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軍案爆發薄熙來失勢 有人鬆了一口氣(圖)

發表:2012-02-21 07:1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過去的兩週像是一部實時上演的扣人心弦的連續劇。動作、懸疑、諜戰……一部流行「大片」所需的元素樣樣不缺,驚險起伏,絕對的全國「票房冠軍」,若要把這部片子歸類的話,大概還是要算「宮廷戲」。有道是:河蟹帝巧布局劍指西南,薄王爺急上位丟卒保車。習貝勒硬頭皮慘淡出訪,王提督走險招夜探領館。

中國的文物古蹟以每年數千的速度消失的時候,要說今天的中國人還能在什麼方面借古諷今、出口成章的話,恐怕就剩下政治了。這是因為,中國的政治制度迄今為止依然帶有濃厚的「宮廷鬥爭」特點——高牆之內、神秘莫測、派系林立、你死我活、翻雲覆雨、無法無天。這一切,蓋因「成王敗寇」,成了便是當今的「九五之尊」,終生名聲赫赫、利益滾滾,即使觸犯國法黨紀,「刑不上大夫」,也無人敢於追究;而輸了的呢,被精神病、被處決,被軟禁……在官著歷史中甚至會被整個兒刪去,哪怕你曾位列黨主席(如華國鋒),或黨的總書記(如趙紫陽),照樣讓你銷聲匿跡。幾代之後,當年的驚心動魄統統化作白首翁的閒話而已。

政治鬥爭的成敗,關係如此重大,也難怪「宮廷戲」裡的「演員」無一不戰戰兢兢,更難怪其中的某個配角在魚死網破之際,怎麼也要來一番驚天動地的非常之舉——畢竟不是每顆棋子都甘心「舉手無回你從不曾猶豫,我卻受控在你手裡」的命定結局。

在幾千年來看過「宮闕萬間都做了土」的漁樵百姓的眼裡,這最新的一折仍然沒有逃脫「成王敗寇」的「主旋律」,但今天的我們除了會步古人的後塵,感嘆一番「浪花淘盡英雄」之外,還是多了一些「與時俱進」的眼光,還是忍不住要數一數這一出和上一出的不同。遠的不說,我們就從中共建黨以來的歷次政治鬥爭說起,與這最近的將要進行的十八大權力更替做一對比。

要說這一回,為什麼在「天下第一號大茶館」——有上億用戶的微博裡,「坐看龍虎鬥」的心態成為主流?這是因為這一次的政治鬥爭牽涉到我等民眾的身家性命的範圍比以前收窄了很多。薄督從上任重慶市委書記開始就在為晉升政治局常委做最後一搏,那些在「打黑運動」中被處決的13人也就是用項上人頭成就他人「政績」的血籌碼。「革命不是請客吃飯。」到了今天,政治仍然是可以直接「要人命」的東西。而在幾十年前,因為「政治上沒有把握住方向」而受牽連,一夜之間,命運逆轉的可不是寥寥數人,動輒就是幾十萬;若算上因黨幹部擔心政治風向,不敢糾正高層決策失誤而陪葬的老百姓,則這個數字已經超過了因戰爭而喪生的人數。在那樣的環境中,你我絕無可能像今天這樣坐看「東風壓倒西風,還是西風壓倒東風」,而是日夜惶恐,擔心下一個「血籌碼」就輪到自己。同樣,在「老一輩革命家」所經歷的「血雨腥風」中,像王立軍和薄熙來這樣走出險招後一敗塗地的一方,輕者遠走他鄉,重者破席捲屍,被「打翻在地,還要踏上千萬隻腳」。至於精神失常的、自殺了斷的、斷絕家庭關係的,更是不勝枚舉。而這一次,儘管薄王二人的命運仍然未定,儘管還有一批官員仕途會因此轉向,儘管前一段重慶「打黑」受害者可能掀起「翻案潮」,不過,普通民眾的生活不大可能受到廣泛牽涉了,這說明政治的確在中國民眾的生活中退出了一些。若在過去,這等級別的政治鬥爭,你不想參與也得參與,不想表態也得表態。此為改變之一。

改變之二,「老子英雄兒好漢」的「出身論」在民眾眼中正在失去「合法性」。儘管「延安兒女座談會」上,一幫高幹子女以家事為國事,當仁不讓地認為自己有資格批評當政者。用他們的話說,「賣鞋帶」的店主的兒子們何以能掌舵中國?不過,如果血緣「正統」就能在權力更替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那麼貴為「太子黨」之一的薄熙來完全可以優哉游哉地在重慶走走過場,熬熬年頭,到了時間進常委即可,無須費勁心思地「打黑唱紅」,無須強制遷徙幾百萬農民,更無須透支重慶的財政收入大興土木,用16.4%的高增長率來證明「重慶模式」的優越性了。在這一點上,薄熙來這顆「政治明星」的確比只會高談闊論的其他「太子黨」們多走了幾步。「重慶模式」就是對胡溫的執政思路的無聲批評——這是薄熙來用「政績」重新定義「什麼是社會主義」的一次嘗試。這次嘗試很可能隨著「王立軍事件」的爆發而宣告失敗,但是「重慶模式」和「廣東模式」孰優孰劣的爭論公開化了,薄熙來的失敗則說明「紅色貴族」的身份不能自動帶來定義「正統」的話語權。因而,和薄熙來一樣,沾了「太子黨」身份的光,即將成為未來中國最高領導人的習近平,很快也要回答這個問題——什麼才是中國應走的道路。而他的回答是否能夠贏得多數人的支持,能否操作成功,才是他的執政合法性的真正基礎。

改變之三,輿情難以再被全盤操控。2月6日,王立軍夜入美領館,8日凌晨網友爆出成都美領館外警車聚集的現場圖片;接著,「王立軍叛逃」的傳言迅速傳播;8日上午10:54,重慶市政府宣傳辦的微博發出王接受「休假式治療」的消息,再次引爆輿情;之後,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諾蘭從側面確認了部分事實,外交部不得不回應。人民網微博發出新聞預告,億萬網友在線等待,結果等來44字的新華社通告;接著,長期揭露王立軍、薄熙來負面消息的「姜維平」在百度搜索結果中解禁;最近,微博搜索、百度搜索再次封禁和本次事件相關的人名。這些手法都是過去被黨一手控制的宣傳機構從來沒有用過的。其用意似乎是想形成利於黨內某派的輿情,但終因難以控制而回到封、禁、堵的老路上。假如黨真的認為在網際網路2.0時代,一放一收就能左右輿論的話,恐怕也太把「人民」當三歲小兒了。眾多的網友在你「放」的時候,熱情高漲地評論、爆料、追蹤;在你「收」的時候,則千方百計地翻牆、繞道、發明暗語。到了現在,無論是對風光不再的薄王爺,還是對深藏不露的河蟹帝,還是對大秀親民的習貝勒,輿論都沒有出現「一邊倒」的情況,呼喚信息公開、呼喚以法治代替人治的聲音成為主流。今天,還想讓民眾先齊心高呼「林副統帥永遠健康」,然後又全民激昂地「批林批孔」,如此錯亂場景恐怕不會重演了。

從上面這三個改變來看,中國共產黨的權力交接和過去相比,雖然有了一點進步,有了一點文明的色彩,但是它仍然未能建立起可持續的制度化框架,更不要提它依然把民眾排除在外——無論本次政治鬥爭誰贏誰輸,共產黨已經輸給了自己。在幾百人的小圈子裡的政治妥協尚且如此難以實現,說明中共根本沒有能力建立起更有包容力的真正和諧穩固的權力制度,更罔論它曾經承諾的「讓人民當家做主」;黨一直說要改革幹部制度,要代表「廣大人民群眾」,但事實證明,它內部的派系鬥爭讓自己的幹部寧可相信美國,也不相信「組織」;如果「打黑」和「維穩」的干將都認為黨紀國法不能帶來安全感的話,「公平正義」的光輝還怎麼能照到「每一個中國人」?今朝你可以代表組織槍斃文強,明天你自己的家屬沒準就會淪為「上訪者」,「你的下場和我一樣!」是敲打每個仍在其位的黨員的警鐘;打著「人民」的旗號上臺,現在最懼怕「人民」的,也正是宮廷大戲裡的幾百名「演員」。

縱觀歷史、橫看中外,哪個黨都不可能永遠執政。改變「成王敗寇」、贏者通吃的遊戲規則才能改變政治鬥爭的「絞肉機」性質,黨內精英才能徹底從人格扭曲中擺脫出來。「文革」之後,中國共產黨內的部分人士已經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鄧小平才會提倡進行政治體制改革,他淺嘗輒止地建立集體領導制、退休制度,又煞費苦心地「隔代指定」繼承人,希望讓共產黨擺脫「自己人斗自己人」的殘酷夢魘。但是,權力的魔力如此巨大,不希望放棄黨高於國家、高於法律的無上地位,又害怕死後被「掘祖墳」,只敢把江山留給「自己的子弟」也大有人在,後者以陳雲為代表,於是,毛澤東去世後兩大實權在握的中共「元老」還是存在「路線分歧」,他們的這種分歧埋下了今天從基層鍛練逐步上位的共青團幹部派系,與強調血緣正統,依靠父輩人脈關係而進入政軍商界的「太子黨」之間的衝突的導火索。

從「打天下」開始,中共內部就不斷地有「路線鬥爭」,應該在城市依靠工人階級,還是到農村去先發展壯大,再包圍城市?應該事事遵守蘇共的指示,還是摸索符合國情的道路?到了「坐天下」的時候,是應該發展經濟,還是「以階級鬥爭為綱」?每一次「路線鬥爭」,黨員們都面臨著不得不「表態站隊」的壓力,接著「路線鬥爭」成為「政治鬥爭」、奪權鬥爭,最後演變為殘酷的你死我活的鬥爭。唯有把對方從肉體上消滅了,才能執行勝利者的路線。而在執行的時候,因為「剩者為王」,即使政策出現了明顯的錯誤,也沒有人敢「實事求是」地提出反對意見,因為誰要反對既定路線,就是奪權,就是野心家,就要被打倒在地,不得翻身。

薄熙來的「重慶模式」,有人從「路線」角度解讀,有人從「奪權」角度解讀,大體並沒有脫離上述的框架。因此,隨著王立軍事件爆發、薄氏的失勢,也有人鬆了一口氣——「路線鬥爭」已分出勝負,「重慶模式」不會再被推廣到全國了。但是,政治方針的高度不穩定性,路線鬥爭與政治鬥爭的交叉纏鬥,讓共產黨內鬥不止,對中國來說,則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領導人嘴上說「不折騰」,實際上卻無法不折騰。何況,未來中國一定也會遇到問題,會出現不同「路線」,比如應該以國有經濟為主體,還是私營經濟為主體?應該縮小貧富差距,還是保持自由經濟、減少政府干預?應該採取強硬的外交政策,還是仍然韜光養晦?應該開採自然資源促進增長,還是保護生態降低發展速度?……這時候又將如何選擇?是否又會禍起紅牆?其實,很多問題可能根本就沒有正確答案,全世界的政府都不能說已經找到了能同時解決或平衡多重社會矛盾的最優解,只是我們應該看到,政治鬥爭還有其他的可能,路線鬥爭也可以是良性競爭,可以不你死我活,可以在一個公開透明的框架中持續優化,在法治的前提下,要上位未必需要賭上自己和其他人的身家性命作為血籌碼,嘗試、調整、優化才能讓整個社會付出最少的代價;出演某個時代的政治戲劇的人物也完全可以全身而退,同時為民族、為人類留下積極的成果。中國的政治鬥爭,何時能進化到3.0?

阿波羅網友「在水一方」評論:薄熙來周永康篡權案是路線鬥爭嗎?



来源:譯者時評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