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陵和盜陵好像是孿生兄弟,從陵寢建成後,盜陵就緊跟其後,沒有停止過。所以,歷代封建統治者為了防止自己的陵寢被盜,挖空了心思,絞盡了腦汁,怪招迭出,妙計不斷,但總是防不勝防,幾乎沒有不被盜的陵寢。從古至今,關於防範地宮被盜的方法,有的說地宮裡設有毒箭,有的說安有飛刀,有的說設有陷阱,有的說設有翻板,有的說地宮內充滿毒氣 ??真是花樣繁多,但卻沒聽說棺內噴火的。然而這一奇異的事竟在康熙大帝的棺中發生了。
1945年 8月,日本投降後,至 1946年初,清東陵基本上處於無人管理的狀態。當地土匪趁機糾集了本地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製造了震驚中外的第二次東陵大盜案。這次被盜掘的陵寢主要有康熙帝的景陵、咸豐帝的定陵、同治帝的惠陵和慈安陵,被盜陵寢之多、損失之慘重大於 1928年孫殿英的第一次東陵大盜案。
1945年12月22日,在盜掘景陵時,地宮十分堅固,盜匪們整整挖了一夜,才將地宮打通。當他們打開最後一道石門,進入金券時,見棺床上擺放著 6口巨大的棺槨,每口棺槨無異於是一個珍寶櫃。紅了眼的匪徒一齊衝了上去,錘鑿斧砍,將外槨拆散。富有盜掘經驗的關某和田某知道正中間的是康熙帝的棺槨,殉葬珍寶最多,便用刀刃、斧刃將棺蓋撬開後,伸著腦袋就往棺內看。就在打開棺蓋的一瞬間,從棺內突然噴出了一團奇異的火焰,立刻就把關某和田某的臉燒壞了,疼得二人嗷嗷亂叫,他們立時就將棺蓋蓋上了。金銀財寶的巨大誘惑力,使得這兩個人也顧不得傷痛了。他倆吸取了被火燒的教訓,找來兩條棉被,用水淋濕,裹在身上和臉上,只露著兩隻冒著賊光的眼睛,兩人把棺蓋抬起挪開,迅速躲到一旁,這次棺內卻沒有噴出火來。
這兩個人後來臉上都落下了疤痕。當地老百姓都知道這件事。棺內為什麼會噴出火來?是什麼火?是當年為了防盜而故意設置,還是人骨造成的磷火?時至 1945年,康熙帝已入葬 222年了,即使是事先由人有意設置,藥物也早該失效了,更何況地宮下因未設龍鬚溝,水排不出去,每到陰雨連綿的季節,地宮裡有深達一人多的積水,棺槨長期浸泡在水中,即使有藥物也早已不能使用了。那為什麼還會噴火?至今也是個謎。
選自《皇陵埋藏的大清史》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