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讀書人有一種習尚,就是喜歡給自己取雅號、別號以明心志。譬如李白自號青蓮居士,白居易自號香山居士,蘇軾自號東坡居士等等。歐陽修二十多歲的時候,他的朋友們曾給他取了個雅號,叫做「逸老」,他不滿意,改為「達老」,以表明自己放達自任、率真瀟灑的人生態度。四十歲的時候,歐陽修遭人誣告被貶安徽滁州,在琅琊山的酒宴當中,他給自己取別號「醉翁」,並寫下了流傳千古的名篇《醉翁亭記》,聲稱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山水之樂,得之心而寓之酒也」。現在,歐陽修已經年過花甲,他又給自己取了一個新的雅號——「六一居士」。歐陽修大體每隔十幾二十年就給自己取一個新的雅號,而這每個雅號、別號,都是他對一段人生歷程的體驗與感受,都表達了一種獨特的情懷。那麼,這個「六一居士」究竟包含著怎樣的豐富內涵?
歐陽修《秋聲賦》意圖
看透了人世間的功名利祿,領悟到什麼是人生真正的永垂不朽,六十五歲的歐陽修,終於在宋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六月,以太子少師、觀文殿學士的名義提前退休。也就是說,歐陽修以從二品的職銜、享受全額在職工資的待遇而提前退休了。
當時還有很多人對歐陽修放棄高位、提前退休的做法不理解,認為這是「近古數百年所未嘗有」的舉動。然而此時,歐陽修最欣賞的弟子蘇軾,卻專門寫信向他表示祝賀,蘇軾在信中說:
您的一生,功在當代,文章千秋,德行操守蔚為一代楷模。您還沒到退休年齡就要求退休,在一般人看來,這似乎是畏懼官場的愚蠢做法。但我要說的是,這恰恰是一個智者、一個勇者的做派。為什麼?蘇軾說:一個至尊至貴的人,即便沒有權勢,一樣會贏得人們的推崇和尊重,一個仁愛的人,即便無法長生不老,也自然會享盡天年。您此番離開朝廷固然可惜,但這正是明哲保身、急流勇退的大智慧,誰都學不來。因為退不僅需要智慧,更需要勇氣,所以您既是一個智者,更是一個勇者。衷心地祝賀您!
這個大智慧也充分地體現在歐陽修「六一居士」的六個「一」當中。
歐陽修不僅給自己取雅號「六一居士」,還寫了一篇《六一居士傳》,傳用你問我答的形式寫成:
有人問我:什麼叫做六一居士,都是哪六個一呀?
我說:我家有藏書一萬卷,有夏商週三代以來的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還有酒一壺。
那人說:不對呀,這才五個一,還有一個一呢?
我說:還有一個就是我這個醉翁老頭子,跟它們加在一起不就是六個一麼?
那人就笑了,問:您該不是想要逃名吧?為什麼三番五次地改別號呢?莊子有篇文章說:有個人很討厭自己的影子,拚命地跑,想擺脫這影子。結果跑得越快影子跟得越快,最終就跑死了。我看您也像這個人似的,想逃離自己的名聲,結果最終跑死了,名聲可還逃不掉。
歐陽修說:不不不,我從來沒想過逃名,我這名太大了,想逃也逃不了。我取別號「六一居士」就想表明我的人生樂趣罷了,沒別的意思。
那人問:說說您都有啥樂趣?
歐陽修回答:我的樂趣可太多了!當我沉浸在那「五個一」當中的時候,就是泰山在我面前也看不見,巨雷擊斷柱子我也沒反應。就是在洞庭湖上奏響九韶之樂,在涿鹿之野觀看大戰場面也無法形容我的快樂與適意。但我卻常常得不到這快樂,因為世俗的拖累太多了。身上的官服、官印等讓我身體勞累,焦慮憂患則讓我內心疲憊,哪裡還顧得上這「五個一」呢?所以我不斷地跟朝廷打報告請求提前退休回家,能夠與「五個一」回到自己的家園,心情怎麼能不快樂?
那人就又笑了:官服、官印、官職讓您覺得累,這「五個一」難道不會成為您的負擔嗎?
歐陽修回答:那當然不會!在這「五個一」當中,我只有安逸快樂,沒有焦慮憂患。
其實大家能夠感覺到,這是一場一個人的對話,是六一居士與六一居士的對話,是歐陽修與自己心靈的對話。沒錯,每個人都想逃離喧囂嘈雜的生活,都想享受寧靜淡泊的生活;每個人都不想揹負沈重的身心負擔,也不想永遠生活在憂愁與煩惱的枷鎖之中。人們渴望自由,渴望衝出自己構筑的重重圍城,渴望回到自己心靈的美好家園。
歐陽修曾向宋神宗解釋自己為何要提前退休。他說自己生性愚鈍、不合時宜;說自己學非所用,用非所學;說自己數次要退休,再不退說不過去了;說自己身體狀況差,已經無法工作等等。其實這些理由聽上去多少還有點兒意氣用事。在《六一居士傳》中,歐陽修再次總結了自己退休的三條理由,說法敞亮多了:
第一,年輕時做官,年紀大了退休,不一定非等到七十歲;第二,當了一輩子官,沒做出什麼名堂;第三,身體好時做不出名堂,年紀大了卻要貪戀職位俸祿,我不做這樣的事。就這三條,不管有沒有「五個一」都得退休。
在《六一居士傳》裡,歐陽修說明瞭自己六個一的具體內涵:藏書一萬卷,夏商週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琴一張,棋一局,酒一壺,再加上一個自己。
第一個「一」是酒。酒在中國古代文人生活中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從曹操的「對酒當歌」到李白的「花間一壺酒」,從歐陽修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到蘇軾的「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酒陶冶著文人的性情,也釀造著文學的氣派。
北宋文人極善飲酒。有個人叫張聞道,他與朋友喝酒不論杯,論天,一見面不說喝幾杯,而是說喝幾天,你看酒量大不大?蘇軾酒量不大,但看著別人舉杯暢飲,他自己感覺胸中酣暢淋漓,酒意反而比飲酒的人更濃烈。所以蘇軾說自己是世上最不能飲酒的人,卻是最好酒的人。他被貶黃州時,家中藏了不少良藥美酒。有人問他:你既沒病又不飲酒,幹嗎藏良藥美酒?蘇軾笑嘻嘻地回答:病人吃了我的藥,我自己都覺得身體越來越健康。朋友喝了我的酒,我更是覺得無比酣暢舒適。我藏良藥美酒其實是為了我自己呀!
歐陽修也曾記錄一個故事。說文學家石曼卿與好友劉潛酒量都很大。一日兩人相約去王氏酒樓喝酒。從早喝到晚,兩人始終不說一句話,也不跟任何人打招呼。目不斜視,只是飲酒。喝完酒,面不改色,跟對方作個揖,走人。第二天東京汴梁城裡傳遍了,說有兩個酒仙在王氏酒樓喝了一天的酒。可見北宋士大夫對酒情有獨鍾。歐陽修的詞裡也是酒氣衝天:
平山闌檻倚晴空,山色有無中。
手種堂前垂柳,別來幾度春風。
文章太守,揮毫萬字,一飲千鐘。
行樂直須年少,尊前看取衰翁。(《朝中措》)
歐陽太守揮毫之間便是上萬字的文章,豪飲之間便是上千盅的美酒。人生在世及時行樂,等到老了可就來不及了。還真有點兒「李白鬥酒詩百篇」、「會須一飲三百杯」的味道吶!可見酒是歐陽修的一個知己。
第二個「一」是琴。歐陽修擅長撫琴。家中收藏了三張很名貴的琴,其一名金暉,琴音曉暢清遠;其二名石暉,琴音清朗緩慢;其三名玉暉,琴音舒緩有餘韻。他收藏琴最大的教訓是:官越大,琴越貴,越沒有了收藏的意趣,琴不必收藏太多——家裡又不是開修琴鋪子的。
歐陽修最喜歡的琴曲是《流水》,夢寐思之,多年不忘,時不時還能彈奏一番。記得當初被貶夷陵的時候,手中的琴質量很一般,但青山綠水伴著裊裊琴音,自有一種獨特的享受。後來官越做越大,每天奔走在功名利祿當中,就很難體會琴音的樂趣了。所以撫琴的關鍵不在琴而在於人,只要心領神會,就是一張無弦琴也能讓你體會美妙的琴音,釋放心靈。
在歐陽修看來,琴不僅能夠悅耳悅神,還能夠治病救人。他說:我本來身體有病,久治不癒。後來跟朋友學琴,久而久之,不知不覺病就好了。藥物能夠攻克疾病的堡壘,而琴音則能夠撫慰內心的不平,內心平和了,疾病的堡壘自然也就坍塌了。
琴音是多樣的,有急有緩,有高有低,有疾風暴雨,有小橋流水,有鰥寡之嘆,有魚水之歡,有聖人之言,有忠臣之怨,有喜怒哀樂,有忠孝仁義。總之,聽到琴音,就看到了人生讀到了經典。歐陽修與琴的關係如此密切,難怪著名音樂家、琴師瀋遵以他的《醉翁亭記》為藍本,創作著名琴曲《醉翁操》,並當面給他彈奏。
第三個「一」是棋。歐陽修是個優秀的棋手。在被貶夷陵期間,他的詩裡多次提到下棋。其中一首是這樣的:
竹樹日已滋,軒窗漸幽興。
人閑與世遠,鳥語知境靜。
春光藹欲布,山色寒尚映。
獨收萬慮心,於此一枰競。(《新開棋軒呈元珍表臣》)
茂密的竹林,幽靜的軒窗,清脆的鳥鳴,和藹的春光,只要凝神屏息,集中全力在棋盤上,世界永遠都是平靜的,永遠都不會有煩惱。你看,喝酒能讓他暢快,領略到生命的力量;撫琴能讓他平和,增進身心健康;下棋則能讓他忘記煩惱。
第四個「一」是藏書。歐陽修家有藏書一萬卷。大家也許會說一萬卷並不算多。可是你要知道,兩宋時期的藏書家達七百餘人,其中藏書上萬卷的也就二百多人,藏書上三萬多卷的才有二十多人。所以歐陽修藏書一萬卷數量已經夠大。他的藏書質量也很高。但凡要收藏一部書,一定要認真研究其版本源流,對其進行認真的校勘。歐陽修不僅收藏前代遺留下來的書籍,還收藏當代知名學者、作家的手稿。
歐陽修的藏書樓名曰「非非堂」,就是「否定錯誤的讀書堂」。歐陽修解釋說:我有一個體會,肯定正確的、否定錯誤的,這是事物的常態。但過分肯定就有諂媚之意,過分否定就有詆毀之意。對於一個君子而言,再諂媚他也不會增益什麼,無所謂。但如果詆毀一個君子,雖然很不好,可也許能引起君子的反省,正所謂言者無罪、聞者足戒,有則改之、無則加勉。所以,過分否定錯誤要遠遠勝過過分肯定正確。一個人總是在不斷犯錯與改錯中才能走向前進,錯誤是正確的路標,看到錯誤,就看到了正確的方向。人生最寶貴的財富就是犯錯,只有發現錯誤,才能找到正確的道路。
歐陽修非常喜歡「非非堂」。每天下班回到非非堂,看看窗外修竹叢叢,與上萬卷書籍朝夕相伴,自己的心很快就能靜下來,閉上眼睛,思接千載,心游萬仞,天人古今無所不至。這就是藏書的妙處啊!
第五個「一」是一千卷金石遺文,也就是夏商週三代以來的碑帖銘文拓片。始集於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完成於宋仁宗嘉祐七年(1062年),整整費時十八個年頭。
歐陽修收藏金石遺文與前代人有個很大的不同,前代如晉朝陳勰之《雜碑》,梁朝蕭繹之《碑英》,雖然也收集金石文字,但其主要目的是供人們欣賞把玩。歐陽修收藏的主要目的則在於研究。他撰寫的《集古錄》收錄自己審定考釋周秦至五代金石刻辭文字的跋尾評論四百多篇。其內容多涉及史事、書法和文章藝術。看來他集錄金石文字的最初動機在於品鑒書法、評論文章,然而最終編輯成冊後,考訂史實卻成為了主要目的。歐陽修之後,湧現出洪適《隸釋》、曾宏父《石刻補敘》、呂大臨《考古圖》、趙明誠《金石錄》等一大批金石研究專著,至鄭樵《通志•金石略》問世,金石終於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文化的一門專門之學。從這個意義上講,歐陽修不愧為金石學的開山鼻祖。
看到這兒,大家就漸漸明白了。在政治上,歐陽修被人絆了一跤,他決心離開官場。下一步去哪兒呢?有的人除了做官什麼都不會,會更加空虛。但對歐陽修來說,離開紛紛擾擾的官場,回到這「五個一」,他的心會更加純淨,目光會更加睿智,思想會更加活躍,情趣也會更加高雅,此時不回歸家園更待何時?
歐陽修的確是退休了,但他有「六個一」,特別是有那「五個一」,他就不可能真正地退而休。離開了官場,他進入了一個更加符合自己個性、趣味的世界。歐陽修曾經擁有過權力,他藉助這權力曾經為社會做出很大的貢獻。但是現在六一居士開始為自己活著,為自己的趣味活著,他不打算逃名,也不打算為了擺脫自己的影子而一路狂奔。
他要安安靜靜地在萬卷書香裡找到一個讀書人最純粹的快樂,要在千卷金石遺文中體驗出入古今的智慧與愉悅,要在悠揚的琴音裡感覺平靜、祥和,要在一局棋的廝殺中懂得一個道理:成敗未必就是負擔,對於一個笑傲江湖的人來說,它就是一場輕鬆的遊戲而已。當然,還有那壺酒,它讓歐陽修獲得了自由。所以我們說,這就是六一居士「六個一」的真正內涵,什麼內涵?就是走出官場,走出紛紛擾擾,走進自己的世界,走進一個自由的歐陽修,一個解放的歐陽修,一個真實的歐陽修。
---------------------------
為便於讀者欣賞,特附《六一居士傳》原文如次:
六一居士初謫滁山,自號醉翁。既老而衰且病,將退休於潁水之上,則又更號六一居士。客有問曰:「六一,何謂也?」居士曰:「吾家藏書一萬卷,集錄三代以來金石遺文一千卷,有琴一張,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壺。」客曰:「是為五一爾,奈何?」居士曰:「以吾一翁,老於此五物之間,是豈不為六一乎?」客笑曰:「子欲逃名者乎?而屢易其號。此莊生所誚畏影而走乎日中者也;余將見子疾走大喘渴死,而名不得逃也。」居士曰:「吾因知名之不可逃,然亦知夫不必逃也;吾為此名,聊以志吾之樂爾。」客曰:「其樂如何?」居士曰:「吾之樂可勝道哉!方其得意於五物也,泰山在前而不見,疾雷破柱而不驚;雖響九奏於洞庭之野,閱大戰於涿鹿之原,未足喻其樂且適也。然常患不得極吾樂於其間者,世事之為吾累者眾也。其大者有二焉,軒裳珪組勞吾形於外,憂患思慮勞吾心於內,使吾形不病而已悴,心未老而先衰,尚何暇於五物哉?雖然,吾自乞其身於朝者三年矣,一日天子惻然哀之,賜其骸骨,使得與此五物偕返於田廬,庶幾償其夙願焉。此吾之所以志也。」客復笑曰:「子知軒裳珪組之累其形,而不知五物之累其心乎?」居士曰:「不然。累於彼者已勞矣,又多憂;累於此者既佚矣,幸無患。吾其何擇哉?」於是與客俱起,握手大笑曰:「置之,區區不足較也。」已而嘆曰:「夫士少而仕,老而休,蓋有不待七十者矣。吾素慕之,宜去一也。吾嘗用於時矣,而訖無稱焉,宜去二也。壯猶如此,今既老且病矣,乃以難強之筋骸,貪過分之榮祿,是將違其素志而自食其言,宜去三也。吾負三宜去,雖無五物,其去宜矣,復何道哉!」 熙寧三年九月七日,六一居士自傳。
来源:新浪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