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的兩難
100億立方米水量到底是存於三峽水庫,還是隨南水北調北上京津
南水北調、三峽水庫,兩個舉國工程一旦開始爭奪水源,會有什麼後果?
由於漢江水北調,湖北省一再希望自長江取水入漢江進行補充。特別是經歷2011年春季大旱後,一些專家懷疑,南水北調中線建成之日,若無長江救濟,很可能無水自鄂入京。
然而,如果湖北最新的100億立方米調水方案被批准,又可能對上游三峽工程造成影響。在長江上游徑流量呈減少趨勢的情況下,如此規模的調水將影響航運和發電需求這兩個三峽工程的基本功能。
中國工程院院士、曾任三峽工程總指揮的陸佑楣對《望東方週刊》說,如果真從長江取水補充漢江,必須慎重並加以充分的科學論證。
南水北調、三峽工程爭奪長江的背景是,在水源總體緊張的背景下,跨流域調水已經成為解決中國水資源問題的常規動作。
對於這種花費百億人民幣、影響成千上萬人生活、建設週期長達十數年的巨大工程而言,決策計畫時的遠見及謹慎是其成功的根本因素。
如稍有不周,只有通過更大的投入進行彌補,就像推倒了多米諾骨牌,引發一連串難以預料的後果。
100億立方米調水工程
南水北調工程分為東中西三線。其中,東線從長江下游江蘇省抽引長江水經山東、河北至天津,主要為江蘇北部、山東供水。中線工程自漢江上的丹江口水庫出發,一路向北至天津、北京。西線工程尚處於前期探索階段,未提上開工日程。
南水北調被稱為緩解中國北方水資源嚴重短缺局面的重大戰略性工程。根據2008年底南水北調第三次建委會確定的工程建設目標:東線一期工程應於2013年通水;中線一期工程應於2013年主體工程完工,2014年汛後通水。中線一期計畫每年調水95億立方米。
丹江口水庫是中線工程的起點。漢江在丹江口大壩以上的地表水資源總量為388億立方米,扣除每年23億立方米左右的耗水量,中線首期調水量已超過丹江口入庫水量的25%。
2006年,湖北省向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報送了《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漢江中下游區環境影響評價報告》,其中認為:調水後將對漢江及漢江平原產生巨大負面影響。
首先,調水後漢江流量減少,水位降低,水資源利用成本增加。其次是環境容量減少,水體稀釋自淨能力降低,控制污染的難度增加。第三是航運保證率降低,航運成本增加。第四是不適合魚類生存的因素增加。
湖北省據此向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提出四項補償措施建議,即「引江濟漢」、興隆梯度開發、部分閘站改造和局部航道整治。其中,「引江濟漢」即由長江每年調水37億立方米,其中補漢江31億立方米,補東荊河6億立方米。
這些要求很快得到國務院南水北調辦公室批復,但南水北調工程已於2003年底開工。其實,正是由於湖北的堅決態度,中線第一期調水規模才由最初的145億立方米減為95億立方米。
而這些,並非湖北省的全部計畫。
2008年起,一項新的調水計畫「引江補漢」見諸報端。2011年全國「兩會」期間,湖北媒體廣泛報導了《鄂籍委員聯名盼中央啟動「引江補漢」工程》。
這項工程將從三峽水庫蓄水區神農溪引水,至漢江上游支流,最後注入漢江。
地方媒體引用當地多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話說:盡快啟動「引江補漢」才可促使漢江流域的可持續發展,「正在實施的‘引江濟漢’工程只能解決漢江興隆河段以下的缺水問題,而丹江口庫區開始調水後,漢江中下游來水量銳減,將對沿江大多數區域的生態、生活、工業、農業等用水需求產生重大影響。」
湖北省十堰市《十堰晚報》引述該市南水北調工程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的話說,該工程論證實施方案已上報國家水利部,只待批復。
2011年5月17到18日,水利水電規劃設計總院在北京召開專家諮詢會,討論《引江補漢神農溪引水工程項目建議書諮詢報告(第一階段)》。湖北省水利廳官方網站發布的該次會議信息顯示,會上論證的主要還是工程規劃研究的必要性。
地方媒體還報導說,「引江補漢」曾預計引水量60億立方米。但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多位高官實地考察後,該工程的預計引水量也提至100億立方米。
如果該工程一旦實施,每年自長江調入漢江的水量就接近140億立方米。
院士的擔心
對於這一計畫,陸佑楣認為:「取多少水和什麼時候取水,需要科學的論證」。
三峽工程總庫容為393億立方米,可調節庫容為165億立方米左右。陸佑楣以2011年春季的大旱為例:長江上游來水流量約為每秒3700至8000立方米,三峽工程為緩解下游旱情不斷增大下泄流量,達到每秒12000立方米,提前降低了水庫水位。
在這一旱季,三峽工程給下游補水超200億立方米,水庫水位也隨之降至150米以下,導致減少發電量約5億度。
他認為,如果在類似旱季,再從三峽工程所在的長江上游調水至漢江,就要影響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用水和三峽工程的發電。
當然,所謂年調水量是個平均值。但這也正是陸佑楣擔心的:在枯水期,從三峽水庫調水則將嚴重影響三峽工程的綜合效益,包括向長江中下游抗旱補水和發電、航運等。
至於豐水期,長江水多,漢江也不會少,自然談不上調水。而所謂南水北調工程對漢江的影響,也主要針對枯水期。
「每年10月份到次年5月份長江的枯水期往外調水的可能性並不大。」陸佑楣認為,雖然漢江跟長江流域豐水期和枯水期有一點兒時間差,但相差不多。因此兩條河流很難利用這個時差互補。
在他看來,雖然最近幾年降水連續偏少,但長江流域宜昌站多年平均徑流量達到4450億立方米,就總量上看可以將一部分「他用」。但枯水期的問題很難解決,「如果在長江與漢江分水嶺的漢江一側有個足夠庫容的水庫,利用汛期調水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但丹江口的庫容顯然不夠,其他地方也很難找到建立這樣水庫的地方。」同時,建設新的水庫也將需要巨大的投入。
其實,根據國家發改委和水利部於2002年9月批復的《南水北調工程總體規劃》中要求,「從三峽庫區引長江水的各個方案需提水,⋯⋯宜結合未來北方受水區需水要求的變化,作為中線工程的後續水源選比方案加以研究。」
而此時三峽工程早已經開工近十年時間,並在2003年實現了水庫初期蓄水。顯然,三峽工程在設計建設時也並未考慮到,需要分水應對南水北調。
長江水利委員會安排接受《望東方週刊》採訪的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規劃處副處長文丹說,並不排除未來從三峽庫區調水的可能,但那也應是在不影響三峽工程本身功能的前提下進行。她也認為,三峽工程和丹江口水庫存在「同豐同枯」的問題。
再調漢江
「引漢濟渭」是推倒這一連串多米諾骨牌的最後一根羽毛。
這一工程從漢江上游引水補充渭河流域用水。公開資料顯示,「引漢濟渭」工程估算總投資154億元,項目建議書在2008年4月上報水利部。2010年3月,負責重大工程評估的中國國際工程諮詢公司將評估報告正式報送國家發改委。
雖然該工程至今仍未開工,但作為國務院批復的《渭河流域重點治理規劃》、《關中—天水經濟區規劃》中的重點項目,已明確「引漢濟渭」到2030年調水量達到每年15億立方米。
而在2003年,時任陝西省代省長的賈治邦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就明確提到「堅持以興水治旱為中心,抓好骨幹水源工程⋯⋯著手進行‘引漢濟渭’項目的前期工作。」
然而,直到2008年前後全國開展水資源綜合規劃編製工作的時候,湖北省才從上級部門得知「引漢濟渭」已箭在弦上。
「如果從漢江上游每年調走5億或者15億立方米的水,這對漢江下游無疑會帶來重大影響。」代表湖北省水利廳接受《望東方週刊》採訪的該廳規劃科技與信息化處工作人員李世維說,作為漢江下游的湖北省「一直蒙在鼓裡」。
聞知消息後,湖北省水利廳迅速行動,向國家相關部委提出異議。因為加上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每年漢江取水將達到115億立方米。而根據規劃,南水北調中線二期工程還將提高到每年130億立方米。
在湖北省的強烈反應下,2009年11月3日,當時的陝西省副省長洪峰曾帶領該省水利廳和「引漢濟渭工程建設協調領導小組」相關領導,赴武漢與長江水利委員會、湖北省水利廳等單位進行了首次溝通。
「他們前期工作都搞完的時候過來溝通。說是徵求意見,實際上是要一個環評,走一個程序。」李世維說,「引漢濟渭」已經立項,湖北省已很難反對。他認為,陝西省在利用漢江水資源的時候,並未考慮對漢江中下游湖北省的影響,「希望國家能夠兼顧湖北省的利益,並作出適當的補償。」
根據陝西省水利廳官方網站發布最新消息,「引漢濟渭」三河口水利樞紐「可滿足已確定的2011年前期準備開工項目要求」。「引漢濟渭」顯然已經勢不可擋。
在此背景下,「引江補漢」成為湖北省的底牌。
湖北的理由
漢江水何處去?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理由。
其實,每年15億立方米對於湖北省並非生死之數。根本問題在於,類似調水會不會接踵而至。且當年既不能抗拒漢江水北上入京,如今又無法阻止「引漢濟渭」,這樣湖北省頗有「我為魚肉」的無奈。如此,「引江補漢」就有了種種意味。
李世維明白地說:「如果陝西沒有實施‘引漢濟渭’工程,漢江中下游水資源緊張程度也不會那麼突出,湖北省也不會提出相應的‘引江補漢’設想。」
漢江不只要出省救濟,還要在湖北省內四處救急。湖北省襄樊市200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就提出「引丹入樊」。這一工程每年自丹江口調水11.36億立方米。同時,漢江干流和支流上不斷興建的水利樞紐,也一次又一次截斷奔騰的漢江之水。
雖然文丹表示,目前只建議「引江補漢」開展前期工作,但在上報相關部委爭取國家層面支持的同時,湖北省已開始積極推進「引江補漢」的各項工作,組織技術人員對神農溪、堵河區域進行勘探,初步提出引水線路和工程選址,同時開展項目建議書編製。
在湖北省看來,一旦項目實施,「漢江的一盤棋就全部走活了。」湖北省水利廳規劃科技與信息化處處長劉綱認為,「引江濟漢」不僅可以增加南水北調的靈活性,同時漢江上游「引漢濟渭」的引水量也有了保障。
如今已很難下一個絕對判斷,兩大工程中誰疏於考慮才導致了目前的困境。但《望東方週刊》2009年6月曾報導,水利部一副部長在南水北調項目開工後曾表示,從總體上講,前期工作還不能完全滿足單項工程開工建設的要求。
由於準備不足,本來列入2003年開工計畫的7個單項工程,當年僅有京石段應急供水工程在這一年的倒數第二天開工,使中線實現了開工零突破。
在項目開工建設後,工期、總投資、環保、移民等方面都有較大調整。事實上,本應於項目啟動前完成的可行性研究總報告一直到2008年10月21日才得到中央批准。
在這份報告中,中線一期工程靜態總投資從2002年預計的920億元,上調至1367億元。
直到這時,對於如何推進二期工程還沒有定論。要麼將一期總干渠加深加寬,要麼重開一條水渠。但無論哪種選擇,實現起來都將相當艱難,且投資巨大。
眾多調整,也是將南水北調工程之水入京時間由2010年推遲到2013年後的主要原因之一。
「由於水資源分布的時空不均勻性以及受氣候變化的影響日益加劇,跨流域調水在全球來講是普遍的做法。為了平衡水資源的有效利用,除了工程措施之外,還應建立有效的水資源調度機制和機構。」陸佑楣舉例說,長江上游干支流建有大量梯級電站水庫,它們分屬不同的企業和地方政府,往往根據自身的利益來決定儲蓄還是放水,所以都無法實現理想的調度狀態。「長江委應該負起這個責任,但現在有些地區他們卻管不著。」
長江水利委員會雖以「長江」冠名,但僅轄制防洪抗旱,尚缺乏水資源合理有效分配的調度職能。
文丹說,如果從三峽庫區調水,就必須採取措施使三峽工程與丹江口水庫聯合調度,以實現長江三峽與漢江丹江口的供需匹配,進一步增強區域水資源的配置能力。
雖然「引江補漢」的計畫引水地為三峽工程周邊,而且「前期工作在前進」,但湖北省水利廳相關人士表示,目前尚未與三峽工程方面進行直接溝通,「這個是有論證的,對三峽的影響肯定不大,等到工程開始引水調度的時候,再去協調也不遲。」
但願,三峽工程只是這串多米諾骨牌中的最後一張。
来源:瞭望東方週刊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