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國家被官員掏空了:令人震驚的調查報告

作者:李正平 發表:2014-06-02 22:2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6月02日訊】 國務院研究室、中紀委辦、中國社會科學院,完成了《全國地方黨政部門、國家機關公職人員薪酬和家庭財產調查報告》。該報告披露:地廳級以上官員已形成官僚特權階層。

官僚特權階層的公開年收入是當地城市人均收入的8∼25倍,是當地農民年均收入的25∼85倍。

131萬中國縣團級以上官員及其家屬佔有全民財富的80%;

1996∼2003年外逃資金流入境外的中高級官員及其家屬帳戶22000億人民幣。

至2010年6月底,全國個人儲蓄存款達75200億元,其中縣、團、處級以上官員(包括離退休)及其家屬的個人儲蓄高於40000億元。

中國資改以來,到1999年,全國每年的「儲蓄增加額」都相當高,大約等於「工資總額」的80∼90%。

在1995年,「居民儲蓄增加額」居然比該年的「工資總額」多出了44億元。

2002年工資總額大約是1.2萬億,而居民儲蓄卻增長了1.5萬億。

「新增居民儲蓄」超出了「工資總額」3000億元。

這就是說,當年發出的工資,不僅沒有被拿工資的人吃掉用掉一分錢,全部存進銀行之外,還不知從何處增生了3000億元(約相當於一年全國教育總經費)也存進了銀行。

這種全世界罕見的怪事,只能有一種解釋:

財富被以非工資方式集中在少數先富者手中了。

因為中國公眾除工薪之外極難有其他收入,只有權商精英和貪官污吏才有非法收入。

所以,全國的權商精英和貪官污吏在加速貪錢,使全國銀行的個人存款總額年年大大超過了全國工資總額。

中國股市證券市場中的60000億元,幹部及其家屬佔了45000億元,佔75%。

十多年來,中國7000萬股民投入股市的3萬億現金,還剩1萬億,其餘2萬億巨資,已被官商聯盟所侵奪和消耗。

2007年深圳市城市人均年收入是32650元,地廳級以上官員財產在700萬至1200萬。這些官員的平均財產相當於一個普通市民250至300年的工資總和。

2009年11月份僅一個月,各級官員的家屬搶購金條、金幣及黃金飾物的重量達50多噸!

據該報告披露:

全國有7省市地廳級及以上官員個人及配偶擁有財產超700萬。

概況如下:

廣東省,平均800萬至2200萬;
上海市,平均800萬至2500萬;
浙江省,平均700萬至2000萬;
江蘇省,平均700萬至1800萬;
福建省,平均700萬至1600萬;
山東省,平均700萬至1500萬;
遼寧省,平均700萬至1400萬。
(北京未列入)

7省市地廳級及以上幹部及配偶擁有住宅數及平均面積如下:

廣東省,平均3.5幢,面積600平米至900平米;
上海市,平均2.5幢,面積450平米至850平米;
江蘇省,平均3.5幢,面積600平米至800平米;
………………

以上7省市地廳級及以上官員的子女87%∼95%,在金融、地產、經貿領域工作。

在2010年中國財富管理論壇上,美林集團發表了最新的年度全球財富報告。

2010年中國百萬美元的富豪達到24萬人,所掌握的財富總額達到9690億美元,相當於其餘13億中國人創造的社會財富的總和。

據《遠東經濟評論》報導:

至2010年3月底,大陸私人擁有財產(不包括在境外、外國的財產)超過1億元的有3220人。
其中,有2932人(超過90%)是高幹官員子女,他們擁有資產達20450多億元,平均每人6.7億元。

這2932人中:廣東1566人;浙江462人;上海225人;北京195人;江蘇172人;山東141人;福建92人;遼寧79人。

5個最重要的領域–金融、外貿、地產等行業中,85%∼90%的核心職位掌握在高幹官員子女的手中。

截至2005年底,僅海外高幹官員子女親屬經營的中國進出口貿易每年就達1千多億美元,擁有財產6千億美元以上。

海外定居的高幹官員親屬超過100萬,其中高幹官員配偶子女20多萬人。



来源:《自由亞洲電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