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普及:古代七夕並非情人節(組圖)



古代七夕並非情人節。(網路圖片)

今天適逢傳統的七夕佳節。在古代,七夕節決非現代人炒作的什麼「情人節」,但它也是一年中最熱鬧的節日之一,又有女兒節、乞巧節、魁星節等多種稱謂。

節日由來

七夕節,又名乞巧節、七巧節或七姐誕,是華人地區以及東亞各國的傳統節日,也稱七夕情人節,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日本在明治維新後改為陽曆7月7日),來自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表達已婚男女不離不棄。這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也是過去姑娘們最為重視的日子。每年在這一天晚上,女子們穿針乞巧,祈禱福祿壽活動,同時禮拜七姐,祈求賜給美滿姻緣。

天上玉皇大帝有七個女兒,其中最小的女兒織女,最聰明可愛、手藝又巧。天上皇宮中的重要織錦都由她負責設計與製作。另外,玉皇大帝有一群牛,由一個叫做牛郎的年輕人負責管理。兩人情投意合、互相愛慕,至荒廢了原本的工作。於是玉皇大帝下旨,叫喜鵲告訴這兩個熱戀的情侶要節制,七日見一次面即可。沒想到喜鵲傳錯話,他們以為每天均可相見,更是高興無比,工作完全拋在腦後。玉皇大帝這回就龍顏大怒,降旨他們每年只能見一次面,就是農曆七月七日的晚上。那一天喜鵲這群肇事者就負責搭橋,讓他們兩人踩在他們的肩膀上相會。因為一年僅能見一次面,當然有說不完的衷曲、道不盡的悲情,於是那天幾乎都會下著毛毛雨,象徵兩人的淚水。


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表達了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網路圖片)

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

其實,「七夕」最早來源於人們對自然的崇拜。據歷史文獻記載,在古代中國,隨著人們對天文的認識和紡織技術的產生,有關牽牛星織女星的記載就有了。人們對星星的崇拜遠不止是牽牛星和織女星,他們認為東西南北各有七顆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稱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間辨別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叫魁星,又稱魁首。後來,有了科舉制度,中狀元叫「大魁天下士」,讀書人把七夕叫「魁星節」,又稱「晒書節」,保持了最早七夕來源於星宿崇拜的痕跡。

「七夕」也來源古代人們對時間的崇拜。「七」與「期」同音,月和日均是「七」,給人以時間感。古代中國人把日、月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合在一起叫「七曜」。七數在民間表現在時間上階段性,在計算時間時往往以「七七」為終局完滿。因為喜字在草書中的形狀好似連寫的「七十七」,所以把七十七歲又稱「喜壽」。

「七夕」又是一種數字崇拜現象,古代民間把正月正、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再加上預示成雙的二月二和三的倍數六月六這「七重」均列為吉慶日。「七」又是算盤每列的珠數,浪漫而又嚴謹,給人以神秘的美感。

如果在七夕的夜晚,秋高氣爽,一道白茫茫的銀河像一座天橋橫貫南北,在河的東西兩岸,各有一顆閃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遙遙相對,那就是牽牛星和織女星。因而七夕的夜晚坐看天上牽牛織女星,也是民間的習俗。


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表達了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網路圖片)

唐朝著名詩人杜牧曾在一首題為《七夕》的七絕中描寫古代少女坐看天上牛郎織女星的情景:

銀燭秋光冷畫屏,輕羅小扇扑流螢。

天街夜色涼如水,臥看牽牛織女星。

相傳,在每年的這個夜晚,是天上織女與牛郎在鵲橋相會之時,表達了已婚男女不離不棄。織女是一個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凡間的婦女便在這一天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藝,也少不了向她求賜美滿姻緣,所以七月初七也被稱為乞巧節,而並非人們所說的那種情人幽會或定情的情人節。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更是西方那種所謂的一支玫瑰情人節難以望塵莫及。

不管怎樣,聚餐、甜點、海邊、星空……今天是農曆7月7日,你也可以計畫著與全家過一個與眾不同的「七夕節」。



責任編輯:舒馨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