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小學生比英國小學生更懂事?


他們都很自覺,放學回家第一件事情甚至唯一一件事情就是「寫作業」;他們都很懂事,三年級的小朋友說自己「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因為老師教育我們是為我們好」;他們都很有抱負,10歲的小朋友說自己的夢想是當發明家,對社會、對環境、對人民都有用處。他們都還是孩子,是家長心尖兒上的寶貝,老師眼睛裡的好學生。而我們在給孩子怎樣的教育,讓他們彷彿一夜之間「長大成人」了?

我們的孩子「懂事」了?

元旦前一個月,浙江省金華市北苑小學校長施益新到英國諾丁漢郡結對學校交流訪問期間,拋給了英國孩子關於生活和學習的12個問題。採集完英國孩子的答案後,回到自己學校的施益新又叫來了年紀相彷的9-10歲中國孩子,把同樣的問題拋給了他們。

在學校裡,你什麼時候最開心,什麼時候不開心?9歲的英國孩子哈瑞說:「最開心的是學校裡有很多活動日,最不開心的是不能到草地上玩的時候。」9歲的歐利佛參加了許多活動,他說自己最開心的時候是跟朋友們一起做慈善活動,給別的孩子籌款、捐東西。而在中國孩子看來,最開心的事情就是考試考100分的時候,最不開心的事情是考試不及格。10歲的中國孩子包志安則說:「我們沒有不開心的時候,因為老師教育我們是為我們好。」

你們長大了想幹什麼?克萊瑞最想當牙醫,因為牙醫可以做很多實驗;萊恩想做女作家,她覺得自己的想像力很豐富,哈瑞喜歡踢足球,他長大了想當足球運動員。中國孩子王佳藝雖然喜歡畫畫,但是長大了想當宇航員,「可以為國家作貢獻」。孫一文說長大想當歌唱家,可又失落地說媽媽說自己嗓音不太好。10歲的吳振強也喜歡畫畫,但是他想當發明家,「因為對社會、對環境、對人民都有用處」。

你們知道英國(中國)最近或者即將要發生的大事嗎?英國孩子告訴施校長一些重要的足球比賽、前幾週的橄欖球比賽、明年的游泳比賽和網球比賽信息,還說明年倫敦要舉辦奧運會。中國孩子知道的大事是「要過年了」、「馬上要期末考試了」。

採訪中再次回憶這些問題,施益新一直感慨中國孩子的「早熟」和「成人化」,他說:「‘玩’是孩子的天性,觀察上面幾個問題就會發現,英國孩子的生活中,‘玩’佔到了很大一部分,他們的回答符合他們的年齡特點;而我們的孩子,太‘懂事’了。英國的孩子在確立未來發展方向的時候,和自己的愛好息息相關,而中國孩子的未來,更像一句口號,並不是從自己的愛好出發。」

如何讓孩子悠然度過童年?

2010年9月,一本由浙江一線教師發起的專題研究報告《救救孩子:小學語文教材批判》令社會和教育界一片嘩然,封面一個大紅色的「救」字上面寫著:「一線教師在吶喊,您的孩子還在吃錯藥」。《救救孩子》提出了小學語文教材的四大缺失:經典的缺失、兒童視角的缺失、快樂的缺失和事實的缺失。該報告發出呼籲:讓孩子悠然度過他們無憂無慮的童年!

元旦小長假剛過,孩子們三天裡都幹什麼了?記者在杭城幾所小學裡隨機採訪了近30位小學生,得到的回答幾乎一模一樣:做作業、看書、看電視,偶爾有學生回答去附近公園玩了一趟,其他小學生一片哄笑聲。

這個答案也印證了施益新的另一個問題:放學回家以後,一般都做哪些事情呢?英國孩子是游泳、跳舞、看書、參加活動小組。中國孩子的答案出奇的統一:「我回家以後一放下書包就拿出作業來」,「我回家先做作業」,「我回家就把家校聯繫冊拿出來,看看有什麼作業,然後做作業。」

「我們的孩子,從回答中可以看出‘學習’在他們生活中的份量,看出‘唯分數論’對孩子無形中的傷害,彷彿學習是他們全部的生活內容。」施益新說。

放學後,爸爸媽媽經常對你們說什麼呢?英國孩子的家長會問:今天在學校開心嗎?都做了些什麼呢?你今天餵你的寵物了嗎?中國孩子的家長問:今天學了哪些知識?作業會不會做?有哪些不懂的地方?

在金華北苑小學校門口,記者問幾位來接孩子的家長,你們眼中的好孩子什麼樣?家長們都認為「在家裡聽話一點,在學校裡成績好一點」是好孩子的標準,也有家長坦言,自己並不是不知道孩子全面發展的重要性,但是有一根指揮棒時刻懸在家長頭頂,他們只能犧牲其他方面的可能性。

「我時常悲觀地認為,如果今天社會對教育能夠做到零介入,也許才是好事。我們教育的社會功能被壓縮為‘人才培養’,而不是‘人的教育’,助長的是鼓勵應試、追逐學歷的社會風氣。」《救救孩子》的研究小組成員之一呂棟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認為,培養「接班人」的政治目的,讓孩子早早地被體制化了。

給孩子以孩子的待遇

在英國考察交流期間,一個英國孩子問施益新:「你們學校哪個地方最好玩?」施校長告訴他,北苑小學有一片茂密的小樹林,孩子們給它取名「花果山」,樹林下有片柔軟的草地。英國孩子聽了高興的拍起了小手,因為在施校長的另一個問題「你們最喜歡學校的什麼地方」中,英國孩子們說他們最喜歡學校的草坪,因為他們可以在草坪上聊天、做遊戲。

可是,在中國更多的校園裡,柔軟碧綠的草坪中總有一塊醒目的標語,上面寫著「禁止踩踏」。

施益新在回國後的考察報告中寫道:「從英國學校設施上看,學校沒有氣派的校門,平房居多,樹木當圍牆,有大片的綠地。學習就是生活中平平常常的一件事,不張揚,不神聖。」

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師黃岳傑認為,教育(包括學校、家庭和社會教育)需要喚醒孩子的內心感受,關注孩子生命內在的生長性,首先讓孩子成為人,一個健康、快樂的人。而成年人的價值認知、社會物質主義、功利主義的渲染卻讓孩子過早的社會化。

那麼,一個好家長該是什麼樣子?一個和諧的社會又該給孩子提供怎樣的心靈生長空間?

遊戲是兒童的天職,童年的遊戲是兒童創造力的最高形式。孩子們何嘗沒有對生命自由生長的憧憬?

請給孩子以孩子的待遇,讓他們慢慢地長大,明亮地生活,這也許是我們能夠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来源:光明日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