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家庭與佛門朋友(組圖)

發表:2014-07-27 12: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作為北宋文壇領袖的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中國文學史上一個開宗立派的人物。在燦若繁星的古代偉人群中,他一直閃耀著璀璨奪目的光華。

宋仁宗趙禎景祐三年十二月(陽曆1037年1月)十九日卯時,這位卓越超越、博學多才的大文豪誕生於眉川(今四川眉山)紗縠行一個世代書香的家庭(故址後闢為「三蘇祠堂」今尚存)。「門前萬竿竹,堂上四庫書」。(見蘇軾《答任師中、家漢公》詩,其遠祖蘇味道(648-705年)曾任初唐武則天時期的宰相,工詩善文,與杜甫祖父杜審言(約645-約708年)、李嶠(644-713年)、崔融(653-706年)並稱為武後時代的「文章四友」。

明•孫克宏《東坡小象》

蘇軾之父蘇洵(1009-1066年),號老泉,是著名的「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系雲門宗四世圓通居訥(1010-1071年,四川中江人)皈依弟子。其母程夫人(1009-1057年,北宋大理寺丞程文應之女)亦系優婆夷。所以,蘇家佛教氣氛十分濃厚,供有五代貫休(832-912年,即禪月大師)所繪之水墨十八羅漢像。蘇老泉和程夫人逝世後,蘇軾將他們生平喜愛之物捐給寺院,並作《十八阿羅漢頌敘》。

貫休 《羅漢圖》之一 

東坡之弟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亦系佛教居士,名列「唐宋散文八大家」之內.他在《試院唱酬十一首。次前韻三首》中吟道:「老去在家同出家。《楞伽》四卷即生涯。」又謂:「日斷家山空記路,手披禪冊漸忘情。」)見《次韻子瞻與安節夜坐三首》)蘇軾的續室王閏之(1047-1093年,四川青神人)亦好佛,東坡在她的生日曾根據《金光明最勝王經》的教義,買魚放生為其祝壽。並作《蝶戀花》詞云:「放盡窮鱗看圉圉,天公為下曼陀雨。」王氏辭世後,東坡又遵從亡妻遺願,特請當時的著中畫家李公麟(1049-1060年,號龍眠居士)繪釋迦牟尼及十大弟子供奉京師叢林。

宋神宗趙頊(音xu)熙寧七年(1074)九月,蘇軾在杭州納歌妓王朝雲(1062-1096年)為妾。這王朝雲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為泗上比丘義沖的皈依弟子。她與東坡患難與共,南北顛沛。在惠州(今廣東惠陽)臨終時,還念著《金剛經.六如偈》的句子:「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東坡為其作誄辭云:「浮屠是瞻,伽藍是依,如汝宿心,惟佛之歸。」又賦《悼朝雲》詩:

苗而不秀豈其天,不使童烏與我玄。
駐景恨無千歲藥,贈行惟有小乘禪。
傷心一念償前債,彈指三生斷後緣。
歸臥竹根無遠近,夜燈勤禮塔中仙。

現在簡單地談一談蘇軾與幾位高僧的關係。

海月慧辯當時為杭州都僧正,講經說法二十五年,,門下弟子幾近千人。東坡在《海月辯公真讚》中說:「予通守錢塘時,海月大師惠辯者實在此住,神守澄穆,不見慍喜而緇素悅服。予固喜從之遊。」又說:「予方年壯氣盛,不安厥官,每行見師,清坐相對,時聞一言,則百憂冰解,形神俱泰。」慧辯圓寂後,蘇軾曾作《吊天竺海月辯師三首》以悼,中有「安心好住王文度,此理何須更問人。」之句。可見東坡之喜禪,首先是要求靜心。現實世界帶給他無窮的苦悶和煩惱。在佛教中,他找到了擺脫這些苦悶和煩惱的方法,對人世進行超然的冷靜觀察,從而對一切苦難都無所挂礙,無所顧念,跳出矛盾糾纏之外,達到心泰神寧的妙境。物我兩忘,身心俱空。他入禪院,與其說是求佛佑,不如說是尋求內心的寧靜,亦即「淨心」、「安心」是也。

辯才元淨當時駐錫杭州天竺觀音道場,蘇軾對他與慧辯一樣禮敬如師。在《贈上天竺辯才師》一詩中,東坡描繪道:

南北一山門,上下兩天竺。
中有老法師,瘦長如鸛鵠。
不知修何行,碧眼照山谷。
見之自清涼,洗盡煩惱毒。
坐令一都會,勇丈禮白足。

蘇轍在《龍井辯才法師塔碑》中記述:蘇軾二子蘇迨(繼室王閏之所生),三歲時仍不能行走,「請師為落髮,摩頂祝之。不數日,能行如他兒。」

南屏梵臻當時駐錫杭州上天竺寺,後遷金山寺(在今江蘇省鎮江市),再後為南屏山興教寺住持,南宋天臺宗僧人釋志磬(約1218-約1278年)所撰《佛祖統紀。卷十二》云:「東坡初來杭,與師最厚。」

育王懷璉為雲門五世,曾掌圓通居訥記室,與蘇軾之父蘇洵互為師兄弟,蘇軾的《與大覺禪師璉公書》,就是為佈施蘇洵所藏貫休手繪水墨十八羅漢真跡而寫的。東坡還作有《宸奎閣碑》是為懷璉住持的阿育王山廣利禪寺收藏宋仁宗所賜頌寺詩十七首的宸(音chen)奎閣所寫的碑文(作於1091年正月,「宸奎」指帝王手書)。他在這篇文章中稱讚了懷璉提倡的三教合一的思想,說:「是時北方之為佛者,皆留於名相,囿於因果,以故士之聰明超軼者皆鄙其言,詆為蠻夷下俚之說。璉獨指與妙與孔、老合者,其言文而真,其行峻而通,故一時士大夫喜從之遊。」

靈隱契嵩文筆錦鏽,著作有《輔教篇》、《原教篇》、《傳法正宗記》、《鐔津文津》(津鐔在今廣西籐縣,為契嵩故里)等,深得仁宗賞識,賜號明教大師。神宗熙寧五年(1072)圓寂於杭州靈隱寺。蘇轍在《南華長老重辯師逸事》中,曾提到他,說:「予在錢塘,親見二人。」

此外,東坡在杭州還與孤山惠勤、惠思,祥符寺清順、寶岩院可久(此四人均系詩僧)、淨慈寺宗本等方外緇流來往密切,蘇氏嘗自謂:「吳越名僧與余善者十九。」誠哉斯言!

熙寧十年(1077)四月,蘇軾到徐州任太守。在這裡,他結識了詩僧參寥,作有《送參寥師》一詩:

上人學苦空,百念已灰冷。劍頭惟一呋,焦谷無新穎。
胡為逐吾輩,文字爭蔚炳。新詩如玉悄,出語便清警。
退之論草書,萬事未嘗屏。憂愁不平氣,一寓筆所騁。
頗怪浮屠人,視身如丘井。頹然寄淡泊,誰與發豪猛?
細思乃不然,真巧非幻影。欲令詩語妙,無厭空且靜。
靜故了群動,空故納萬境。閱世走人間,觀身臥雲嶺。
咸酸雜眾好,中有至味永,詩法不相妨,此語當更請。



来源:李豫川《蘇軾與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