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歷史最悠久民族服飾之一:華夏漢服(圖)

發表:2014-01-31 20:0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圖片來源:第三屆「全球漢服回歸設計大獎賽」銅獎得主詹雅淇作品《豐華》。)

【看中國2014年01月31日訊】如今中國的經濟和生活方式日益與國際社會接軌,但隨著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神州大地上出現了一種恢復中國傳統的新趨勢,有人將其稱之為「文化復興」。

漢服是中國漢民族的民族服飾。其由來可追溯到三皇五帝時期一直到明代,連綿幾千年,華夏人民(漢族)一直不改服飾的基本特徵,這一時期漢民族所穿的服裝,被稱為漢服。自炎黃時代黃帝垂衣裳而天下治,漢服已具基本形式,歷經周朝代的規範制式,到了漢朝已全面完善並普及,漢人漢服由此得名。隨後各朝代的漢服雖有局部變動,但其主要特徵不變,均是以漢代為基本特徵。

漢服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飾之一。《史記》載,華夏衣裳為黃帝所制。「黃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黃帝造屋宇,製衣服,營殯葬,萬民故免存亡之難。」(《史記》卷一 五帝本紀 第一)

約五千年前,中國在新石器時代的仰韶文化時期,就產生了原始的農業和紡織業,開始用織成的麻布來做衣服,後又發明瞭飼蠶和絲紡,人們的衣冠服飾日臻完備。黃帝時代冕冠出現,服飾制度逐漸形成。夏商以後,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時,逐漸完備。周代後期,由於政治、經濟、思想文化都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特別是百家學說對服飾的完善有著一定的影響,諸侯國間的衣冠服飾及風俗習慣上都開始有著明顯的不同。在此期間,漢服的一大款式深衣被創造出來,成為諸侯大夫晚間所穿的吉服。冠服制被納入了「禮治」的範圍,成了禮儀的表現形式,從此中國的衣冠服制更加詳備。

漢族的這一服飾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來基本特徵沒有大的改變,直到三百多年前的清初,這一服飾制度才崩潰。1644年明朝滅亡後,清在與南明的戰爭中,清朝統治者為了達到削弱漢人的民族認同感,以便於維護滿洲貴族統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滿族髮型和滿族服裝,並禁止人民穿戴漢族服飾,史稱「剃髮易服」(「剃髮」也作「薙髮」)。這使得漢服逐漸消亡。今天的旗袍、長衫、馬褂都是以滿族為主體的民族服飾的改良和發展,而非漢族傳統的民族服飾。

辛亥革命推翻滿洲貴族的統治之後,人們的思想趨於西化,改穿西式服裝,沒有恢復漢服。但在21世紀初,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人們開始審視自己傳統文化中的優秀部分。一些人又重新倡導恢復傳統漢服並身著漢服進行推廣。對於這些人的行為,社會上有各種不同的看法。

漢服的主要特點是交領、右衽,不用釦子,而用繩帶系結,給人灑脫飄逸的印象,這些特點都明顯有別於其它民族的服飾。漢服有禮服和常服之分,從形制上看,主要有「上衣下裳」制(裳在古代指下裙)、「深衣」制(把上衣下裳縫連起來)、「襦裙」制(襦,即短衣)等類型。其中,上衣下裳的冕服為帝王百官最隆重正式的禮服;袍服(深衣)為百官及士人常服,襦裙則為婦女喜愛的穿著。普通勞動人民一般上身著短衣,下穿長褲。

經過幾千年的發展,漢服在其寬大飄逸、流暢拔俗的基本風格之下,演繹出幾百種款式,例如漢代宮廷中女子愛穿的曲裾式,續衽後的曲邊圍繞人體轉一圈或兩圈,下衣的裙部層疊出流美的曲線,高貴卻不失含蓄;唐代最流行的襦裙,是上衣下裳類漢服的代表,衣緣和下裙的花紋搭配,樸素裡襯托著秀麗;由直領漢服發展而來的鶴氅,本是指用白鶴等鳥類羽毛捻絨拈織的貴重裘衣,後指寬長飄逸,長至曳地的外衣,其悠閑恬淡的風格受到中年男子的喜愛。

漢服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吸收了不少其它民族服裝的長處,最著名的可算是「胡服騎射」——即在寬袍大袖的基礎上,吸納了胡服簡易方便的特點,重新設計,行成了改良型的短衣,後世不斷發展,成為古代勞動人民常見的衣著。不過,漢服吸納了外族服飾的優秀元素,卻並沒有改變其最基本的特點,如交領、右衽、繫帶、隱扣等。漢服也在滿足漢服的民族傳統性、制式文化的基礎上,在用料、紋飾及一些細節上略加改良,從而形成現代漢服體系。

頭飾是漢族服飾的重要部分之一。古代漢族男女成年之後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上,以笄固定。男子常常戴冠、巾、帽等,形制多樣。女子髮髻也可梳成各種式樣,並在髮髻上佩帶珠花、步搖等各種飾物。鬢髮兩側飾博鬢,也有戴帷帽、蓋頭的。

作為華夏民族的「皮膚」,漢服深刻地烙印在中華文明的各個方面,代表了這個古國民族華麗,優雅,博大的氣質。和古中國一樣,漢服的基本形制為東方世界提供了標準,今天中國及東亞很多民族的民族服裝,如中國一些少數民族的服裝,都受到了漢服的影響;而韓國韓服和日本和服更是直接由漢服發展而來。漢服不僅是漢族的,中國的漢服,更是亞洲的,世界的漢服。

(文章略有修改)



来源:中國品牌服裝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