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文化—蕩鞦韆(圖)


溯源

蕩鞦韆是朝鮮族青年女子最喜歡的一項傳統遊戲,歷史悠久。從文獻上看,朝鮮人蕩鞦韆最晚也起源於十三世紀,流行於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及其他朝鮮族聚居的廣大農村。

每逢節日聚會,人們便會看到成群結隊的朝鮮族婦女,聚集在參天的大樹下,或高聳的鞦韆架旁。身穿鮮艷民族服裝的朝鮮 族婦女,在人們的歡呼、叫好聲中蕩起了鞦韆,她們一會騰空而起,一會俯衝而下,盡情地歡樂,長長的裙子隨風飄舞,大有飄飄欲仙之感。朝鮮族婦女蕩的鞦韆, 不僅高,而且還很飄,有的鞦韆幾乎都蕩平了,真可謂是觸目驚心。

朝鮮族的鞦韆,亦稱「半仙之戲」。設備比較簡單,過去一般均將鞦韆繩拴在高大樹木的橫枝上。現在多用木頭或鐵管製作專用鞦韆架,橫樑上系兩條繩索,下拴蹬踏的木板即可。朝鮮族的鞦韆有單人蕩和雙人蕩兩種。

特色

鞦韆架高為12至13米,在兩架桿的頂端架起一根橫木,橫木上繫上兩根約8至9米的鞦韆繩索,在下垂 的 兩根繩索底部栓著30厘米左右的踏腳板,蕩鞦韆時,還要繫上安全帶子。朝鮮婦女身著彩色長裙,踏上鞦韆板,憑著腰部、臂部的力量向前後擺盪,越蕩越高,如 紫燕凌空,自由自在;如仙女騰雲,優美飄逸。鞦韆活動具有高、飄、悠、巧、柔、美、歡的特點。鞦韆繩一般都拴在高大樹木結實的橫枝上,在鞦韆前方的上空懸 有彩帶或鈴鐺,蕩起的鞦韆板要觸及這個標誌才能贏得歡呼與讚揚。

蕩鞦韆比賽分為單人和雙人兩種。比賽優勝者的評比方法,有的是以樹梢或樹花為目標,看誰能咬到或踢到;有的是在高處挂一個銅鈴,看誰能碰響。具體的比賽方法各地也不盡相同,但有個共同點,那就是都以高度作為決定勝負的標準。現在有些地方在鞦韆蹬板下系一個標有尺寸的繩子,以此來測量高度,決定勝負。

傳承與發展

蕩鞦韆需要體力、技巧,更需要勇敢的精神。它充分體現了朝鮮族婦女文雅而又勇敢的性格。   

蕩鞦韆不但顯示了朝鮮族婦女勇敢向上的精神風貌,而且顯示了她們的健康體魄和對生活的熱愛與追求,同時也為生活增添了歡樂幸福的色彩。鞦韆現已正式列入全國民族運動會的比賽項目,延邊朝鮮族自治州的蕩鞦韆絕技已成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園地一朵盛開的奇葩。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