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的宣傳標語
2010年10月6日浙江青年樓潘榮領我採訪了95歲的抗戰老兵,原國軍少校應美瑤。沒有樓潘榮的幫助,我寸步難行;我連浙江話都聽不懂;我連路都不認識。
應美瑤談及自己苦難、坎坷、不幸的一生,他說:「我的悲哀不是被侵華日軍飛機轟炸的強烈震盪後,導致的雙眼逐漸失明;我的悲哀,是解放以來在浙江農村無休止的被鬥爭、被監督勞動、被人身侮辱數十年的經歷。」
他堅定地表示:「早知如此,我爬也要爬到臺灣去!」
如此這般的話,在2011年說已經無所謂了。如果在1951年說,有可能被槍決。想爬到臺灣,和想爬到西安、重慶、敦煌無多麼大的區別。
邁進老人的家,有一種邁進清朝時代的感覺。房子、床、櫃子,都是清朝的。他們的床上,有門口賣菜大嫂的小女兒露出的半張笑臉。白天,他們家是托兒所。看見床上天真無邪、滿臉燦爛微笑的小姑娘,我才有「跨越時空、回到今天」的踏實感覺。
應美瑤,生於1917年,永康市芝英三村人,南京三民中學畢業。1939年春在東陽考入中央陸軍官校西安王曲第七分校16期16總隊步科就讀。1941年畢業後分發到西安軍政部第19補訓處第3團任少尉、中尉連附。1942年夏調到河南洛陽第一戰區中訓4團任中尉區隊附,主要任務負責學生訓練。一次侵華日軍飛機來轟炸,巨大的爆炸衝擊波幾乎震瞎了應美瑤的雙眼。
認為是眼疾的應美瑤先後去洛陽130兵站、陸軍98醫院、西安二九陸軍醫院後方醫院治療。 1944年3月我在醫院治療有所好,分派到河南嵩縣第一戰區一兵站總監部直屬糧食倉庫任庫員。1944年中原會戰開始,撤回西安調到第8兵站任上尉站員,1944年12月調任為漢陽28集團軍司令部直屬兵部分監部第一科少校科員,1945年春28集團軍司令部撤銷後,調往河南漯河14軍官總隊。一直從事軍隊後勤工作。1946年因傷病退役為預備役軍官,在家務農,以後就沒有回部隊。
應美瑤兄弟有六人,抗日戰爭時期,有五人投身抗日戰爭。現在,只有他(應美瑤排行老四)和排行老六的弟弟一起生活。由於是國民黨「殘渣餘孽」,所以,兄弟兩個至今未婚。
應美瑤的大哥、二哥,相繼在抗日戰爭中犧牲。
應美瑤的三哥是黃埔軍校17期本校畢業的,在抗日戰爭中同侵華日軍血戰,在槍林彈雨、戰火紛飛中僥倖活到1949年後。可是,因為是國民黨「殘渣餘孽」,在文化大革命運動中,受到極為殘酷的迫害。應美瑤三哥在70歲時悲慘地死去。
應美瑤家老五叫應德彰,他1949年隨國軍部隊到了臺灣。1983年,他來了信件。並且,開始常常寄錢資助應美瑤和弟弟。(應德彰開始的來信,必須先給當地公安看完之後,才能再給應美瑤兄弟看。)老五應德彰早年在國民政府警衛團,軍銜不低,工資不少。今年90歲。
應德彰在臺灣的地址是:臺北市南港區玉成街42巷13號2樓。住房面積510米。
應美瑤說這些,完全是背誦。醫學上管這個叫「代償能力」,意思是雖然眼睛看不見了,可是,人的聽覺、記憶、嗅覺等其他能力倒增強了。
我認為,日本記者應該來採訪應美瑤老人。
其一,他們可以看到「時光在應美瑤家的停滯」,日本人在1895年打敗大清帝國北洋水師、使之全軍覆沒的時候,應美瑤家的房子就已經存在了。
其二,他們可以看到日本國所發動的侵華戰爭,在戰後66年依舊停留在「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創傷」的痕跡。
其三,日本人可以分析出:日本人為什麼在15年侵華戰爭中得以在中國猖獗、橫行、肆虐?其實,道理特別簡單:「中國人自己打自己、自己整自己的戰果,是日本人幾個師團兵士全部拚死一戰,也辦不到的。」
——戰後66年依舊如此。
這張照片是2010年10月6日,採訪完畢,我們和應美瑤告別時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他兄弟兩個送我們送到門口的一瞬間。
門口賣菜大嫂伸手叮囑:「不要向前走了,別摔著!」
他們家的門上有門牌號碼:「浙江永康、南北市場24號。」
我為了記住應美瑤先生的人物要點,順手在筆記本上記著要點:
94歲,原上尉軍官應美瑤。(此處記錯,抗戰勝利之前軍銜是少校)
1,1917年出生。1937年參加抗日戰爭。1939年上黃埔軍校。
2,1942年,因為侵華日軍飛機轟炸,強烈的爆炸震動振瞎眼睛。
3,1946年,回家務農。
4,「解放」以後,被鎮壓、管制23年。
5,應美瑤說:「早知如此,我爬,也要爬到臺灣去。」
6.抗日戰爭中,兄弟幾人參加國軍抗戰。故三人。一人去臺灣,生活優越。
7,他住的房子,是清朝嘉慶二十五年(1820)建的。現在,一切照舊。
8,94歲的應美瑤和90歲的弟弟一生未婚。
9,抗戰老兵應美瑤自述:還沒有一家媒體採訪過他。
来源:北京之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