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歷史悠久、具古典特色的中國紡織機(圖)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照結構可以劃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圖片來源:Pexels)

中國機具紡織起源於五千年前新石器時期的紡輪和腰機。西周時期具有傳統性能的簡單機械繅車、紡車、織機相繼出現,漢代廣泛使用提花機、斜織機,唐以後中國紡織機械日趨完善,大大促進了紡織業的發展。

古今紡織工藝流程和設備的發展都是因應紡織原料而設計的,因此,原料在紡織技術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古代世界各國用於紡織的纖維均為天然纖維,一般是毛、麻、棉,三種短纖維。地中海地區以前用於紡織的纖維,僅是羊毛和亞麻,印度半島地區以前則用棉花。古代中國除了使用這三種纖維外,還大量利用長纖維──蠶絲。蠶絲在所有天然纖維中是最優良、最長、最纖細的紡織纖維,可以織制各種複雜的花紋提花織物。絲纖維的廣泛利用,大大地促進了中國古代紡織工藝和紡織機械的進步,從而使絲織生產技術成為中國古代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紡織技術。

各種類型的紡織機

一、紡墜

中國歷史上,最早用於紡紗的工具是紡墜。紡墜的出現至少可追溯到新時石器時代。根據考古資料,在全中國三十幾個省市已經發掘出來的早期居民遺址中,幾乎都有紡墜的紡輪出土。

出土的早期紡輪,一般是由石片或陶片,在經過簡單的打磨之後所製成。形狀不一,多呈鼓形、圓形、扁圓形、四邊形等,有的輪面上還繪有紋飾。紡墜的出現不僅改變了原始社會的紡織生產,對後世紡紗工具的發展,影響深遠。紡墜作為一種簡便的紡紗工具,一直被沿用幾千年,即使在二十世紀,西藏地區一些遊牧藏民,仍使用它來紡紗。

二、紡車

古代通用的紡車按結構可分為手搖紡車和腳踏紡車兩種。手搖紡車的圖像資料在出土的漢代文物中多次發現,說明手搖紡車早在漢代就已經非常普及。

腳踏紡車是在手搖紡車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目前最早的圖像資料是江蘇省泗洪縣出土的東漢畫像石。

手搖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手,操作時,需一手搖動紡車,一手從事紡紗工作。腳踏紡車驅動紡車的力來自於腳,操作時,紡婦能夠用雙手進行紡紗操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紡車自出現以來,一直都是最普及的紡紗機具,即使在近代,一些偏僻的地區仍然把它作為主要的紡紗工具。

三、水力大紡車

古代紡車的錠子數目一般是二至三枚,最多為五枚。宋元之際,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在各種傳世紡車機具的基礎上,逐漸產生了一種有幾十個錠子的大紡車。

大紡車與原有的紡車不同,其特點是:錠子數目多達幾十枚,及利用水力驅動。這些特點使大紡車具備了近代紡紗機械的雛形,適應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

以紡麻為例,通用紡車每天最多紡紗三斤,而大紡車一晝夜可紡一百多斤。紡績時,需使用足夠的麻才能滿足其生產能力。水力大紡車是中國古代將自然力運用於紡織機械的一項重要發明,如單就以水力作原動力的紡紗機具而論,中國比西方早了四個世紀之多。四、踏板織機踏板織機是帶有腳踏提綜開口裝置紡織機的通稱。踏板織機最早出現的時間,目前尚缺乏可靠的史料說明。

研究者根據史書所載,戰國時期,諸侯之間饋贈的布帛數量,比春秋時高達百倍的現象,以及近年來各地出土的刻有踏板織機的漢畫像石等實物史料,推測踏板織機的出現,可以追溯到戰國時代。

到秦漢時期,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的廣大地區已經普遍使用。織機採用腳踏板提綜開口是織機發展史上一項重大的發明,它將織工的雙手從提綜動作解脫出來,以專門從事投梭和打緯,大大提高了生產率。



責任編輯:雲淡風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