遠眺,湖水清澈見底,夕陽的余暉影影綽綽,忽然她發現湖底似乎有人工雕鑿的痕跡,莫非那裡是山谷的出口?楨兒閉氣潛入水中,慢慢游近湖底,只見湖底中心凸著一塊圓盤狀的巨石,巨石上雕鑿著大禹王治水的種種功績,和人們載歌載舞歌頌大禹王的景象,楨兒游到圓盤的中心,那裡刻著一把排簫的圖騰,楨兒沿著大石盤摸索了幾圈,沒有發現機關所在,難道這只是一塊記載歷史的石頭,並非如自己所想有什麼機關?

楨兒游回岸上,心中隱隱覺得這塊巨石應該不是那麼簡單,可是剛才在水下轉了幾圈,幾乎摸過那塊巨石的所有地方,並無發現。不知不覺天色已黑,楨兒撿了些枯枝枯葉,生起篝火,看著溫暖的跳躍的火花,楨兒想起了爹娘,如意和山莊裡其他人,現在山莊應該也已經下雪了,孩子們又該鬧著玩雪了。

仰望星空,銀河飛渡,繁星佈滿夜空,靜謐深遠,楨兒心中充滿了平靜祥和,取出竹簫,心中回想起那日在崑崙山巔對於求道之心的體悟,一段曲調自然的從心中湧出,楨兒將竹簫放在唇邊吹了起來。漫天風雪,刺骨寒風,求道路上的艱辛擋不住真正堅定的求道之人,只會錘煉出巋然不動的意志。

一曲餘音剛落,湖中忽然響起了湍急的水流聲,星光下依稀可見湖水形成一個巨大的漩渦,急速向湖底中心流去,楨兒不知緣故,只能靜待其變,時刻關注著湖中的變化。一刻鐘後,湖水見底,露出了那塊圓盤巨石,「哢嚓」一聲巨響,那圓盤中心的排簫圖騰一分兩半,露出了一個圓洞,楨兒到洞前一看,原來是一條通往地下的石階,下面黑黑的不知有多深。楨兒一思量退回岸上,決定今晚先養足精神,明日天明後往下一探究竟。

第二日清晨,楨兒摘了些野果松子果腹,其中一種紫色野果入口便化作一股熱流流入肚中,和她昏迷時感覺到的熱流一模一樣,莫非是鶴兒來山谷摘了這野果回去救了她,只是不知它為何又變回了玉鶴?

楨兒來到圓盤巨石之上,點燃準備好的松枝火把,沿著石階往下走去,石階並不十分寬大,大概能容兩個人並排走,雖然長年在水下,石階卻十分清爽乾淨,沒有青苔也沒有水跡。大約走了五十來階石階,楨兒進入了一個甬道,一進其中,驟然明亮起來,原來是壁上的八盞長明燈亮了起來,楨兒熄滅了手中的火把,好奇的打量長明燈,聽母親說,傳說中長明燈可以千年不滅,可惜時至今日已經沒有匠人知道如何製作長明燈了。長明燈看上去與普通的油燈並無不同,燈中的燈油澄亮透明,千百年過去了,燈油仍是滿滿的,想來有些奧妙,可惜無法得知究竟了。

長明燈的光線下,甬道壁上刻著的古曲譜和壁畫清晰可見,那些壁畫中描繪的畫面與巨石圓盤上的刻畫很相似,都是人們載歌載舞歌頌大禹王的場面,那曲譜想來應該是傳說中夏人歌頌大禹王所作的「九歌」。楨兒情不自禁的依譜吹奏了起來,樂曲在甬道中迴旋震盪,一曲終了仍餘音不斷。

經過甬道,來到了一個青石鋪就的方形大殿。大殿的中心似乎是個祭壇,豎立著一個真人大小的石像,石像頭部為白色,身上的衣著卻是黃色,應該是巧用了一塊石頭上不同的色彩彫琢而成。仔細一看,那石像的面容看著竟然與楨兒有幾分相似,石像手中握著一把竹簫,泛著紫銅光澤,一看便知不是凡物,楨兒看著那把竹簫總覺得似曾相識,正回憶,那簫忽然出現在她的手中,一段記憶隨之在腦中浮現。

天庭之上,祥雲瑞氣中一群仙人在天帝殿前拜別天帝,其中一位仙子躬身道:「謹奉天帝之命,傳樂於世人。」接下來的一幕那群仙人紛紛轉生成人下到人世間,有的教人如何使用火,有的教導人耕種,有的教導人草藥,而那位仙子則轉世成為黃帝的臣子伶倫,奉命取崑崙竹製成簫管,定下十二音律,傳授樂理,用音樂導引人對神的正信正念。這石像刻的便是伶倫,夏人設立了這個禮樂祭壇,感念伶倫的恩德,作「九歌」歌頌大禹王的功德。

竹簫在楨兒手中透著古樸的光澤,楨兒有些恍惚,竹簫帶來的這段記憶中的那位仙子和伶倫似乎不是別人,正是楨兒自己,難道那是自己的前世?楨兒心知這竹簫便是當初伶倫仿鳳凰音製成的鳳鳴簫,她舉起鳳鳴,吹起了百鳥朝鳳,一時間大殿裡好似百鳥群集,鳥鳴聲此起彼伏,伴隨著鳳鳴之音,迴盪在殿中。

楨兒腰間荷包白光一閃,鶴兒飛了出來,隨著簫聲翩然起舞,楨兒吹完這曲,正要與鶴兒打招呼,石像忽然光芒大作,大殿之上浮現出一個盛大的樂舞場面,仲春時節,旭日初升,黃鐘大呂,這便是傳說中的「咸池」之樂吧;畫面一轉,泰山之上,樂聲大作,諸神會集,龍鳳顯形,百獸伏拜,鬼神相隨,傳來一個威嚴的聲音:曲名「清角」;畫面又轉入一個祭天的場景,天空佈滿祥雲,萬民朝拜,鳥獸齊聚,那個聲音道:奏「雲門」以祭天神。

大殿中畫面漸漸消散,楨兒在心中默默回味這三曲,曲譜似乎早已存在她記憶中,時至今日,久遠的記憶被喚醒。良久之後,楨兒舉起鳳鳴,依次吹起了「咸池」,「清角」,「雲門」的曲調,鶴兒應聲伏身而拜,楨兒沒有看到的是,隨著簫音的擴散,以山谷為中心,崑崙山冰雪消融,好似春回大地,草木含青,百花吐蕊,鳥獸向著山谷的方向伏拜,直至三曲終了,冰雪才緩緩的重新覆蓋了天地。

隨著曲音回落,伶倫的石像散作點點星光,消失無蹤,只聽剛才那個聲音說道:「上古三曲已傳授於你,你當善用正樂,引導世人正念。」楨兒跪下叩首道:「弟子遵命!」

等楨兒和鶴兒從那大殿中退出,回到湖岸,大殿之門緩緩關閉,湖水重新覆蓋了小湖,楨兒手中握著鳳鳴,心中仍迴盪著剛才那聲音的囑託。陵道人說自己要找的人應該就是傳授給自己上古三曲的那個聲音的主人,儘管楨兒不能確認他的身份,不知道他的名號。楨兒隱隱覺得自己要追尋的道就在其中。

沉思之中,聽到一聲鶴鳴,鶴兒伏低了身子,示意她坐上去,楨兒笑著道了謝,騎上鶴背,對鶴兒說:「咱們去崑崙南麓找一個地方。」鶴兒低鳴一聲,便帶著楨兒一飛衝天。楨兒在空中俯瞰,崑崙山像巨大的銀龍匍匐於天地之間,這裡是華夏文明的發源地,今天楨兒又在這裡找到自己前生的記憶和對自己所追尋的道的一點領悟,她在心中默默的致上敬意。

鶴兒向南飛了半日,終于飛出了崑崙山區,進入草原。它緩緩降落,將楨兒輕輕放下,用頭蹭了蹭楨兒便化作玉鶴落在雪地上。楨兒拾起鶴兒,仍是小心的放入荷包,楨兒雖不知究竟,但也猜到鶴兒不能在世間停留很久,只希望將來自己修行有成時能尋到解決之道,眼下卻是要繼續尋找那藏鼎之處。

(未完待續)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最新文章
更多最新文章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