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05日訊】小寒,二十四節氣的第二十三個節氣,每年1月5日至7日,視太陽運行到黃經285°時開始。
小寒,若把她當作女孩子的名字,是最合適不過了,本身就有嬌小玲瓏的氣質,就如同小雪,有楚楚動人的意味。只不過,這個小寒又非小雪能夠比得了的。小寒與大寒,若光從字面來判斷冷的程度,就難免要犯顧名思義的錯。《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上說:「月初寒尚小,故雲,月半則大矣。」意思是小寒節氣還不是太冷,要到半個月以後的大寒節,才算冷到了頂點。其實不然。小寒一般在二九的第六天,再過三四天就是三九,可以說小寒節氣才是全年最冷的節氣。為了禦寒,我國的青少年在小寒時有一些特別的體育鍛練方式,如滾鐵環、擠油渣渣(靠著牆壁相互擠)、鬥雞(盤起一腳,一腳獨立,相互對斗)等。多數時小寒更冷。根據中國的氣象資料,小寒氣溫是最低的節氣,只有少數年份的大寒氣溫低於小寒。各地流行的氣象諺語,也可作佐證。如華北一帶有「小寒大寒,滴水成冰」的說法,江南一帶有「小寒大寒,冷成冰團」的說法。這樣看起來,似乎古人的記載有些偏差。但其實怨不得古人。節氣起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黃河流域一帶,當時大寒是比小寒冷,並且冬季的小寒大寒正好與夏季的小暑大暑相對應,所以便如此流傳下來。
在這個小寒節氣沒有到來之前,大地已經為我們鋪墊好了地凍天寒的氣氛。1月4日,一天一夜的大雪刷新了半個世紀以來北京的降雪記錄;1月5日夜間和6日夜間,華北、黃淮、江淮、江漢等地的日最低氣溫達入冬以來最低,華北北部最低氣溫下降到零下35℃……「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的這句詩,該是小寒期間酷冷天氣的寫照吧。這個冬天,除了小雪節氣來的一場大雪,再也沒有看到雪的蹤跡。因為沒有雪,「莫道隆冬無好景,山川草木玉粧成」的景像是難以看得到了。
但,這也沒什麼遺憾的。
二十四番花信風
我們聰明的祖先早就為我們設計好了,讓我們在寒冷的冬季還能感受生活的詩意。古人基於長時間的認識和把握,提出了著名的「二十四番花信風」說,即從小寒到穀雨共八個節氣,有一百二十天,每五天為一候,應一種花信(所開的花),共有二十四候,應二十四種花信。特別喜歡「花信風」這個詞,喜歡這一個「信」字。風有信,似有德行,如期而來;花有信,似有靈氣,迎風盛開。守信,是中國傳統最尊崇的一種美德。如期而至的春風,因遵守信用,被人們稱為信風、德風,也恰恰反映了中國古人萬物有靈、以德為上的觀念。在小寒節氣之內共有三種花信,第一花信是梅花,第二花信是山茶,第三花信是水仙。
梅花自古就是詩人們耠讚不衰的題材。人們或寫梅品質,或耠梅風姿,或繪梅神韻,或歌梅情懷,但大都借傲霜斗雪、不畏嚴寒的梅花以抒情。「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可謂一語雙關,啟人心智。「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在冰天雪地的季節中讀這些梅花詩,真是暗香浮動令人陶醉!山茶呢?似乎應該在四季如春的彩雲之南,在中原的小寒節氣裡難覓她的倩影,儘管嶗山也有每年與苦寒相遇、在滴水成冰的季節裡存活的叫絳雪的大山茶。「冷艷爭春喜爛然,山茶按譜甲於滇。樹頭萬朵齊吞火,殘雪燒紅半個天。」看《天龍八部》,知道「大理有一種茶花,叫做‘十八學士’,是天下的極品,一株上共開十八朵,朵朵顏色不同,紅的便是全紅,紫的便是全紫,絕無半分混雜。而且十八朵花朵朵形狀不同,各有各的妙處,開時齊開,謝時齊謝。」散文大師楊朔先生在《茶花賦》中曾用「春深似海」來形容茶花之濃烈壯觀,想來山茶也有一番風姿綽約、神韻天然的樸實之美。看《天龍八部》,還知道山茶花又名玉茗,另有個名字叫做曼陀羅花。所以王夫人的莊園又叫曼陀山莊。但有資料說,曼陀羅花和山茶花不是同一種東西。有的地區,把山茶花叫做曼陀羅樹。曼陀羅是有毒的,作家亦舒似乎寫過這樣名字的小說。這一點,或許是金庸先生的筆誤了。至於水仙,倒不陌生。這根莖像蒜頭一樣的花兒,卻有一大串極其好聽的名字:凌波仙子、玉玲瓏、金銀臺、姚女花……在中國的傳說中,水仙花是堯帝的女兒娥皇、女英的化身;在希臘神話裡,是美少年納西塞斯的化身,這天下第一美男子,因為迷戀自己的容貌鬱鬱而終。「借水開花自一奇,水沉為骨玉為肌。」水仙花對生活也挺簡單樸素,適當的陽光和溫度,只憑一杓清水,幾粒石子也就能生根發芽。寒冬時節,百花凋零,水仙花卻葉花俱在,自然儀態超俗……除了上面的花兒,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寒流侵瘦竹,瘦竹節更堅……和這些傲寒植物一起裝點冬天景色的,還有那美麗異常的霧凇和千姿百態、妙趣橫生的冰窗花呢!這樣的冬天還有什麼可寂寞的呢?
與這些花兒相伴的還有節日。農曆十二月稱作臘月。一般的年份,小寒時節往往與臘日相鄰不遠。小寒節氣中的「臘祭」在古代很重要,祭先祖與百神。臘八則是釋迦牟尼成佛之日,寺廟煮粥供佛,稱為臘八粥。其俗流傳至今。「月冷天寒迎臘時,玉街金瓦雪漓漓。浴堂(殿名)門外抄名入,公主家人謝口脂。」在唐代長安城,由於天氣較冷,社會上盛行相互贈送禮物。唐代帝王也有賜口脂、臘脂,盛以碧鏤牙桶的習俗。唐中宗景龍三年(709年)臘日,中宗在御苑中召近臣賜臘脂,晚上自北門入內殿賜食,又加賜口脂。口脂,即唇膏。面藥,即在臘脂中加防裂的藥。故口脂、面藥都是用來塗臉口以防止寒冬口唇凍裂之物。大詩人杜甫有詩云:「口脂面藥隨恩澤,翠管銀罌下九霄。」敘述的就是這樣的情景。
小寒分為三候:一候雁北鄉,二候鵲始巢,三候雉始鴝。古人認為此時陽氣已動,所以大雁開始向北遷移;北方到處可見到的喜鵲,感覺到陽氣而開始筑巢;雉雞因感到陽氣的生長而鳴叫。不知在「北雁南飛,至此歇翅停回」的「雁城」衡陽,這個季節那些曾經無留意的雁們是否已經做好了北歸的準備?那些沒了樹葉的遮蔽,鳥巢光光地掛在枝丫上的鳥們,不知是否已開始銜枝筑另一個精巧得像工藝品的巢?這個季節,雉雞的叫聲,能像雄雉的長尾巴羽毛一樣美麗嗎?這些古老的意象,距離我太遠太遠,我一無所知,也不知能從哪兒得到答案。我知道的是,梅花開放,一樹芬芳。二十四番花信風,從梅開始,在以後的風中,都會捎有花的消息。「臘鼓鳴,春草生」,花木事漸至繁複。
能感到陽氣上升的,還有與草木一樣根植於大地的人。小寒節氣,農事已畢,顆粒歸倉,是農民勞作一年的慰藉,透著一派尋常人家的富足。大地蒼茫,期待著新一年的農事,讓所有的莊稼茁壯成長。畢竟,還有一段光陰的距離。有了閑暇,手邊又有些盈餘,農家最看重的是傳宗接代,那麼就給兒女們來行嫁娶喜事吧。「鄉下人吹嗩吶接媳婦,到了十二月是成天會有的事」,鑼鼓敲起來,喜酒喝起來,如花的新人掀了紅蓋頭,在一個屋檐下併肩經歷風風雨雨,又是一輪人生。人世,也就這樣生生不息地傳遞下去。
這是不是另一種花信風呢?
来源:開封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