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五感」的中國印象(圖)

發表:2012-05-25 15:0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4個留言 列印 特大

人都有五感,分別為視覺、聽覺、嗅覺、味覺和觸覺,所對應的感受部位分別是人體的眼、耳、鼻、口和皮膚。正所謂,眼觀五彩,耳聽五音,鼻聞五氣,舌嘗五味,體感五動。人們對於外部世界的認知,無論是放在面前桌子上的一盤菜,還是遠處天邊的一道彩虹,都是在這五官五感的綜合作用下,才變得直觀,變得具象,也才變得深刻。

對一個國家的認知也是如此。

特別是來到一個從沒有涉足過、帶著強烈的神秘色彩以及文化隔閡的國度,「五感」所帶來的第一印象,尤其難以磨滅。每年夏天,我都要帶著一批從沒有來過中國的美國大學生,到國內的幾所大學作短期學習交流。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在這幾個星期內,我不得不在東道主,帶課教授,導遊,翻譯,「購買顧問」,甚至保鏢的不同角色之間,騰挪折衝。除了要倒時差,還要倒語言差,更要在兩個迥然不同的文化背景中,瞬時穿梭往返,不免心神俱疲。也恰是這種時空、背景和文化的錯位和撕裂感,反而給我提供了一個難得的跨文化視角,能夠在心平氣和中,觀察和體味外國人(特別是美國人)「五感」中的中國印象。其中巨大的價值文化反差和心理期待落差,不僅鮮活有趣,更有著對外傳播方面的引申涵義。

眼睛中的中國

先說視覺。一下飛機,對於一雙看慣了美國背景的眼睛來說,視覺的衝擊可謂舉目皆是,無處不在。我帶的這些學新聞的本科、研究生們,手中的攝像機、相機、手機,「齊齊卡卡」,響個不停。鏡頭的焦點,首先對準的是北京和上海那些超現代、後現代、以及也不知是哪朝哪代的建築群:國家大劇院,央視「彆扭」的大樓,「鳥巢」的鋼筋鐵骨,外灘那猶如「未來世界」的城市線條,以及故宮裡浸淫著歷史滄桑的金頂紅牆。然後就是無處不在的商業氛圍——對於一個從資本主義大本營剛剛過來的美國人來講,中國城市裡的「消費味」強大到令人窒息,難以招架。從出租車椅背上不斷閃動跳躍的液晶顯示器,到酒店電梯出口見縫插針的廣告版,再到地鐵隧道裡跳動變換的背景廣告:老外的眼睛一下子就被「轟」暈了。再下來就是中國人了。我們自己沒有感覺,往往還把「56個民族的多民族國家」掛在嘴邊;但是對於一個已經看慣了各種花色品種、人種混裝搭配的美國人來說,當看到如過江之鯽一般從地鐵中、商場裡、教室中湧出的,像剛剛從流水線組裝好的千千萬萬「黑頭髮、黑眼睛、黃皮膚」的中國人時,「美國眼睛」們基本上就開始崩潰死機了。再加上,我們同胞對於走在身邊這些金髮碧眼、棕髮藍眼「鬼子們」的過度關注,更加深了外國人的陌生感、目不暇給感,甚至是一種孤獨和恐懼感。

耳朵裡的中國

再說聽覺。到過國外的人,可能都有過同樣的經歷,彷彿世界一下子靜了許多,又彷彿一個巨大的外部音箱的音量,被突然調小了。當然,美國也有一群群成幫結夥、開著震耳欲聾「哈里」摩托的飛車黨,招搖過市,呼嘯而過。但那畢竟是特例,而不是常態。一踏上中國的國土,剛剛被屏蔽的聲音,一下子就被放到了擴音機下,不僅音量大,而且追魂奪魄,如影隨形。大公交車極具穿透力的剎車聲,新款奧迪車不耐煩的喇叭聲,四輪摩托風馳電掣在行人中穿梭而過的蹦蹦鐺鐺聲,自行車刺耳的鈴聲,路邊行人毫不掩飾的咳嗽吐痰聲,三朋五友隔著100米距離外的激情問候聲,所有這一切人為的、人造的混合音,都在背景小店聲嘶力竭的「清倉甩賣,一律十元」的重複播報中被放大,被混成,被加強。古人云,「食色,性也」。中國人把這不可或缺的「飲食男女、七情六慾」,都變成了聲音的試驗場和集聚地。極高檔的餐廳除外,大大小小的中國餐飲場所,一律奏響著鍋碗瓢盆的交響曲。火爐和抽風機的隆隆聲,馬杓敲打鍋沿的鐺鐺聲,店傢伙計「兩位裡邊請——」 的吆喝聲,跑堂上菜時瓷碟碰瓷碗的清脆響聲;剛剛坐定,十有八九,對面或者隔壁桌子上坐著的那位,開始碗筷齊飛,伴隨著快板書一般酣暢盡興的嘴巴吧唧聲,讓已經接近失聰的美國耳朵們「過耳不忘」。到了晚上,凡是漏出霓虹燈光亮的地方,都會傳出或豪放、或撕扯、但絕對盡興的卡拉OK聲。

鼻子裡的中國

然後是嗅覺。北京的空氣污染和500萬輛汽車的定時尾氣排放,給了這個城市一個獨具特色的「味覺印象。」不用提鼻子,一股帶著強烈油煙、二氧化硫、塵土、二手煙和汽車尾氣的混雜氣味,就讓你的鼻子暈眩了。來北京不出三天,早上起來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積攢了一個晚上的「空氣污染」粘液,從氣管裡咳出來,往往還夾帶著一股土腥和苦澀味。當然,中餐的口味征服力是毋庸置疑的。滿漢全席就不用說了,隨便挑一個菜系,都可以在世界面前擺一道「味覺盛宴」;外來文化或民族,無不在中華文明「博大精深」的味覺體驗中,頂禮膜拜——但是,有一個前提:必須遵從孔聖人的囑託,要「遠庖廚」。比如,小吃是好吃的,但製作小吃的「庖廚」是不能近的。王府井的小吃一條 街已經讓老外們「鼻」不暇「聞」了,到了著名的「鬼市」,就只能掩鼻而逃了。加之,國外對於吸菸危害的認知,以及關於公眾場合禁止吸菸的習慣公德,慣壞了老外的鼻子和嗅覺。無論是賓館的房間(不管是否標明瞭吸菸樓層、吸菸房間),餐館的VIP房間,酒吧迪廳的角落,談判研討的會議室,無一例外,充斥著一股由牆皮、傢俱、餐桌中緩緩發散開來,而又揮之不去的「陳年」煙味。國內廁所的味道,就更是不加遮掩的「人味」了。每次給老外們指示廁所,我都要加上一句,除了順著牆上的指示標識以外,還有一個更妥貼保險的方式,「跟著嗅覺走」。

舌尖上的中國

接下來是味覺。中國源遠流長的八大菜系,近百種風味、品種,燒烤烹炸,蒸煮涮燉,把舌頭上每一微小單元的味覺細胞都挖掘了出來。對於吃慣了炸雞烤肉,配上乳酪生菜就算是大餐的「美式口腔」來說,那真是劉姥姥進大觀園了。但是,文化和習慣的力量,仍然是人們口味上最頑固不化的決定因素。作為一個北京人,聞到炒肝、豆漿、小籠包的味道,我渾身上下所有的細胞都像吃了興奮劑一樣;而美國學生們,面對著這般豐富駁雜的味道庫,鮮有入得深山,徜徉忘返的。更多的往往是淺嘗輒止,然後退避三舍。像炸蠍子、烤蠶蛹這類珍饈,「美國鬼子們」一般只有大呼小叫、目瞪口呆的份兒,哪裡還敢動嘴下箸。甚而至於像炒牛蛙、魚頭泡餅這類的普通口味,也因為青蛙和魚頭這些從來不上美國人餐桌食譜的原料,而成了異類。有「敢為天下先」者,動嘴前彷彿上刀山、下火海一般,甚至幾個月後還在津津樂道;而其他人則相機鏡頭通通對準,不願錯過任何一個表情。其實,最好客的中國主人,往往在老外面前最不討好。一盤盤價格不菲的生蠔海參放著不吃,老美們抱定一盤子甜酸雞塊,不識抬舉地大快朵頤——透著不開眼,不給面。對於絕大多數美國人來說,星巴克就是救命草。看著美國學生們指著遠處星巴克招牌歡呼雀躍時,我常常思量:在星巴克出現以前,那些被熱情的中國主人逼到餐桌上去「囫圇吞菜」的老外們,到底是如何解決他們的味覺崩潰的呢?

觸摸中的中國

最後是觸覺。中華人民共和國,把「人民」二字擺在中間,作為中間名(middle name), 是頗有道理和寓意的。就中國來說,所有出現的問題和問題的解決辦法,所有的弱點和強項,都與這佔世界五分之一的龐大「人民」息息相關。因為人多,所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就變得緊密,而且人與人之間的心理和生理距離,也被大大縮小。不信你看:汽車上,地鐵裡,商場裡,大街上,任何有人出沒的地方,人民都沒有把其他的人民「當外人」,該推就推,該擠就擠;即便是碰到了真正的外國人,也不例外。無論是大小景點外面出售禮品紀念品的小販們,還是地鐵酒吧裡穿梭行走的要飯者,更沒有一點見外的:拉拉扯扯,推推搡搡。習慣了保持一米以上禮貌距離的老外們,往往驚得不知所措,掙扎而逃;而後面三五成群的「販夫走卒」們,依舊窮追不舍。碰上需要排隊的大陣仗,中國人「舍我其誰」、「爭先恐後」、「不為人後」、「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大無畏精神、民族氣概,更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來。在這人潮湧動的人堆裡,每每看到我的老外學生們像汪洋大海中的一葉葉扁舟那樣,隨風飄搖,不知所終,我不得不慨嘆:哎,什麼叫「人民的力量」呀!

以上所述,未加任何刻意修飾,確確是絕大多數剛踏上中國大陸的老外們的真情實感。好壞暫且放在一邊,如果我們沒有意識到這些深入到外國人「五感」中的中國形象,我們的對外形象塑造和公眾外交戰略,從起點上說,就無異於自娛自樂的空中樓閣了。進一步說,中國的形象到底根植在哪裡?是在那些耀眼輝煌的統計數字裡嗎?是在國家領導人出訪時鮮花掩映、禮炮隆隆的大國待遇裡嗎?是在我們自我標榜、自我審美、自說自話的廣告片裡麼?換個角度看,中國和中國人的形象,又到底是從什麼地方在外國人的腦海中凝塑成型的?特別是對於那些能夠親臨中國,用自己的五官五感來感受中國的外國人來說,中國是什麼顏色,中國是什麼味道,中國是什麼感覺,中國是什們聲音?中國留在視覺、味覺、聽覺、觸覺、嗅覺中的,到底是一些什麼樣圖譜、印記和符號。

要做好跨文化傳播和公共外交,在思考如何塑造中國的「虛擬國家形象」的時候,我們決不能忽視外國人「五感」中的中國。更不能忽視留學生的整體素質。



来源:加拿大留學微吧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