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蒙正的用人正道

作者:晏建懷 發表:2012-08-18 04:43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才的任用,從來就是管理者研究的重要課題,用好人,用對人,既能體現管理者水平,又對團隊的運行產生積極的影響。

然而,如何用人,在用人上如何處理親疏關係?是任人唯親,還是舉賢不避親?這一直是人才使用中的難題,縱觀歷史,歷朝歷代的帝王將相們,在用人方面也有成有敗,有得有失。

任人唯親危害大

在家天下時代,任人唯親是再也正常不過的事情,不說皇位的代代相傳,不說外戚的一女得寵、全家飛升,單是當時明文規定、合理合法的蔭補制,就讓大批不學無術的貴族子弟輕而易舉步入仕途,當上大官。例如按照蔭補制,每逢皇帝誕辰、郊祀、官員告老退休、死前上遺表時,皇帝都會對官員的子弟和親屬封官,有時大臣死後,其子弟、親屬封官甚至多達數十人。

據南宋李心傳《建炎以來朝野雜記》統計,南宋嘉定六年(1213年)的官員中,蔭補出身的佔57%,科舉出身的佔28%,其它出身佔15%,可以看出,蔭補入仕者遠遠多於科舉入仕者。所以,在那個時代,任人唯親、靠「腦子」不如靠「老子」、靠苦讀不如靠出身的風氣習以為常,這樣的後果導致人才的大量流失,以及外戚、宦官專權,一些朝代還出現了「黨爭」,在歷史上,也正因為任人唯親這種普遍的現象,讓一些興盛的朝廷,由於權鬥及人才的匱乏,日趨腐敗,走向沒落。

一代名相的「人才庫」

呂蒙正任職於宋太宗、宋真宗時期,曾三次拜相,宋史上說他「質厚寬簡,有重望,以正道自持」,是位寬厚正直的宰相,在士大夫間聲望頗高。作為宰相,呂蒙正把發現和使用人才當成自己的第一職責。明代鄭《昨非庵日纂》記載,呂蒙正曾問兒子說:「我當宰相,外人有何議論?」兒子回答道:「他們說,您當宰相,四方無事,國泰民安。不過,他們還說您頗無能,宰相之權,多為同僚所爭奪瓜分。」呂蒙正聽後哈哈一笑,說:「我的確無能。但是我有一種能力,那就是善於用人。」這體現了他在人才選拔工作上的自信。

呂蒙正是通過寒窗苦讀入仕的,深知人才的難得。他不但在發現和使用人才上不遺餘力,而且還獨具匠心地建立了一個「人才庫」。他的口袋裡,常常備有一小冊子,每當地方官吏匯報工作之餘,他必反覆詢問地方上有何特別人才,並隨時把這些人才的情況分門別類,登記冊上,如果其中有誰被多人稱道,那麼就會被他視為賢才而隨時準備為朝廷選用,「公(呂蒙正)夾袋中有冊子,每四方替罷謁見,必問其有何人才,客去隨即疏之,悉分門類。或有一人而數人稱之者,必賢也。朝廷求賢,取之囊中。故公為相,文武百官各稱職者,以此。」(朱熹《五朝名臣言行錄•丞相許國呂文穆公》)在歷史上,第一個建立「人才庫」的,是不是呂蒙正呢?不敢妄下結論。不過,他發現和選拔人才的方法,倒確實有其原創性。

不考慮人才的親疏遠近

在人才選拔過程中,呂蒙正從來不考慮人才的親疏遠近,也不顧及皇帝的好惡,只在乎是否對國家有利。一次,宋太宗準備派人出使遼國,讓呂蒙正推薦合適人選。呂蒙正推薦了一位,皇帝不同意;第二次,皇帝再問,他又以最初的人上奏,皇帝還是不同意;當皇帝第三次向呂蒙正要人時,他還是執意推薦此人。皇帝發怒說:「你怎麼如此固執呀?!」呂蒙正沒有被皇帝的怒火所嚇倒,反而針鋒相對地回答說:「並非我固執,不過是您對此人有偏見罷了。我以為,派遣此人出使,一定不辱使命,因為從能力上來說,他是最合適的人選,其他無人可及。我不希望為了討好您而影響國家的利益。」滿朝文武聽到君臣二人火藥味十足的對話,嚇得大氣都不敢出。好在宋太宗有雅量,不但沒有妄加指責,而且最終同意了他推薦的人選,甚至還在退朝後對左右說:「蒙正氣量,我不如。」事實也證明了呂蒙正的正確,此人出使遼國,任務完成得非常出色,皇帝相當滿意。不過,在君主社會,一切以君主個人好惡為標準,像呂蒙正這種為實現國家利益、大力推薦優秀人才而不怕批逆龍鱗、不怕受到排擠的,真是鳳毛麟角。

蔭補制本身是為了調動人才積極性的,如果蔭補級別過高,既不利於人才選拔,也不利於人才積極性的調動,甚至對苦讀入仕者,還是一種挫傷,對此,呂蒙正有自己的思考。當初,盧多遜當宰相時,他兒子剛成年便被封為水部員外郎(六品官),以後,宰相兒子蔭補封六品官成了慣例。呂蒙正任宰相,輪到皇帝給他兒子封官時,他覺得這個慣例太不合理了,便對皇帝說:「我通過十年寒窗,終於考中進士時,封的也不過九品京官罷了。如今犬子剛剛成人,就受如此恩寵,我擔心會遭到陰間的懲罰。況且,天下人才,因為沒有背景而老於岩穴、得不到半點皇恩的太多了。請求您給犬子僅授我進士及第時的官職吧。」在他的堅持下,皇帝同意了他的要求,從此,宰相的兒子蔭補只授九品官便成了定制。

呂蒙正告老還鄉後,宋真宗曾經兩次到他家裡探望,反覆問他兒子們中間有誰能擔大任。「虎父無犬子」,呂蒙正七個兒子,個個品學兼優。然而,在皇帝給他示好、要提拔他兒子的時候,他卻做出了一個讓人意外的決定,沒有推薦自己的親生兒子,而是向皇帝鄭重推薦了他堂弟的兒子。他對宋真宗說:「我的幾個兒子都不能擔大任,唯有我的堂侄呂夷簡,現任穎州推官,堪稱宰相之才。」於是,宋真宗開始注意呂夷簡,並有心栽培,後來,呂夷簡果然成了一代名相。

皇帝不喜歡的人,為何要再三推薦呢?按慣例能享受的待遇為何要拒絕呢?皇帝真心示好為何要舍近求遠、舍親就疏呢?看來,呂蒙正作這些重大決定是深思熟慮、反覆權衡甚至內心鬥爭的結果,這些最後的抉擇,與其初衷有關、與其原則有關、與其堅守有關,因為在他心裏,國家利益至上,當國家需要人才的時候,他總是選擇最優秀、最適合的,至於這個人遠近親疏、姓什名誰,他才不在乎呢,這也是他為推薦使遼人選時敢於同皇帝叫板的底氣所在。在少了些許經濟待遇就會喋喋不休、少了些許政治待遇就會暴跳如雷、少了些許封賞就會鬧得雞飛狗跳的領導幹部當中,呂蒙正把是否有利於國家作為選拔和任用人才的唯一標準,甚至不惜犧牲個人利益,即使今天看來,這也是一種難能可貴的品質。

(來源:作者博客)

 



来源:看中國來稿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