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硯臺拾趣(圖)

發表:2013-10-04 14:5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0月04日訊】硯,也叫硯臺,是傳統的文房四寶之一。作為與毛筆和墨配合使用的工具,很古的時候就有了。

現將古代有關硯臺的各種知識收錄於下:

硯田古代人把硯臺比喻為地畝田產,指文化人靠寫文字即足以養家餬口、維持生計。唐庚詩中所說「硯田無惡歲」,亦即此義。另外,民諺中有「但留方寸地,好與子孫耕」,既指保護有限的耕地,也指硯田,意思是表明把文化傳承下去無比重要。

硯池指硯臺中儲蓄水的凹陷之處,也叫墨海、墨池。除了指具體功能,言外之意系指別看硯臺是一塊小小的玩石,但它一經文化人巧奪造化之後,就能通過揮寫文章達到掀起巨浪,能量就像大海一般,幾乎就等於「知識就是力量」的含蓄表達。

硯銘歷代文人往往在自己所喜好珍愛的石硯背面刻上詩詞、警句、座右銘、心願,轉贈承遞次序,等等,稱之為硯銘。有些硯銘本身就具有珍貴的歷史與藝術價值。

四大名硯指端硯、歙硯、紅絲硯和澄泥硯。

清宮御硯歷代名貴的硯臺皇宮裡都要收藏,供皇帝欣賞使用。不僅如此,清代皇帝還規定,產自東北的松花硯只准皇家使用,稱御用硯。其他人要用得皇帝賞賜才行,否則便是犯法。

《硯史》宋代大書法家米芾著,書中記述了26種,對端硯、歙硯詳加品評。在闡述歷代硯臺形制的同時,還對石質進行探討,認為發墨性能優劣是石品的關鍵所在。

《硯箋》宋代高似孫著,共四卷,收錄42種硯臺款式,並附有詩文。

《硯譜》雜錄硯名產地及掌故,並引用歐陽修、蘇軾、唐詢、鄭樵等人的論硯說法,原著者未署名或佚失,疑為南宋時代人著述。

古老的硯臺防蛀技術用石料磨製的硯臺,除了能研墨之外,還具有防蛀蟲的功能。由於經過挑選的硯石當中大多含有硫、磷等成分,在研磨的過程中,很微量地融入墨汁當中,這樣就起到了使墨色油潤生輝和防止蟲蟻咬蛀墨跡的特殊作用。

聰明的古人很早就發現了這一秘密,所以在製作陶硯的時候,往往在特製的陶泥中加入鉛丹,古人所謂的鉛丹是由墨鉛、火硝、硫黃、食鹽、白礬等加工而成的。所以說,硯臺還是中國古代藝術品防蟲蛀的獨特技術成果之一。



来源:人民政協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