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早上8:40 東門
大年初二,上午8:23 華強北
大年初五,中午12:19 寶安大道
大年初二,上午10:00 紅荔路
想看人類消失以後的深圳嗎?不用世界末日,新年即可。南都攝影記者在新年初二至初五這幾天,到深圳各個常規的繁華地段拍攝了一組圖片,鏡頭下呈現的城市,空曠、靜謐,甚至有點詭異——— 帶著點威爾·史密斯主演的《我是傳奇》的味道。
新年版深圳跟平常版深圳構成了巨大反差,使得這組圖片在微博上轉發過萬,一部分人認為這樣的深圳很可愛、很宜居,一部分人認為冷清到嚇人,沒有人情味,它所反映的,恰恰是一個文化心理上的問題,宜居到底跟熱鬧沖不衝突?上演「空城計」的深圳是好深圳還是壞深圳?
新年一到,深圳就成了適宜人類居住的城市?
以「人類消失以後的深圳」為題的新年深圳組照拋到新浪微博上,深圳幾乎所有流行微博都轉發了,累計轉發量過萬,深圳人紛紛印證或質疑這種冷清度。
「每年新年除夕晚上我都深有體會,每年我都在吃過年夜飯後逛深圳,直接走大馬路,無車無人,只有小狗。」
「大年初一我騎著腳踏車下夜班回家,一路上前不見人後不見影的,那時,我就覺著自己像是世界末日後地球上唯一剩下來的人似的。」
「一點不誇張!大年二十九回家時整輛公車就兜我一人,還不用停站,只因路上沒個人影。何等惶恐!敢情是小女子成就了司機大哥的3倍人工。」
「初三那天下午,深南大道上就一輛車都沒有。」
「一個人都沒有?不可能!這肯定是一早拍的,深圳本來就是個晚上活動的城市。中午十二點多出門逛萬象城和太陽百貨,還要排隊才能買單呢!後來還沒買東西,被人流嚇得回家了!」
「這是大清早吧?難道我在萬象城看到的是外星人?」
「這些地方當然冷清了,去蓮花山公園看看去,人挨人,人擠人的!」
確實,南都攝影記者選取的時間點都在中午12點以前,但有一點毋庸置疑,新年期間的深圳整體上寂靜許多,對於這種冷清場景,少部分留言認為人太少,有點嚇人,有些荒謬,沒有年味,不如小城市的新年有人情味,而大部分留言都傾向於喜歡甚至嚮往,很多外地人都表達,這樣的深圳乾淨、疏朗,非常可愛,甚至要明年新年組團來深圳體驗。就像生活在深圳的美國人Jordandotson所說,他每年都盼著春運到來,因為春運一開始,深圳就變成了適宜居住的城市。車少了,人也少了,一身輕鬆。
嚴格來說,深圳還不是「移民城市」,更接近「暫住城市」
冷清的深圳到底更宜居了還是太沒人情味了?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課題。
北大深圳研究生院人文學院副院長於長江就說這完全可以從文化的角度去解讀———在中國人的傳統觀念看來,一個好城市,很多時候必須是熱鬧的、繁華的,人口的密集度要達到一定的要求,一個人氣不足的城市大家就不太滿意,覺得這是壞事,但在歐美人士看來,對城市的評價是不會把人口密度作為一個指標的。於長江說:「就像‘熱鬧’在中國語境中是褒義詞,這個就沒法翻譯成英文,翻譯成noisy就是嘈雜的,翻譯成lifely是有生氣的,但都不能精準地表達熱鬧的含義。同理,人氣這個詞,用英文也很難精確表達。中國人對人口密集度有一定的要求,也是熟人社會的表現,你習慣了密切的家族聯繫,要有七大姑八大姨才能完整,那你就肯定更喜歡高密度的分布。」
相對而言,80後、90後對冷清版深圳更有好感,有人說深圳像底特律、像洛杉磯了,有人說如果365天都這麼冷清就太好了。於長江的闡釋是,其實人對物理空間、社會空間和心理空間的感受是相連的,相對越是注重個性、自主性、自由度和獨立性的人或群體,就會更喜歡空曠的城市。
那麼,歐美移民城市也會在重大節日時上演空城計嗎?據瞭解,在紐約這樣的移民城市,聖誕節前後就並不會跟平常的人口密集度差異很大,對此,於長江糾正了一個觀念,嚴格來說深圳不叫「移民城市」,更該叫「流動人口暫住城市」。外地人到了紐約,就住下了,扎根了,而深圳,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以及其他因素,很多人並沒能夠或者也沒打算移居到深圳,純粹就是暫住性質的。
事實上,近幾年新年深圳的冷清度已經有所下降,很多人在追憶「幾年前大白天在濱海大道飆車無障礙」,這說明,移居深圳的人已經越來越多,照此規律,以後幾年就更難拍到「人類消失以後的深圳了」。
原標題:想看人類消失以後的深圳嗎?春節即可
(有刪改)
来源:南方都市報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