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6月13日訊】1947年,第一座「萊維鎮」建成於美國紐約長島,這是個全新的社區。……郊區連同建立新的學校系統、新的娛樂設施和背後的管理單位這一系列問題,使得許多美德所賴以產生的條件重現了。……如同19世紀新的州、縣和新興城市為政治民主提供了新的角逐場所一樣,成千上萬的新郊區及其無數的地方性問題喚醒了20世紀中期美國人的政治興趣和活力。
——Daniel J.Boorstin《美國人民主歷程》
公立學校管理的社區參與制度
美國人參與社區公立學校管理,是自治的重要內容。美國的公立學校經費主要來自當地居民的房地產稅,部分來自州政府的財政補貼。每個鎮都有一個由當地居民選舉的學區教育委員會,參與學校管理。學區教育委員都是本學區的納稅人,也可以是前學生的家長。我居住的小鎮的學區教育委員會當中有位不到40歲的韓裔醫生,算是亞裔代表。一切有關學校的大事,都得經過教育委員會同意,在學校與學區委員會的意見不一致時,會公示並通知學區內的居民表決。這些居民住在本區域內,但不一定是學生家長,他們的納稅支持著學校經費。
對於中國人來說,入學是件大事,尤其是外來暫住人口。在美國沒有這問題,在一個地方入住,不管房子是租還是買,學齡青少年均有在當地入學的權利。我兒子剛來美國時,按學校公示的日期(開學前三天)去學校登記,所需出示的證明,下列三樣有一樣即可:房產證、租房合約,或者水電費、煤氣費帳單,這三樣文件上有住戶名字,可證明為本區居民。對外國學生有個簡單的考測,即報名時當即讓學生花半小時做一份數學試卷,目的是為了確定水準,以便編入程度不等的快班、普通班、慢班。為何選數學?因為公式及計算方式無語言障礙。整個過程簡單得驚人,考測完之後不到半小時,就拿到入學通知與課程表。我是外來移民,情況在中國類似於大城市的外來暫住人口,暫住人口的孩子上學始終是個大問題。因此,全部手續辦完後,我還不敢相信,這就算辦完入學手續了。
社區居民「管得寬」
就我記憶所及,近幾年需要學區居民表決的事情有三件。一件事是州政府給學校的補貼減少,因此學校希望減少早上校車接送的停車點,比如我所在小區內原有4個點,每個停五分鐘,現減少成一個點,這樣可以讓同一輛校車在同樣的時間內接送兩次,一個學年可節約280多萬美元。這一決定遭到許多6-8年級學生家長的反對,認為冬天下雪,學生要步行到接送點需要花10多分鐘,對孩子來說太辛苦。因為聯署反對聲明的有300多位家長,學區教育委員會決定召開一次本區居民聽證會,因為如果要維持校車班次,這280多萬美元的缺口得通過增加房地產稅來彌補。
聽證會定在一個週六下午,地點就是中學的圖書館。那天來了近200餘位居民,家長代表陳述了為何不能減少校車班次的意見之後,幾位有準備的社區居民代表發表了如下意見:1、下大雪與暴風雪時,學校通常停課,不會發生讓學生冒著暴風雪上課的情形;2、下雨天多走幾分鐘路對孩子不是壞事,因為孩子一生要經歷很多磨煉,風雨天氣只是尋常小事;3、如果需要加稅,測算下來,學區內每家住戶要為這少數學生少走幾分鐘路多承擔每年100多元的費用,這對於那些沒有孩子上學的住戶很不公平。4、按照規律,稅收呈遞增趨勢,很少出現遞減現象。社區的其他公益事業還有很多,必須考慮不斷加稅造成的後果。學區教育委員會決定將這次討論中雙方的主要意見,及要求保持班車接送點不變的家長以及學生聯名信公示於學區教育委員會網站上,並通知學區居民投票,截止期為一個月。一個月後,投票結果出來,參與投票的1萬多位社區居民當中,贊成減少班車接送點的佔70%多。
第二件事情是決定是否為學校教師購買手提電腦。前年,學校經費有點富余,於是想為每位教師配置一臺手提電腦。這種預算外的花銷照例提交學區教育委員會討論。委員會成員意見相持不下,兩票對兩票,還有一票棄權。於是最後決定開一個小范圍的聽證會,由學區居民自願參加,就應不應該給教師配置手提電腦發表意見並做出決定。
那天的會議去了百餘人,每個人自報住址、職業,其中有會計師、律師、工程師、公司管理人員、圖書館工作人員、大學教授、牧師、自雇業者等。與會者就手提電腦的用途、教師們究竟是否有此需要等討論。討論結果是:1、中學教師的工作主要在學校裡,學校已經為他們配置了台式電腦;2、電腦確實有時會出現故障,但學校圖書館還有50多臺公用電腦與一個教學專用的電腦室,合計有上百臺,就算教師的電腦偶然出現問題,可以使用公用電腦。3、手提電腦主要是用於上下班與旅行途中,商務人員用它是為瞭解決許多需要立即處理的業務,教師的工作中沒有這麼多上下班途中需要處理的事情,旅行是私事,因此,不需要為他們配備手提電腦。如果他們有個人需要,應該自己花錢購買。
討論會上,一位住在與鄰鎮交界處的醫生提出一項建議,鄰鎮的學校條件比本鎮差許多,如果本鎮學校有餘力,是否可以接受一些鄰鎮孩子到本校中學讀書?討論的結果是,可以幫助鄰鎮孩子,但校車位置已滿,不能增加校車負責接送他們。鄰鎮青少年如何來學校上課,請家長自行解決。我當時對此感慨很深,對本學區錢袋看得很緊的居民們,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也很願意幫助「鄰居」,這真是應了那句話,贈人玫瑰,手有餘香。
大約在半個月之後,學區教育委員會的網站發出公示:學校為200餘位教師用公款購置手提電腦的動議被否決;本學區中學願意接收鄰鎮孩子上學,每個年級限制在10人,先到先得,但接送問題請自行解決。
與中國的聽證會不同的是:這類聽證會沒有政府代表到場,學區教育委員會是自治機構,參與者本著自願原則,只要是本鎮居民,均被視為利益相關者,可自由參加聽證會併發表意見。
高速公路與路道清潔的「路段認領」
美國的縣級公路、國道、以及高速公路旁邊的綠化區經常會積澱一些垃圾,偶然會看到有人在清理。作為中國人,我想當然地認為這是清潔工人在工作。直到我兒子某個週末花了兩天時間參與志願者團隊幫助清理,我才瞭解本州的這類工作也是通過自治方式解決的。
路道旁清潔工作主要通過兩類方式,一類是社區服務。此類下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懲罰式的。比如違犯了交通規則。本州的Driver manual(司機手冊)上有各種罰則,比如醉酒駕駛、不交汽車保險、駕照過期不更新等等。對違規者的處罰除了扣點、罰款、強制上課之外,還有社區服務5至15天。所謂社區服務就包括在公路旁邊撿拾垃圾。在學校受到嚴重處分的高中生(14歲以上),也會被罰做類似的社區服務。第二種情況是志願者。美國8-11年級高中生在暑假期間,通常被鼓勵去做社區服務,圖書館義工、為社區內老人殘疾人做室內清潔,或者推殘疾人坐輪椅外出散步。如果年齡大一些的學生,比如11年級學生可以自己開車了,還可以跨區服務,做各種公益服務。我兒子11年級後的暑假,就在離家幾十英里的地方參加過一個假期的義演劇團,做導演助手,每星期兩個下午,風雨無阻。因為這種義工強調的是責任,除了特別情況,一般都要到場。
第二類是通過一些NGO分路段認領清潔工作。美國成立NGO很容易(辦免稅帳號則需要辦很多手續)。一些高中生或者熱心人士,通常會成立一個臨時組織,招募一些人做義工,然後再根據人力多少,向相關部門申領一段路的清潔工作,可以是年度性的,也可以是一次性的。我兒子有位高中同學,是童子軍中堅,高中畢業後讀西點軍校。在去軍校前覺得應該為本州做些事情,於是臨時組織了十來位同學,申領了約50英里的路段,分工包干,兩天就做完了。據說參與認領路段的志願者不少。
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青少年參與做這種義工,並非為了表揚,而是將此視為一種成長過程中的社會參與。除了家長之外,學校與鄰居都不知道孩子是否做過義工。但在申請大學時,有一個欄目,即中學時期是否曾參與過社會工作,做過義工的學生可以填報,大學錄取時會根據這些判斷學生是否有社會責任感,以及是否有「領導者」潛質。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