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窮困潦倒變大富大貴—灶王爺現身記


灶神又稱「灶君」、「灶王」、「灶王爺」、「東廚司命」等。傳說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負責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

灶王爺

傳說灶王爺自上一年的除夕以來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護和監察一家;到了臘月二十三日灶王爺便要升天,去向天上的玉皇大帝匯報這一家人的善行或惡行,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匯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的命運交於灶王爺之手。因此,對一家人來說,灶王爺的匯報實在具有重大利害關係。因其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在民間信仰極為昔遍,自漢代以來無論是在宮廷還是在民間,信仰都十分虔誠。

真實故事:灶王爺現身指點迷津

明朝嘉靖年間,江西有位俞公,名都,字良臣。他少年時就博學多才,十八歲中了秀才,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按正常命理推算,俞公從小就聰明過人,前途無量。到了壯年時,因家中清貧,他就在私塾教學生。教書之餘,和十幾個同學結成「文昌社」,按《文昌帝君陰騭文》行善積德,大家一起惜字、放生、戒淫、戒殺、戒口過,這樣做了許多年。

俞家遇困頓,俞公撰文予灶神

俞公壯年時,家中災禍接踵而至。他曾前後考試七次,屢考不中,名落孫山。生了五個兒子,四個因病夭折。第三個兒子很聰明,左腳底下長有兩顆痣,夫妻倆對這個兒子疼愛有加。可惜,這個兒子八歲時在外面玩耍而失蹤,從此不知去向,生四個女兒,也只剩下一個。這樣的家庭悲劇,導致妻子因極度思念兒女而哭瞎了雙眼。

俞公幾十年來一直不得志,家境越來越困難,前途渺茫,非常淒慘。經過這麼多挫折,俞公青年時對人生美好的憧憬完全破滅了。他自己反省:我是個讀書人,有聰明才智,又一直行善積德,並沒有多大的過失,為何老天如此不公平,對我這樣嚴厲的懲罰,天理何在?年過四十之後,每年臘月三十祭灶神時,他都親自寫一篇疏文,禱告灶神,請求代為傳達給上天,這樣做了幾年,也毫無感應。到四十七歲時的大年三十,這個不得志的家庭格外清冷。按傳統,舊曆除夕家家戶戶過大年,充滿節日喜慶的氣氛,然而俞公家中冷冷清清,他與瞎眼的妻子和一個病女兒,在昏暗的屋子裡無言相對,看到別人家團圓美滿而自己家這樣淒涼,不免觸景傷情,心中十分憂傷。

張生指點俞公

一家三口正在感傷時,忽然聽到一陣敲門聲,俞公拿著蠟燭去開門,看見來人身穿黑衣,頂結方巾,鬍子和頭髮半蒼白。此人作揖後坐了下來,說:「我姓張,從遠道而來,因為聽到你家中有哀嘆聲而特地前來安慰。」

俞公覺得此人氣質不凡,就對他格外恭敬,兩人便交談起來。俞公說:「我這一生讀書,積德行善,可是如今不僅功名無成,還落得妻兒不全,生了九個孩子,只剩一個女兒,妻子也因傷心過度而把眼睛哭瞎了,現在我家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俞公還把每年除夕所寫的疏文念給張公聽。

張公說:「你的家事我早就知道了。你的問題是意念為惡太重,專在外表上求虛名,而且疏文之中充滿怨天尤人的語氣,對天地多有褻瀆,恐怕懲罰還不止如此!」張公這句「意念為惡太重,專務虛名」,直接點中俞公三十年來人生失敗的原因。俞公大吃一驚地說:「我聽說冥冥之中哪怕是絲毫善行,上天也必定記錄在案,我這三十年來發誓行善,對文昌社的規條一直遵守奉行,難道這一切用一個專務虛名就能全盤否定嗎?」

張公見他還看不到自己的過失,就針鋒相對,直接揭露他內心的毛病,針對他惜字、放生等問題一一對證。先看第一條:惜字。張公說:「你的學生和朋友們,經常用舊書糊窗戶,包東西,甚至拿來擦桌子,用完後藉口不能玷污,隨即用火燒掉。你每天都親眼所見,沒有告誡過一句。只是在路上偶然碰到字紙,拾回來用火燒掉,有什麼用呢?」

再看第二條:放生。張公說:「文昌社每個月放生,你只是隨波逐流,跟著別人轉,假如別人不去,你也就不做了,其實慈悲心並未由衷發起。你戒殺也是嘴上說說而已,並沒有愛護生命的真實善心,你家也吃蝦蟹之類的動物,難道它們不是生命嗎?它們在砧板上被殺,在油鍋裡被煎,難道就沒有痛苦嗎?你是外放生,內殺生,戒殺的誓言清淨嗎?」

再看第三條:戒口過。「戒口過」就是戒妄語、綺語、兩舌、惡口。張公接著說:「就戒口過這一條來說,你語言敏捷巧妙,聽者往往為你傾倒。你說話時也自知有傷厚道,但在朋友之間說笑習慣了,隨隨便便就冷嘲熱諷,無法克制,舌頭像刀鋒一樣刻薄,時時處處觸怒鬼神。你每天所犯的口過記錄下來不知有多少,而你不但不知反省,居然還以厚道自居,你這是欺騙誰呢?難道你能欺騙上天嗎?」

再看第四條:戒邪淫。「你雖無邪淫的事實,卻有邪淫之心。你見到人家的女子貌美,就目不轉睛地盯著看,心神蕩漾,無法排遣,只不過是沒有邪的因緣湊合而已。你自己反觀一下,如果身臨其境,美女投懷送抱,你能坐懷不亂嗎?而你竟敢說自己終身沒有邪色,這一點能在天地鬼神面前鑑定是非真假嗎?你發誓遵守的規條尚且做得如此不堪,何況其它規條之外的行為,就更不用說了。」

俞公惡念過多

張公接下來又說:「你每年所焚的疏文,都已原原本本匯報到天上,天帝特意派遣日游使者觀察你的善惡,可是多年以來,你沒有一件真實的善行可記。只見你在私居獨處時,心中的貪念、淫念、嫉妒念、自以為是而輕慢別人的念頭、恩仇報復的念頭太多太多,惡念多得不可記數。」

張公又說:「福報來自善心,災禍由噁心召感,這麼多的惡意念在你的心中已經成性,上天的記錄已經有很多,以後對你的懲罰還會日益嚴厲,你逃避災禍都來不及了,憑什麼希求獲得福報呢?」

俞公又驚又怕,全身顫抖,跪在地上流淚說:「您既然知道冥冥之中的事,必定是神仙,求您救救我!」

張公的一席話猶如霹靂,猛然驚醒了俞公,為什麼他三十年來一直自欺呢?就是不懂因果,愚昧無知。以前他根本就不認識人生的道理,不懂因果關係的可怕,自己的意念那麼惡,他覺察不到,還以為自己做得很好,沒有找到自己的病根,一味埋怨上天。他的無知導致了他三十年淒慘的境遇,但是他是可以改過的人,張公看他可以教化,就教給他改過的方法。張公說:「你讀聖賢書明白道理,也知道要學好,以善為樂。當你聽到勸善之語,內心也很激動,見人行善時,內心也深受鼓舞,也想做好人,但是你的毛病是事情一過就忘,沒有堅定的信念,恆心也就不穩固,因此你三十年的善言善行都落於表面,沒有一件事真正落到實處。」

張公講評俞公之惡,並予建議

張公又評論他的惡。「你內心充滿了各種噁心此起彼伏,終日擺脫不了,貪心、嗔心時時掛在心頭,你的心地如此惡劣,卻還責備上天不為你降褔,就好像你種了滿地荊棘,卻還痴痴盼望得到豐收的果實,天底下會有這種事嗎?無因想求果,太荒謬了吧!你從今以後,要好好看著自己的心,凡有貪淫的、不好的念頭,見它生起,馬上消滅,把心底的惡念消滅得干乾淨淨,一心只想到行善。有力量能做的善事,就要不求回報,不求名利,不論事情大小,都要一心投入,不夾雜一點虛偽,老實去完成。如果自己做不到的善事,內心也不能失去善心,一定要讓自己的善心圓滿。」

張公又接著說:「第一要有忍耐心,做善事有時會有困難,不能忍耐就無法完成。第二要有恆心,三天打魚,兩天晒網,如何圓滿善業?如果具足這兩種心,再大再難的善法也能圓滿。做善事時切忌不可懶惰,要勤奮努力,不可自欺,如果能堅持做,日久功深,自然會有意想不到的果報。你們家對我侍奉得非常虔誠恭敬,為了報答你,我把這個道理講給你聽,你要好自為之,盡快努力,還可挽回天意。」張公說完,就往俞公家的屋裡走去,俞公起身跟隨,張公走到灶下,忽然不見。

俞公明白張公為灶神,誠心改過

俞公這才恍然大悟,原來張公是司命的灶神。當知道來者是灶神後,俞公虔誠地燒香、磕頭,萬分地感謝。第二天是大年初一,他決定重新做人,於是向天地禮拜、祈禱併發誓,一定要改正自己的過失。他把自己的號改為「淨意道人」,改過自新的過程也不是一帆風順的,很艱難。他在家中供奉的觀音菩薩像前不斷地磕頭,磕得頭都流血了,又虔誠地發誓,今後一定善念真純,努力精進,如果還是寬恕自己,就永遠墮地獄。

他每說一句話,每做一個行為,每動一個念頭,都好像鬼神在一旁監視他,不敢有絲毫自欺和放逸。凡是有利人的事,不管大小,有空沒空,別人知道不知道,力量夠不夠,凡是善事他都歡喜去做,直到做好為止。在每個月的最後一天,俞公記下一個月的所做所言,在灶神前寫下疏文,向灶神報告。這樣過了三年,俞公徹底改變了自己,滿腦的惡念變成萬善相隨,真是不可思議!

政運翻轉,愛子失而復得

三年後的萬曆二年,俞公五十歲,國家舉行會試。擔任主考官的人是個宰相,叫張居正(明朝大政治家),想在同鄉中為孩子選一位品學兼優的老師,這時人們都一致推薦俞公。原先的俞公一直窮困潦倒、不得志,現在他誠心自省並積極行善,獲得大家的推崇,竟然被宰相聘請到京城做老師。於是俞公帶著全家從江西進了京城,做了宰相公子的老師。一般人會認為是運氣好,豈不知冥冥中以福德力的感召,命運天天都在轉變。張宰相尊敬俞公的道德,便替他報名入了國子監。又過了兩年,俞公鄉試中舉,第二年又中了進士。

有一天俞公去見內監楊公,主人叫孩子出來拜見客人,這些孩子都是楊公為了老年有個依靠,從各地找來的養子。其中有個十六歲的孩子,俞公覺得特別面熟,就問:「你老家在哪裡?」孩子回答:「我是江佑人,記得小時候在外面玩耍時,誤上了別人的糧船,離開了家鄉。」俞公再問這孩子的姓氏及家鄉的情景,孩子說自己姓俞,說完自己依稀記得的家鄉景象後,俞公發現竟然和自己以前的住處十分相似。

俞公非常吃驚,就讓孩子脫下左腳的鞋子,發現他的左腳底下竟有兩顆明顯的痣,便激動地喊道:「這是我的孩子,我的兒呀!」楊公也很震驚,真是天意,怎麼會如此巧合?於是把孩子還給俞公,讓他跟俞公回家。這時的俞公,已控制不住自己的激動,都已經五十多歲的人了,還一路跑回家,喊著夫人的名字。母子見面痛哭失聲,母親撫摸孩子,歡喜得流下了血淚,孩子也哭了,他孝順地捧著母親的臉,用舌頭舔母親的眼睛。這時,奇蹟出現了,老夫人竟然雙眼復明,於是全家團聚,重享天倫之樂。俞公悲喜交集,從此辭官不做,返回家鄉。俞公返鄉後,比以前更加註重行善,他的兒子成家後連生七子,各個學業出眾,孝順無比,繼承了書香門第。

俞公親自寫下了遇到灶神以及親身改過的事跡,以此訓導子孫。他晚年快樂無憂,健康長壽,一直活到八十八歲。



責任編輯:宇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