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孩子乖乖聽的父母說話術(圖)


【看中國2013年09月11日訊】教養,少不了「說話」。說話是一種表達自我的方式,藉由說話來達成溝通的目的,在親子之間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因為我們必須讓孩子瞭解父母親想傳達的意念,除此之外,也要使孩子學會如何與我們說話,這樣的功課,從孩子出生起就已經開始囉!

「把話說清楚」能避免孩子犯錯

《起跑:幼兒園,孩子人生的第一仗》作者TJ園主任表示,如果能讓孩子清楚明白父母所傳達的訊息,孩子在瞭解情況的狀態下,就會比較安定,也比較不容易出錯,當錯誤減少,對孩子來說就是一種成長。

就爸爸媽媽而言,怎樣用比較明確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意思,讓語匯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未征成熟的孩子能夠瞭解,也是一項重要的學習。

「有效溝通」可減少衝突與誤解

其實,父母與孩子的衝突和誤解,往往導因於溝通不良,TJ園主任指出,我們經常發現,父母的特質會影響孩子的特質,也會影響雙方的溝通品質。

舉例來說,比較固執的爸爸媽媽通常也會有比較固執的孩子,因此在溝通上,常常會出現各執一詞、堅持己見的情形。父母往往會因為孩子的固執而情緒不佳,但是如果可以轉個念頭,明白「孩子的改變不是一時一刻能夠做到,不如先從大人做起」,放低姿態,換個方式,用不一樣的態度和語氣跟孩子說話,就可以達到有效溝通的目的,產生出人意料的結果。

把良好教養「推銷」給孩子

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莫茲婷用了一個非常巧妙的比喻,其實教養孩子就像做生意一樣,非常講求互動與溝通,就像業務員要把最好的產品推銷給客戶一般,爸爸媽媽也希望把最好的教養推銷給孩子,因此,學習如何跟孩子說話、瞭解孩子的心理,對父母而言就顯得格外必要,畢竟教養所揹負的責任與使命,遠比做生意來得更神聖、重要。

得人心才有影響力

相信爸爸媽媽一定感到非常疑惑,孩子還那麼小,為什麼要把他當作顧客一樣尊重?難道不是父母說什麼孩子就得聽什麼嗎?

莫茲婷所長解釋,尊重孩子的目的是為了「得人心」,而不僅是用身為大人的權力地位來使孩子順服。得人心,才有影響力,沒有抓住孩子的心,即使道理說一千遍、一萬遍,孩子也是「左耳進,右耳出」,全當耳邊風,甚至只是陽奉陰違罷了。

而尊重孩子的第一步,就是瞭解孩子,爾後針對孩子的特質與需求,來與之溝通、對話。

為什麼把話當耳邊風?

爸爸媽媽跟孩子說話,為什麼孩子常常「左耳進,右耳出」?究竟是無心還是故意?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呢?

TJ園主任認為,孩子沒有把父母的話聽進去,有幾個原因,有時候是因為聽不懂,有時候是因為分心,故意的狀況其實非常少,因為孩子很天真,他們通常不會故意沒聽到,除非正處於情緒不佳的狀態,所以不想回應。

原因1:孩子聽不懂

別在半夜喊媽媽!

有個笑話是這樣說的,一個母親因為被孩子吵得無法好好休息,在臨睡前最後警告孩子:「別再喊媽媽了!」說完便回房睡覺。可是過不了幾分鐘,黑暗中又響起她4歲孩子的呼喚:「陳太太!陳太太!可以讓我喝點水嗎?」

這個情節對大人來說,或許是迫不及待想與人分享的笑話一則,但是在那位4歲小朋友的心裏,恐怕仍搞不清楚狀況,覺得:「這有什麼好笑的?」事實上,孩子對於「不聽」與「聽不懂」常常有著同樣的反應,反倒是爸爸媽媽經常分不清兩者間的差異。

其實,孩子的語言能力及理解力發展有其進程,想要孩子「聽話」,父母首先應該要以孩子聽得懂的話來說,這就奠基於平日對孩子的瞭解,並且需要花心思去思考如何運用適當的語言來表達。

父母的指令不明確

TJ園主任指出,大人說話時,指令不明確,也容易使孩子無法聽懂。例如:請孩子去拿東西,對孩子說:「去幫忙拿櫃子上的茶杯。」孩子很開心的前往拿取,但是拿到的卻是另外一個杯子。「呃──我說得是櫃子上的茶杯!」媽咪無奈地說。「可是妳說茶杯,這個就是啊……」孩子無辜地回答。

其實孩子聽到的,只有後面的文字,所以他接受到的訊息與大人想傳達的訊息比起來,只有一半。這表示孩子是沒有完全聽懂大人說的話,而不是故意拿錯或漫不經心。媽咪這時可以再更明確地告訴孩子:「我想請你拿的是冰箱旁邊櫃子上的綠色茶杯。」給孩子的指令越清楚明白,孩子出差錯的機會就越少。

TJ園主任語重心長地表示:「我想說,關於聽不聽話這件事,通常大人的問題會比較多,孩子的問題其實反而簡單,只是因為成人很少會認為自己是錯的,所以比較不會反思到,或許問題不在孩子,而是在於自己。」

原因2:孩子分心了

孩子分心的原因,通常也不是出自有意,而是與本身的專注力、環境中的干擾因素,以及父母平時對待孩子的態度有關。

專注力較弱

莫茲婷所長指出,有些孩子天生的氣質就是屬於「注意力分散」程度較高的那一群,因此他們在聽父母說話時,較不容易專注,也許父母長篇大論地談了許多,孩子前面聽得認真,但是到了後面就慢慢聽不見了,因為他們的心思早已飄到別處,甚至已經「著手」開始進行其它事情了,這種情況也經常讓父母誤以為,孩子把他們的話當成耳邊風。

「多功」生活真的好?

孩子無法專心聽父母說話,更多時候是因為外在環境的干擾。莫茲婷所長認為,「情境」對於專注力的影響是非常大的,現代社會裏,各種高科技產品都講求「多功」,人們的生活也跟著「多功」了起來,卻導致「越來越難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的副作用!

許多時候,當父母對孩子說話的同時,客廳的電視是開著的(或許正在播映孩子為之瘋狂的「閃電麥昆」卡通),房間的音響也沒關,孩子的手正忙著點擊ipad裡的小遊戲,注意力自然是處於非常分散的情況,這種生活型態一旦養成習慣,即使孩子自認為有在聽父母說話,但他們同時也下意識地分心注意別的事情,當然爸爸媽媽所傳達的訊息有部分他們是沒聽見的,這樣的習慣將來也會對他們的學習產生負面的影響。

原因3:「耳朵關機」防衛機制

確實在少數情況下,孩子是故意不想搭理爸爸媽媽,小編把這種情形私比喻為「耳朵關機」!但是在心理學上,它有個更加正式的名稱,叫作:「自我防衛機制」。

當孩子心裏對父母所說的話已經存有很多的懷疑、抗拒或焦慮,而不太願意接受,就會自然而然地在聽父母說話時,耳朵呈現「關機」或「半關機」的狀態,很多訊息在這個過程當中,就會被孩子的大腦自動篩選掉。

當然,這與父母平常對孩子說話的方式有很大的關係!什麼樣的說話方式,容易導致孩子出現這樣的情形呢?

錯誤的說話方式

TJ園主任提醒爸爸媽媽,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在「教育」孩子時,才需要用恰當的言語和態度來說話,其實在日常的生活裡,父母的言行,就是最好的身教示範!接著,讓我們一起來瞭解,容易讓孩子耳朵「自動關機」的說話方式有哪些。

1、威脅恐嚇

「你再不乖乖吃飯,就叫警察來抓你!」、「不要再跳了喔,不然我就打死你!」家長最常使用的錯誤說話方式就是威脅恐嚇!

容易麻痺

以這種方式對別人說話,目的不外乎觸動人內心的恐懼感與焦慮感,使對方因為害怕而聽從指令,在短時間內雖然有效,但講多了、講久了,孩子也就麻痺了。

造成距離感
況且,爸爸媽媽是否想過,如果你對孩子釋放出的訊息總是令人害怕的,後果是什麼?是孩子不再想親近父母,跟父母之間產生距離,失去信賴的感覺,藉此來保護自己。很可悲不是嗎?你的初衷是為了保護孩子,實則是在傷害他。

引起模仿

除此之外,TJ園主任認為,如果父母威脅恐嚇的說話方式成為一種常態,也會讓孩子誤以為這是一種「有效」的溝通方式,能夠以最快速的時間解決問題,進而產生模仿效應。

2、人身攻擊

「你就是這麼愛哭,難怪沒人要跟你玩!」、「不要再吃垃圾食物了,胖得跟豬一樣!」你經常這樣指責孩子嗎?小心孩子就此認定自己正是這樣的人!

傷害自尊心

莫茲婷所長指出,人身攻擊的話語會直接傷害人的自尊心,使孩子覺得自己很糟糕,因而變得沒有自信,甚至成為缺乏動機的小孩,此外,也會因為感覺受傷,而對父母失去信任感,不太想跟父母接觸,以避免再次受到傷害。

自我實現預言

「既然在父母眼中我是這麼一個壞小孩,那我就來做一些壞事吧!」人身攻擊的話語很容易成為一種「自我實現的預言」,讓孩子認定自己就是如此,而變得更加叛逆,偏差行為也更為嚴重。

這就好比「星座」到底准不准的問題一樣。小編本人挺相信星座的,但卻又不是真的那麼相信,喜歡參考星座分析的指示行事,卻又不免懷疑,星座分析的準確性,倒底是真準,還是因為從小看太多分析,早已被催眠成為如它所說的那種人。

成為討人厭的孩子

人身攻擊的話語,是一種最容易被孩子仿效的說話方式。假如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未來在同儕間成為老是把「你是個娘娘腔!」、「看看妳這雙像腿」掛在嘴邊的討厭鬼,爸爸媽媽平常還是少說為妙喔!

3、疏離冷漠

很常見的,是父母在與孩子對話時,表現出對孩子的不耐、敷衍與缺乏專注。

不耐煩

TJ園主任指出,父母對孩子不耐煩,往往不是因為孩子出錯,而是父母本身的心情不好。

例如,累了一天下班回家,孩子熱情地衝過來找你陪他玩或抱抱他,你可能會說:「走開啦!我很累!」,或是「去玩你自己的,別吵我!」

虛應故事

有時當父母正在忙碌時,雖然沒有直接拒絕回應孩子,但是卻不禁意地流露出敷衍了事的神態。

例如,在餐廳經常見到爸爸媽媽很專心地閱讀報紙或雜誌,孩子無聊地在旁奔跑,偶而想到什麼想跟父母分享,爸爸媽媽卻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回答著,眼神一刻也沒有停留在孩子身上。

為什麼你可以,我不行?

雖然孩子年紀還小,卻也懂得什麼是公平,莫茲婷所長表示,如果父母經常用比較疏離冷漠的態度回應孩子,孩子會覺得:「你都不關心我的事情,下次你來找我,我也不想理你了」,自然形成父母眼中不聽話、漫不經心的行為表現。

4、命令語氣

「你不准……」、「你應該……」、「一定要……」這是東方父母很常見的說話模式,希望孩子「有耳無嘴」,聽父母的就對了。

口服心不服

莫茲婷所長指出,這種說話方式是站在比較威權的立場,通常也沒有給孩子表達意見的機會,孩子只能無條件地接收父母的指示,這種情況很容易導致孩子口服心不服,一開始他可能會聽話,但久而久之,不服氣的那一面會慢慢顯露出來,例如:表現得拖拖拉拉、把「等一下啦」當成口頭禪,甚至陽奉陰違、出現父母不清楚的一面,這些都是消極的反抗方式。

缺乏獨立的能力

此外,「發號施令」的說話方式,在心理層面就是把對方視為弱者,父母之所以會命令孩子,就是因為覺得:「孩子什麼都不懂,所以要聽我的,我的辦法才是最好的!」,如果這種說話方式成為常態,孩子就會不斷被暗示自己是什麼都不會的,使孩子的能力發展受限,也缺乏獨立的能力。

別輕易問「好不好?」

莫茲婷所長認為,如果爸爸媽媽不能接受孩子回答「否定」的答案時,就不要輕易地問孩子:「好不好?」有些時候,其實父母心裏早有定見,會這麼問孩子,只是希望表現出一種民主開放的態度,亦或是想測試孩子有沒有符合自己的想法,因此當孩子說:「不!」時,爸爸媽媽往往無法接受。

然而,這很容易讓孩子覺得自己的意見沒有被父母尊重,久而久之他也就不想再表達任何意見了,反正父母也不會採納,爸爸媽媽高興怎麼做就怎麼做,這麼一來,爸爸媽媽也就很容易感覺到,孩子並沒有認真在聽自己說話,總是一副無所謂的樣子。

10技巧 讓孩子乖乖聽你說

正確的說話方式能夠拉近親子間的距離,使教養過程更加順利,孩子也會比較樂意和父母分享自己的意見及感受,加深彼此的瞭解。此外,也能讓孩子感覺到父母對他們的關懷、接納和尊重,從而加深他們對父母的信任、尊敬和信服。

爸爸媽媽在與孩子溝通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技巧呢?

技巧1:簡單、具體且清楚

TJ園主任表示,父母必須瞭解孩子的程度在哪裡,能聽懂多少,在他理解能力所及的範圍裡說他聽得懂的話,千萬不要認為孩子懂是理所當然的,相反的,孩子不懂才是應該的,懂了是學會的,不要用大人的角度和眼光來要求孩子。

孩子的理解力與記憶力有限,父母在說話時應盡量具體明確,例如:「綠色的杯子」,而不是「那個杯子」,此外,也要注意長話短說,不要長篇大論,如果可以讓孩子覆誦父母所交代的事情再讓他去執行,他們會更加專心。

技巧2:有趣的聲音、表情和內容

要讓孩子聽你說話,首先就要使他的專注力放在你身上,對5歲以下的幼兒來說,豐富的表情、變化的語氣,以及充滿想像力的內容,最能吸引他們的注意力,爸爸媽媽只要想想小朋友們看幼幼臺那些大哥哥大姊姊耍寶時有多麼專心就知道了!

舉例來說,嚴肅地對孩子講:「不要亂動喔!」,即便孩子聽得懂意思,但他也不瞭解為什麼不能亂動,倒不如跟他說:「來,變成木頭人!」這就是善用創意與想像力,讓溝通困難迎刃而解的最好例子!

流行用語不適合孩子!

講到有趣,很多人會聯想到一些社會上常用的流行用語,例如:「好屌」、「好冏」、「打屁」……等,這些用詞適合對孩子說嗎?

TJ園主任指出,成人式的用詞或過於社會化的語言,都不適合對孩子說,因為孩子似懂非懂,在使用時,常會有弄錯或用得不恰當的情況。最好能夠改成「好棒」、「很受不了」、「聊天」……等更清晰明白的語言。

技巧3:用詞直接、堅定但溫和

TJ園主任認為,威脅孩子的用詞,很容易使孩子的價值觀扭曲;而哄騙孩子更不應該,因為答應孩子的承諾就一定要做到,守信用是很重要的。跟孩子說話時,語氣要堅定、溫和,但用詞必須直接,間接或反話,對孩子來說都是一種傷害,因為他們不懂,卻必須裝懂,或硬被要求要懂,對幼小的心靈而言,無疑製造了很大的負擔。

孩子是非常直覺,且毫無成見的,除非他們已經被大人訓練得經驗老道,否則很難聽懂反話的言外之意。舉例來說,「不吃飯你就等著餓死好了!」、「你就繼續把衣服亂丟,看看誰會幫你收?」、「你就不要讀書,明天考試成績出來就知道了!」,這些都屬於反話,聽不太懂的孩子滿肚子疑惑,聽得懂的孩子自暴自棄,照辦的結果,反而引發第二波的衝突,惹得老爸老媽更加生氣,因此一開始最好就避免使用。

「大人要對孩子堅定,孩子才能真正學到分辨對錯的方法;大人要對孩子溫和,是因為孩子無法正確辨別是非對錯。」TJ園主任說。

技巧4:一些小動作,對話更親密

說話時不同的肢體動作及位置,會帶給對方不一樣的感覺。與孩子對話時,父母若採站姿,孩子必須抬起頭來仰望高高在上的父母,他們講起話來便容易有壓迫感,而對話情境也會傾向「上對下」的不對等關係。若希望與孩子在沒有壓力的情境下交談,爸爸媽媽最好能夠蹲下來,使自己與孩子齊高,再開始「平等」的溝通。

莫茲婷所長表示,蹲下來對孩子說話會散發出「我想更瞭解你」、「我想跟你當朋友」的訊息,如果說話時身體微微傾向孩子,則能夠釋出更多的善意。不過,當父母必須扮演起「保護者」的角色時,就應該站起身來說話,讓孩子知道你是大人、你比他強壯、你會保護他,讓他覺得很安全。而坐著說話又暗示著另外一種意義,當有嚴肅的事情需要與孩子長談時,父母就必須慎重地告知孩子時間及地點,邀請孩子坐下來對話,例如:「今天吃完晚飯,我們到客廳,媽媽有事要跟你討論」。

順利溝通完成、大家得到一個很滿意的結論之後,莫茲婷所長建議,為了讓孩子記住這個愉快的經驗,爸爸媽媽可以跟孩子「擊掌」來象徵達成共識,幾乎所有的孩子都喜歡擊掌(至於摸頭及握手就因人而異了),這會讓他們覺得自己像個大人。

技巧5:眼神交流很重要

由於幼小的孩子專注力有限,在與他們說話之前,爸爸媽媽可以先呼喚孩子的名字,讓他們暫時停下手邊的事情,與父母的眼神有接觸,跟他們產生連結之後,再告訴孩子想說的話。

TJ園主任說:「我覺得看著孩子的眼睛說話是很重要的,因為父母跟孩子在眼神互通時,雙方是有所交流的,不僅是情感的交流,對彼此音調及語言的感受度也會提高。」

技巧6:同理孩子,別急著否定他

在溝通的過程裡,讓孩子感覺「自己是被父母認同的」、「父母與自己站在同一條陣線上」是很重要的,這就必須得靠父母發揮同理心,在回應孩子天馬行空的天真話語前,不要總是第一個想到「否定孩子」。

假設孩子吵著說他明天想去南極看企鵝,你會怎麼回應?一口回絕,並嘲笑孩子的愚蠢絕對不是最好的選擇,那只會讓孩子覺得更加孤獨、無助。莫茲婷所長鼓勵父母,和孩子共同進行一趟探索思考的旅程吧!在旅途中慢慢引導孩子分辨「可行」與「不可行」的差別。

首先,父母可以表達自己也同樣很想去的意願:「你為什麼想去那裡?聽起來好像很不錯耶,媽咪也很想去!」(媽咪跟孩子是同一國的!)接著帶孩子回過頭來面對現實:「我們從地圖上來看看南極在哪裡、要怎麼去,還有要花多少時間?」(認真思考辦法)最後,讓孩知道這個想法並不可行,並且提供替代方案讓他做選擇:「蛤!它在好遠好遠的地方耶,坐飛機要花好幾天,明天是不可能去得了的!不如媽咪帶你去動物園看企鵝,或是你想去書店找企鵝的書來看呢?」

被父母同理的孩子,平靜接受現實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技巧7:常用肯定句跟孩子說話

你知道嗎?對於年幼、較敏感的孩子來說,負向語句(如:不准、不行)可能影響神經元的發育,使孩子逐漸喪失自信、變得畏縮。而且,依據幼教的觀點,爸爸媽媽說1句負向的語句,可能要說10句正向的語句才能稍微撫慰孩子的心靈!

因此,與其只看見孩子犯錯的一面,不如鼓勵他表現良好、進步的一面,在讚美中成長的孩子,才能帶著自信走出屬於自己的路!此外,別忘了當孩子主動表現好的行為時,爸爸媽媽也要適時給予體貼的鼓勵,好的行為就會不斷的出現喔!

技巧8:不同時機說不同的話

莫茲婷所長認為,一天當中不同的時間和場合,適合談話的內容也不太一樣,比方說,吃飯的時間適合全家一起談論輕鬆的話題,至於過於嚴肅、需要時間溝通來取得共識的內容,就不太適合,否則可能影響大家的食慾、造成消化不良。

而睡前則是適合訴說心事的時間,在這個時刻每個人的心情都沉澱下來,身心都很放鬆,孩子最容易敞開胸懷與父母談心。

另外像管教與責備,就要挑單獨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來進行,白天在人來人往的公共場合就不恰當,容易傷害孩子的自尊。

技巧9:用故事引導孩子

有時候直接指出孩子需要改進的缺點,孩子很容易因為「被指責」的感覺而產生很大的反彈,莫茲婷所長建議,父母不妨用暗示的方式來引導孩子,例如,講故事就是一個很容易讓孩子卸下心防的辦法,孩子覺得越好玩、越願意聽,影響他的機會也就越大。

比方說,不愛洗澡的孩子,爸爸媽媽可以陪他讀《哞哞今天不洗澡》這本繪本,孩子看完後雖然不一定馬上愛上洗澡,但至少隨著故事情節發展,會對洗澡的好處有多一點瞭解,只要父母有耐心,不要強行逼迫孩子,相信孩子一定會慢慢有所進步。

技巧10:給孩子一段緩衝期

最後,TJ園主任提醒爸爸媽媽,當大人在跟孩子確立一些生活規範時,請記得給孩子一段緩衝期,在這段時間內允許孩子不小心忘記、不小心犯錯,千萬不要在訂下規則的隔天,馬上要求孩子必須每天做到,因為孩子無法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全進入遵守規範的狀態,尤其在這本來就好玩、好動的年紀。這樣的「馬上要求」與「馬上要有結果」的心態,只會讓預期的效果適得其反。

再多等孩子一下下吧,畢竟,孩子的成長本來就不是一蹴可幾的呀!

莫茲婷

現職:格瑞思心理諮商所所長
聯合報好讀週報‘同理力’專欄作者
臺灣兒少生涯教育促進會理事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心理學系
部落格:莫茲婷心理師@無心不作

TJ園主任

現職:嘉義公立幼兒園教師兼園主任
幼教作家,著有《起跑:幼兒園,孩子人生的第一仗》,寶瓶。
《愛要剛剛好—新好爸媽的48堂行動教養課》,寶瓶。
經歷:歷任公私立幼兒園專任教師,也曾任國小課後托育教師
部落格:遇見,呼吸



来源:育兒生活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