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十八大結束後,新一屆領導層已做出一些新的舉動。德國外交人士認為,習近平現在需要補做的是已經被耽誤了30多年的功課。另有分析人士指出,不應對中共政府奉行政治改革抱有幻想。
中共十八大結束不到一個月,也就是在這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新領導層的一系列動作甚至讓許多批評人士都展現出謹慎的樂觀態度。同時,歐洲觀察人士對中國新一屆領導層的看法似乎更加冷靜。一位德國高層外交官員最近在一次僅針對德國商界人士召開的報告會上表示,中國新一屆核心領導層迫於來自社會的壓力,必須堅守改革開放的路線。
在德國外交人士眼中,中國新一屆領導層面臨重重挑戰。由9人縮減至7人的政治局常委一定程度上掌控者中國13億人未來5年的命運。他們必須設法在不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前提下繼續促進中國經濟發展。並同時更加公平地分配財富,讓更多的民眾能夠充足分享到改革開放的成果。
派系鬥爭不動搖基本共識
這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德國外交官員告訴德國之聲,目前中國正處於為今後發展奠定敦實基礎的關鍵時期,但黨內派系鬥爭卻有愈演愈烈之勢。對此,全球各國媒體都有不同程度的報導。但人們在其中有所忽略的是,激烈的派系鬥爭並沒有動搖一個基本的共識,那就改革開放仍然佔據首要地位。
英國貨幣金融機構官方論壇(OMFIF)聯合主席戴維·馬什(DavidMarsh)則認為,圍繞在習近平周圍的決策層只會在經濟層面奉行改革。任何人都不應該對新一屆領導層奉行政治改革抱有幻想。
"我對中國新領導層在奉行政治改革方面沒有多大的希望。他們改革的重點將集中在經濟方面,促進經濟實現可持續發展。但我不認為他們有展開大幅度政治改革的決心。我覺得任何人都不能對此抱以希望。"
而在這位德國外交官員眼中,中國的領導層早已經脫離了一個人說了算的時代。所有重大決策都必須通過政治局常委集體討論才能出臺。在這裡沒有個人英雄主義的空間。原本有很大希望入常的薄熙來就是因為從來都是以"我"作為一句話的開頭而被排除在精英集體之外。
必須開始重視貧富差距
同時,許多中國官員在境外特別喜歡強調的政策上的穩定及持續性也不再能夠壓低批評的聲音。這位外交人士指出,中國新一屆領導層必須在此基礎上引入新的概念。這一概念不光是應該讓經濟學家們能夠聽懂,老百姓也應該能夠聽懂。可以確定的是,這一新概念不應是煽動民族主義情緒,而是在經濟政策上有所轉變。他認為,中國最高領導層本身也已經意識到,在經濟政策方面,必須走出"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被動狀態。在高瞻遠矚的情況下規劃未來經濟發展才是正路。
中國經濟過去遵循的是一種強調數量的發展模式。這種發展模式的本質是:用市場換來技術和資本,依靠投資和出口帶動經濟飛速發展。但目前的情況是,這兩種經濟發展的引擎已經逐漸磨損老化。尤其是中國社會當前巨大的貧富差距以及城鄉差距讓人們有足夠的理由質疑過去的發展模式。人們終於認識到,中國的財富分配不均的程度已經遠遠大於世界平均水平。一份最新的報告結果顯示,中國的基尼係數為0.61,而世界平均水平為0.44。這一數字為0時代表財富分配絕對平均,與其相反的最大值為1。
在維穩和改革間做出選擇
中國領導層已經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必須在維穩和解決改革停滯之間做出選擇。群體抗議事件的層出不窮讓新一屆領導層不得不意識到,維護社會公平已經直接關係到當權者的存亡。但關鍵的問題在於,需要解決制度缺陷的人本身也是制度的一部分。
這位長年觀察中國經濟發展的德國外交官員指出,中國未來領導層推動經濟改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削減國有大型企業的壟斷資本,促進民營企業的發展。他觀察到,中國有太多的購物中心、高檔地產項目都歸一些諸如石油或電信業的壟斷企業所有。而在德國,經營此類產業的都是一些中型企業。這些企業更能夠有效利用資源,把握市場的脈搏。
中國問題專家馬什指出,中共政府的下一個五年計畫已經清楚地展現了中共政府未來經濟改革的思路。中共政府將致力於促進內需,減少對出口的依賴,並加大在海外通過並購參股獲取技術的力度。除此以外,中共政府將加大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速度,因為這符合其利益。
對於這位德國外交官員來說,胡溫政府缺乏奉行改革的勇氣和實力。而以習近平為首的新一屆領導層是中國近幾十年來第一屆未經鄧小平欽點的一代。江澤民和胡錦濤也只能在有生之年對習近平施加影響。在這位德國外交官員眼中,習近平現在所要解決的是30多年來一再被耽擱的問題。他希望,中國的新一代領導層能夠有足夠的智慧面對挑戰。可以明確的是,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希望看到一個不穩定的中國。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