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瓜瓜接受採訪 隔空回應薄熙來的指責(圖)

——薄瓜瓜這兩年


【看中國2013年10月08日訊】摘要:庭審記錄中的薄瓜瓜,與其早先塑造出的留學模範形象存有巨大差距;而另一個可能是,他必須面對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經過此次巨變之後,他與父親薄熙來的關係已經出現裂痕。

8月26日,在一審最後一天的自辯環節中,薄熙來說:「瓜瓜又跟人要名表、又要豪車、又要國際旅遊,又找一大部分同學來開銷,還信用卡超額消費,我會喜歡這樣的兒子?」作為父親,薄熙來用這樣的反問為自己的「不知情」辯白。五天後,也即9月1日,已經入讀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薄瓜瓜在回應《南都週刊》的採訪時說:「其實事實自辯,不論此刻還是將來。我不會爭一日之長,還是要等結論已定後,再決定是否做出相應回答。」有意無意之間,這可以看成是遠在美國的兒子對身陷囹圄的父親指責的隔空回應。

就在答覆《南都週刊》採訪郵件的前一天,身穿白色T恤衫的薄瓜瓜,手持飲品,出現在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的聚會場合,其照片也被發布在社交網路之上。

作為薄、谷、王三案的重要線索和知情人,自重慶事發至今近兩年來,留學美國的薄瓜瓜從未歸國,也從未以中文發表過任何公開言論,僅以英文發出過三份聲明,並與幾家國際知名媒體保持著零星互動。

不過,這並不能阻擋人們對他的討論與猜測。在薄熙來案庭審時薄谷開來披露,薄瓜瓜帶給父母的手信:一塊掛在木頭架子上的稀奇生肉,讓薄熙來夫妻二人吃了一個多月,以致網民們對「薄瓜瓜從非洲帶回來的是什麼肉」的猜測熱情經久不散,某種昂貴生火腿成了這段「高富帥」生活的註腳。

在過去的一年半時間裏,薄瓜瓜在薄谷開來、王立軍和薄熙來三個有密切關聯的案子的證人證言中出現得頗為頻密,其生活方式,也通過庭審得以披露:他曾經有讓母親薄谷開來生氣的戀情;薄谷開來購入法國尼斯的房產,準備「將來留給瓜瓜,作為經營性物業,對外出租,可以有穩定的收入」;他與大連商人徐明存在諸多經濟瓜葛,法庭最終認可的金額就超過300萬元。

就連向薄熙來行賄的唐肖林、為其貪污提供便利的王正剛,亦在證詞中提到了薄瓜瓜的名字,說法分別是「給薄瓜瓜在國外零用」和「薄瓜瓜在國外學習,這些錢補貼家用」。

一個不可辯駁的事實是,庭審記錄中的薄瓜瓜,與其早先塑造出的留學模範形象存有巨大差距;而另一個可能是,他必須面對一個更為嚴峻的問題:經過此次巨變之後,他與父親薄熙來的關係可能已經出現裂痕。

「薄瓜瓜現象」

薄瓜瓜,本名薄曠逸,是「曠世逸才」的意思,是祖父薄一波給他起的最初的姓名。但這個名字並沒有為人所知,在接受《青年週末》採訪時,薄瓜瓜解釋說,這個名字太大,還是瓜瓜更適合我一點,瓜瓜的意思就是西瓜。

薄瓜瓜曾經是薄家人心目中的寵兒。在他兩歲生日時,薄一波曾經為孫子寫下祝詞:「祖國幼苗、茁壯成長」;三歲時,薄一波又給他送來一隻烤鴨,還畫了一隻鴨子,旁邊寫下:「告訴瓜瓜,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薄熙來也深愛著自己的兒子。據王立軍在薄熙來案中出庭作證時講述,薄熙來說「我們家裡就這麼一個看起來比較出息像樣的」,並曾讓王立軍保護薄瓜瓜。

而薄瓜瓜也以接連入讀哈羅公學、牛津大學貝利奧爾學院、哈佛大學肯尼迪政治學院、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回應了這份期待。

對於公眾而言,薄瓜瓜的留學模範形象塑造,始於2006年5月。當時《時尚先生》雜誌一篇標題為《薄瓜瓜:PPE、倫敦腔》的報導,將這個11歲出國留學,會馬術、擊劍、英式橄欖球、跳探戈、寫英文書的政治經濟哲學專業學生推到了公眾的視野中。這些充分滿足公眾對高端留學生活想像的細節,加上他本人相對俊朗的外形,很快將薄瓜瓜推到了與韓寒、郎朗並列成為「少年中國」代表人物的高度。

採寫此篇報導的作者在之後談及對瓜瓜的印象時說:「他看起來要比同齡的孩子成熟一點,穿著打扮和舉止什麼的都比較有修養,我想這跟他比較早就接受的教育有關係,他總是很清楚自己的身份,不過紅色家庭的背景還是讓人覺得有點距離。」

2009年,薄瓜瓜在牛津大學「推遲考試一年」,此時,他在中國國內的曝光頻率達到了極致。而這一年,薄熙來在重慶拉開了轟轟烈烈的唱紅打黑行動序幕。

當年4月份,薄瓜瓜獲得2009年英國十大傑出華人青年的「大本鐘獎」。5月21日,他在重慶接受《成都晚報》、《青年週末》記者的訪問。這次訪問的內容,例如在哈羅公學期間每週60便士生活費、餓到需要偷吃食物,對社交活動、學習方法、學習成績的回應等多個橋段,在後來的電視節目及評論中也被反覆提到,也為日後的媒體報導薄瓜瓜確定了基調。

當年的6月27日,他走進北京大學,進行了平生第一次公開講座。多名專業安保人員的出現作為現場花絮,引發了網民討論,而安保花費據稱是由一家民營企業埋單。

在2009年8月28日播出的《魯豫有約》節目中,他的形象及談吐也通過電視為外界所熟知。攝製組跟拍他帶外國朋友去天安門廣場看升旗的外景。其畫面和時間,也與這次庭審披露的「2009年7月,薄瓜瓜阿根廷的朋友來中國旅遊」入住北京酒店的說法相吻合。

更值得注意的,是重慶媒體對薄瓜瓜的報導。2009年6月30日,重慶市門戶網站華龍網刊登名為《薄瓜瓜現象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評論文章,提出了「薄瓜瓜現象」的概念,將薄瓜瓜的求學經歷上升到「製造中國聲音」的高度。

文章以上述幾次採訪中有關薄瓜瓜的軼事為基礎,對他進行全方位的讚揚,稱其為「新時代中國少年和青少年的代表,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基本內涵」。文中還做了批評:「國人常用國內個別現象來評價薄瓜瓜求學經歷,不僅片面和主觀,甚至可以說是錯誤的。」

這篇文章還援引「英國BBC特約評論員」尼爾·伍德對薄瓜瓜的評價,稱其為「天生的中國小大使」;尼爾·伍德甚至還讚揚薄瓜瓜的英文水平已經超過了他的英國同學。

恐怕當時誰也不會想到,這名為尼爾·伍德的「特約評論員」居然是薄家所持有的法國尼斯的房產管理者;而更為戲劇性的是,兩年後,這位「評論員」竟會因為財產糾紛而威脅到這位「小大使」的生命安全,被薄谷開來毒殺。

曾表示「自己很多觀念都受到父親影響的」的薄瓜瓜還曾跟父親一起,在2010年8月8日播出的重慶新聞聯播裡出現。鏡頭顯示,當天的薄熙來出席了一個名為「接見中國大學生骨幹培養學校代表」的活動,坐在他右手邊的就是薄瓜瓜。重慶市的其他領導分坐在主席臺的兩側。

失寵

即使是在公開場合,薄熙來也曾展示過護犢情深的一面。在2012年3月9日的全國「兩會」重慶團開放日上,時任重慶市委書記的薄熙來在回答中外記者對於「薄瓜瓜駕駛法拉利」的提問時,連用兩個「一派胡言」及「感到非常氣憤」進行否認,並稱「不僅我兒子,我和我夫人也沒有任何個人資產,幾十年就是這樣下來了」。

這是薄熙來被調查之前,最後一次在公開場合發表言論,也是最後一次力挺薄瓜瓜。

此後重慶政壇風雲突變,薄谷開來和薄熙來先後案發,遠在歐美的薄瓜瓜曾通過外媒發表相應的言論,聲援困境中的父母。

2012年4月24日,薄熙來被停止中央委員和政治局委員職務的14天後,薄瓜瓜發出的第一份也是最長的一份聲明。他的口徑幾乎與父親一致,堅決否認自己駕駛過法拉利,並稱「自1998年後從未去過北京的美國大使館」。按照他自己的說法,留學期間的學費和生活費則全部來自「獎學金和作為優秀律師和作家的母親的積蓄」。

薄瓜瓜這種與案件時間點契合的發聲選擇,在日後的兩份聲明及與媒體的互動中,也得到了體現。

比如,2012年7月26日,新華社首次披露「薄谷開來認為尼爾·伍德威脅到薄某某的人身安全,遂與被告人張曉軍共同投毒殺害了尼爾·伍德。」當年的8月7日,在薄谷開來案開庭前兩天,薄瓜瓜向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表示,因為自己的安全被認為是犯罪動機,已經向司法機關遞交了證人陳述書,並稱希望「母親可以看到這份證詞」。

有趣的是,在與CNN的互動中,他用英文也使用了「其實事實自辯」(factswillspeakforthemselves)的說法。

熟悉媒體的薄瓜瓜最近一次發表聲明,則是8月22日,薄案開審前三天。他通過《紐約時報》稱已經18個月無法和父母取得聯繫。這次他也為母親進行了辯護,稱「2006年,她的健康狀況突然惡化,隨後深居簡出,自那以後,她已經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艱難。」

但是可能出乎他意料的是,透過濟南中院的微博直播和央視的視頻新聞,在庭審現場,作為父親的薄熙來第一次對一直寵愛的兒子薄瓜瓜進行了切割。這在以往看來不可想像。

據新華社報導,在庭審現場,薄熙來以對薄瓜瓜上述事件並不知情為由,否認對自己的貪污和受賄的指控,並將責任推給薄谷開來:「谷開來當時是千方百計在我面前,讓我感受到薄瓜瓜行,薄望知(薄熙來與前妻李丹宇所生的兒子)不行,反過來再說,這還是我們薄家的家風嗎?」

在薄熙來接受公審時,作為薄家曾經最為寵愛的小兒子,薄瓜瓜雖然牽涉其中,但卻遠隔重洋;而此前一直與薄家保持距離的李望知(即薄望知)卻出現在濟南中院的庭審現場,薄熙來也對其以「大兒子」、「薄望知」的稱唿,公開承認這層關係。

在首日庭審結束後,李望知發表聲明說:「感謝黨中央、感謝法庭給予了被告人比他預期更多的辯護權利和自由」,並稱為父親的堅強感到驕傲。

類似李望知這類基調的聲明,在去年9月29日薄熙來被「雙開」並移送司法機關處理的第二天,也曾發出,只不過當時的發布者是薄瓜瓜。他的做法是通過社交網站Tumblr發布,然後向媒體證實是他本人所為。在聲明中,他說父親的政策可以討論,但為其品行進行辯護。

隨著薄熙來的落馬,不止是重慶政壇,就連薄家兩位公子的地位,似乎也發生了頗為微妙的變化。

被保護的學生

雖然家庭遭受巨變,其本人也久未歸國,但薄瓜瓜的學業似乎並未受到影響。

薄熙來落馬後,薄瓜瓜的第一份聲明,即由哈佛校刊《哈佛紅》(HarvardCrimson)刊出。該份長達600多個英文單詞,列出7個要點的聲明,是哈佛校刊學生編輯主動發出訪問郵件後,收到的回覆內容。

除了當事者本人的表態之外,薄瓜瓜本人就讀的學校一直保持著對這位著名學生的保護姿態。去年爭議最迅勐之際,哈佛肯尼迪學院應對媒體的詢問,一直不予評論。

這種做法也延續到了薄瓜瓜新近就讀的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在8月14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法律博士的新生報到儀式上,薄瓜瓜現身。這也是他自去年5月,以哈佛大學肯尼迪政府學院公共政策碩士身份畢業後,首度被拍到露面。

哥大法學院網站學生名錄上,亦曾經出現的薄瓜瓜個人信息,但該信息曝光後,很快就被刪除。記者就薄瓜瓜入學情況發去的採訪郵件,並未得到院方的回應。

哥倫比亞大學乃常春籐盟校之一,現任美國總統歐巴馬即在該校取得本科學位。巧合的是,年長薄瓜瓜十歲的同父異母兄弟李望知也曾在哥大進修,十年前剛好畢業,取得碩士學位。

曾在哥大教過六年書的彼得·赫福德(PeterHerford)教授向《南都週刊》透露,類似的保護做法往往是這類學生能夠順利入學的必要條件。

彼得介紹說,美國大學在處理類似知名「二代」問題上富有經驗,克林頓總統之女切爾西·克林頓、尼克松總統之女、約翰遜總統之女等都是先例。學校將盡力為他們提供「作為普通學生」的學習體驗,甚至會和傳媒協商不要打擾學生。但如果學生故意尋求知名度,學校甚至有權要求他們離開。

彼得的說法也在哈佛大學知名漢學家傅高義教授(EzraFeivelVogel)的身上得到體現,記者向其求證外電所報導的「與薄瓜瓜見面並提供建議」一事。他則兩次委婉地拒絕發表任何評論。

不過,8月23日,濟南庭審中披露的關於薄瓜瓜的信息打破了這種平衡。薄熙來案公審之後,據《波士頓環球報》(TheBostonGlobe)報導,關於薄瓜瓜招待肯尼迪學院40人訪問團的消息,使得肯尼迪學院發言人不得不出面澄清,稱「這是學生的個人行為,與學院和學校無關。學生用的是自己的錢,或是自己獨立籌集到的款項」。



来源:南都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