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大熊貓的「功夫」(圖)


好萊塢夢工廠的動畫片《功夫熊貓》,曾一舉俘獲全球觀眾的心,第二部也是炙手可熱,成為各大影院的熱播電影。憨態可鞠的大熊貓竟成為了功夫高手,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故事情節跌宕起伏,扣人心弦又笑料不斷。

為何把熊貓和功夫聯繫上呢?

原來,大熊貓以前的確是「功夫高手」,電影只是還原其本來面目而已。

根據現代的研究,大熊貓的出現是在三百多萬年,具有極強的搏擊能力,且與虎豹一樣食肉。

「大熊貓」的稱呼,是緣於法國著名生物和博物學家、傳教士阿曼達·戴維1869年發現了這種罕見的「黑白熊」,並把它命名為「大貓熊」(Panda)。也因戴維的發現,從而掀起了近代對大熊貓的研究,但在中國古代卻不叫大熊貓。

從各種記載看來,大熊貓在古代曾經分布在中原的河南,西北的甘肅南部、陝西中部,長江中游的湖南、湖北,西南的雲南、貴州,以及四川盆地東南緣和東北緣等廣袤地區。16世紀以後,在各種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大熊貓的數量和活動範圍逐漸縮小。由於分布範圍廣泛,所以大熊貓在古籍中有著眾多不同的稱謂,如貔貅(pixiu)、貘、貊、騶虞、白熊、花熊、竹熊、食鐵獸、猛豹、猛氏獸等等。

《山海經》說有一種很像熊的動物,毛色黑白,產於邛崍山嚴道縣(今四川榮經縣),「性食銅鐵」,故稱食鐵獸。明袁枚《新齊諧初集》:「房縣有貘獸,好食銅鐵而不傷人,凡民間犁鋤刀斧之類,見則涎流,食之如腐。城門上所包鐵皮,盡為所啖。」在四川北川縣誌中,大熊貓的「食鐵獸」稱呼一直沿用到近代。

司馬遷在《史記·五帝記》中說,4000年前,黃帝在阪泉(今河南逐鹿縣)大戰中,曾用馴養的虎、豹、熊、貔貅(雄為貔、雌為貅)等猛獸助戰,打敗了炎帝部落。據研究大熊貓的專家張和民教授考證,貔貅就是今天的大熊貓。

貔貅在古代是怎樣的呢?

《玉芝堂談薈》、《懷麓堂集》、《菽園雜記》中有「龍生九子」的說法,其中第九子是貔貅(明人楊慎在《升庵外集》卷九中說是椒圖,當是傳聞互歧而異辭),「形似螺蚌,性好閉,故立於門鋪首」,騰雲駕霧、號令雷霆、降雨開晴,相傳有辟邪擋煞、鎮宅之威力。

中國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跡的《尚書》,在《牧誓》篇中也曾敘述,距今3000多年前,周武王的部隊「如虎如貔」,在牧野大敗商紂王的軍隊。一直到後代,還用貔貅比喻勇猛的軍士,軍隊也常打著「貔」、「貅」的旗號,以顯示自己戰無不勝。《三國演義》結尾詩寫道:「曹操專權局相府,總領貔貅鎮中土。」貔貅有著不可思議的武力。

唐代詩人白居易在幽室靜養,感覺冷風颼颼,膚寒頭疼,有人送給他一個畫了貔貅的屏風,果然有避風祛邪,驅鬼神、保吉祥的奇效。白居易十分欣喜,在屏上賦詩《貔屏讚》,以對貔貅的讚美來表達一個和平安靜的環境對人類的重要意義,戰爭和動亂只能給人民帶來不幸和飢荒。

據古籍《禮記·曲禮》上記載,貔貅是一種猛獸,為五大瑞獸之一(龍、鳳、龜、麒麟),稱它為招財獸。貔貅專為皇帝守護財寶,也是皇室的象徵,稱為「帝寶」。又因貔貅專食各種猛獸、邪靈,故又名「辟邪」。

在元朝的時候。蒙古人就非常崇拜貔貅,而且在打仗的時候,每一個士兵都要配帶貔貅,當蒙古人得到天下以後,為了使天下安定,風調雨順,也出於對水的追求(北方缺水),在修建鴻源觀的時候就將貔貅放在了水神的跨下,成為了水神的坐騎,所以有這樣一句話叫:貔貅到,水神到。

到了明朝,為了鎮壓元朝的風水,在元朝的宮殿上建立了景山,也叫鎮山。但是中軸線沒有變,鐘鼓樓,鴻源觀都沒有變。貔貅有神力的這種文化傳統也已經深入民間,被老百姓接受。到了清朝的時候,軍隊在出征以前一定要先到鴻源觀進香,以求平安歸來,之後出德勝門去打仗。

關於貔貅的由來還有一個傳說:當年姜子牙助武王伐紂時,一次行軍途中偶一隻貔貅,但當時卻無人認識,姜子牙覺得它長相威猛非凡,就想方設法將它收服並當做自己的坐騎。帶著它打仗屢戰屢勝。周武王見貔貅如此驍勇神奇,就給他封了一個官,官號為「雲」。當時姜子牙發現貔貅每天食量驚人,卻從不大小便。而它唯一的排泄系統就是從其全身的毛皮裡分泌出一點點奇香無比的汗液,四面八方的動物聞到這種奇香後無不爭先恐後,不由自主跑來爭食,結果反被貔貅吃掉。

由此可見,在古代貔貅是一種勇猛止戈、辟邪守財的瑞獸。作為神獸的貔貅,經常出現在玉器與宅前的石雕中,樣子卻不是大熊貓的模樣。這也許就是應靈的概念吧,在中國古代神傳文化中,或許大熊貓是神獸貔貅在世間的應靈,才會在古籍與民間把大熊貓與貔貅等同起來。

因此,憨態可鞠的大熊貓,成為電影裡面的功夫高手也就不足為奇了。



来源:看中國論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