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字天生意味孝順聽從


之正體字為聽。聽從耳,從王,從十,從四,從一,從心。字形較複雜,由六個單字或筆畫組成。聽是人的一種重要本能,正常人都有聽覺,而且聽覺之發育早於視覺與觸覺。人呱呱墜地,先是嬰兒哭叫給父母聽,然後是父母說教給嬰兒聽,達成兩輩之間的親切交流。

甲骨文之聽大多像一口兩耳,口耳相向。由於人出生之後首先聽父親、母親的話,所以聽字一造出來就附帶了孝順、聽從的意思。

值得研究的是,隸變之後的聽的構成特點。

先考察左半邊。耳朵是聽覺器官,充當第一畫理所當然。接著出現的是王。王者,貫穿天地人者也。耳下之王意味著

 (一)耳朵可以聽到天籟之聲、地籟之聲、人籟之聲(三籟合為王);

 (二)耳朵為人的感覺之王,在各種感官中首先起重要作用;

 (三)耳朵之聽力乃是父母所賜(古代,王有「父母」的意思)。

再考察右半邊。十四極言數目之多,分而言之,「十」表示玉之十種美德——仁、知、義、禮、樂、忠、信、天、地、德。「四」表示四教——文、行、忠、信。下邊一橫為天,最下邊是一個心字。右半邊昭示的意思是:用心體會天所昭示的十種品德、認真實行四種教育,以成為君子。

古代,王、玉相通,所以才有上述的解釋。

「聽」的右半邊恰巧也是「德」的右半邊,這樣就點破了聽的本質:王道的傳播要藉助於耳朵,內聖外王的修養也要藉助於耳朵,在這個意義上,德是用耳朵修出來的。這就與問字掛上了鉤,孔子的學問是問出來的,他「入太廟,每事問」,當然光問不成,關鍵是要認真聽。耳力好謂之聰,眼力佳謂之明,正所謂聰明者。每一個人都長著兩隻耳朵,道德與智力差別卻在雲泥之間。究其原因,耳未盡其用,難脫其咎也。

聽中埋藏著大學問。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偏聽偏信者聽得越多越糊塗,還不如少聽或不聽。耳不聞,心不亂,就算未有所得,至少未受謠言蠱惑,乾淨的耳朵早晚能夠聽到天籟之音,聖人之音。



来源:北京青年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