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治春困身體要祛濕:祛「內濕」 防「外濕」(圖)

發表:2014-03-15 11: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3月15日訊】春天是萬物復甦的季節,同時也是「百病生」的季節,做足保健養生工作非常重要。專家表示,初春乍暖還寒,最近天氣雖然逐漸轉暖,但倒春寒的餘威仍在,日夜溫差較大。同時,春季往往濕氣重,容易帶來各種「濕症」,因此初春養生要做好祛濕工作。

祛「內濕」,防「外濕」

入春以後天氣迅速轉暖,隨後冷空氣伴隨著陰雨「殺到」,而最近幾天溫度又再次回升,這種冷暖寒濕的變化可以說把春天天氣無常的特徵表現得淋漓盡致。

春季的氣候特點是偏於濕,一方面是內濕,而另一方面則是外濕。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中醫科主任余梅香解釋說,內濕多因飲食不節制,或在冬季時吃多了肥甘厚膩的食物,讓體內濕氣內侵脾陽以至失運。而外濕是由於春季雨水相對較多,導致人體容易讓濕邪入侵。內外因相互影響,容易引發疾病。

中醫認為,「濕邪」是「六淫」之一。當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的時候,濕氣就容易入侵而導致疾病的發生。因此在初春既要做好保暖,防止外界陰冷的刺激和寒氣的入侵,還要注重祛濕健脾,將身體裡面的濕邪驅走,讓脾胃順利運轉起來。

余梅香建議,春天的飲食中可以加入茯苓、淮山、薏米等食材,有健脾養胃的功效。還可以將切成薄片的黨參用開水浸泡代茶飲,有益氣補血、生津止渴、和胃健脾的功效。

輕重濕症,祛濕有側重

在春季這個多雨偏濕的季節,本身體質偏弱偏濕的人更容易受到濕邪的侵襲,應加強祛濕工作。此外,中醫認為「肥者多濕」,肥胖者往往也是濕症的高發人群。

余梅香強調,祛濕要對症,並非每個人都需要祛濕。一般來說,身體有「濕」會引起食慾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症狀,同時精神上可能會出現萎靡、嗜睡、易怒、煩躁等狀態,也就是大家常說的春困,而身體、四肢會感覺較為沈重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的表現。如果長時間得不到改善,建議到正規醫院找醫生診治調理。

若只出現輕度不適,屬於輕度濕症,並不建議藥物調理,可以在日常生活中通過飲食和運動進行調節。飲食方面需多吃清淡食物,盡量避免油膩、煎炸、辛辣刺激、生冷的食物,同時不要吃得過飽而傷脾胃。在陽光較好的日子,可以多到戶外走走,有助於驅散體內的濕氣,提高身體抵抗力,維護自身的正氣。

此外,余梅香提醒,春天天氣多變,外出最好帶夠衣服,注意把防寒保暖放在第一位。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