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玩過的七支尼康卡口鏡頭


今天,把手裡最後一件尼康卡口的東西——FE2也送出了門,心中不免有些悵然
哎!誰讓我的防潮箱不夠大呢,想玩新玩具就得把老朋友送出門,這種感覺可真不好受
這些老朋友,在和我相處的或長或短的日子裡,確實給我帶來了不少快樂
覺得有必要寫篇長文紀念一下!

一直以來都沒有在意,今天細細一數,玩過的尼康卡口鏡頭竟然已經有了七支
這麼巧,又是「七」!
前兩次發關於蔡司的長文時,「七」是經過周密策劃的,系統完成度比較高
但這次的「七」純屬巧合,關係鬆散凌亂,肯定會讓喜歡我前兩篇長文的朋友失望


一、適馬28-105/2.8-4.0

這是我的第一支單反鏡頭,十年前了
當時,攝影論壇裡流行的說法是——入門千萬別買套頭
於是在尼康28-105和這支之間研究了一下
發現這支不僅光圈大半檔,價格還便宜不少
於是樂顛樂顛的買回家,以為佔了多大的便宜
後來才慢慢明白,其實套頭不見得比此頭差,尼康28-105貴也是有貴的道理
初燒嘛,通常都要交一點這種學費的

在當年,對於只玩過老爸的海鷗50/1.8的我來說,此頭的成像是驚艷的!
成像清晰(可能是手動對焦水平不過關,用老海鷗標頭就很少拍出那麼清晰的照片)
色彩真實(老海鷗標頭的色彩總是怪怪的)
我的「創作」熱情也是相當高漲,有空就跑出去拍照
而且隨身攜帶一個小筆記本,裡面記滿了每張片子的拍攝參數,供沖洗出照片後進行分析總結
(呵呵,現在玩數碼的初燒們不會再有這樣的體驗啦)
直到後來,玩過了一些更好的鏡頭之後,才發現這支鏡頭其實缺點還是很明顯的
廣角端大光圈下比較肉,反差低,解析度也不好,收縮幾檔光圈後有改善
長焦端大光圈下其實還不錯,反差略低,拍人像合適
色彩淡、薄,像有人形容的「兌了水」似的感覺
當年,我還發現此頭根本沒法拍逆光,霧化得一塌糊塗,很久之後才明白主要是前面那片雙層鍍膜UV鏡太爛了……


二、適馬APO70-300/4.0-5.6

有了第一次的「慘痛」教訓,當我打算再配一支長焦的時候,適馬就被我首先否決了,這回一定要上原廠!
可是,世間事有時就是這樣蹊蹺
在論壇上查閱一番之後,我驚奇地發現
原廠的兩支70-300,一支(G)被人罵作有辱尼康門風,另一支(ED)被稱為騙錢的玩意(那時候還沒有VR版)
而副廠出品的70-300中,評價最高的竟然又是適馬!
困惑,矛盾,最後讓我痛下決心的原因是——原廠不帶1:2微距功能
就這樣,不情願地與適馬第二次結緣

說實話,這次的「婚後生活」比上一次來得幸福
正如論壇中評論的那樣,這支鏡頭200毫米以下全開成像就還不錯了,300端則需要收一兩檔才能比較理想
色彩和前一支適馬一脈相承,素得慌
給我帶來最大樂趣的是1:2微距了,「創作」的熱情又上升到了新的高度
現在有時候,看到那時拍的片子,都會深感汗顏!(手裡一度有三支不同焦段的微距鏡頭,片子水平卻提高寥寥)
相比成像質量,這支鏡頭的機械性能就相當一般了
用起來讓人不是很放心,感覺力氣使大點兒都能擰壞似的,手感就更無從談起了(前面那支也差不多)

玩70-300的階段,發燒從負片過渡到了反轉,片子好找多了


三、尼康AF200/4.0Micro

玩完前面兩支,我的尼康卡口發燒路嘎然而止,不小心走上了康泰時的「旁門左道」
這一晃就是好幾年……
回想尼康的發燒歷程,不免覺得比較遺憾,連一支原廠鏡頭都沒玩過
於是,在把康泰時燒得差不多夠癮的時候,我開始琢磨「殺他一個回馬槍」
但,給自己和家裡LD一個什麼樣的理由呢?
康泰時沒有長焦微距,而那段時間自己比較迷戀昆蟲攝影——這個理由不賴嘛
恰好,這也是一支非常能代表尼康特色的鎮宅頭——AF200/4.0Micro

這個200微光學上確實不錯
屬於高解析+高反差的「雙高」鏡頭,而不是傳統尼康給人留下的「單高」印象
這樣的風格拍攝昆蟲是比較合適的,銳利搶眼有衝擊力
但拍攝花卉就顯得過於硬朗,缺乏應有的柔美之感
當作為普通鏡頭使用拍攝遠景(或人像)時,成像應該也不輸於專業變焦
相比微距時,只是解析力略有下降,依然保持高反差特性
色彩——此頭的色彩相當相當的濃烈!用酒來比喻的話就是「伏特加」
雖然之前已經用過不少以「色彩濃郁」著稱的康泰時蔡司頭,對它的色彩還是有些不適應
也就是這時,我才體會到色彩除了飽和度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會對主觀感受帶來影響的特性
簡單的說,此頭的色彩濃得不是很耐看……

此鏡的主體結構象是採用了合金材料,在結實和輕便之間找到了一個平衡點
皺紋漆的外表非常漂亮(以個人的審美觀,200微是尼康陣中最漂亮的一支鏡頭)
超寬大的調焦環,手感和手動鏡頭沒法比(沒有那種油油的阻尼感),但在自動鏡頭裡應該是屬上乘了
不可拆卸的腳架環,設計得足夠小巧,便攜,也好用
但是,此鏡的兩個環不是很好——
光圈環是小缺點:手感生澀,定位不清
M/A環是大缺點:設計缺陷,極易斷裂
(這個就像是阿克流司的後腳跟了
留意了一下,此頭裂環的比例極高,我這支也未能倖免
想了一招對付:剪一段純黑的底片頭粘上,不仔細看倒也看不出破綻)

好像說這個200微的壞話多了一些,其實我是相當喜歡這支鏡頭的(七支中,留在手裡時間最長)
人嘛,越是喜愛的東西才會越挑剔
何況這是一支萬元級的傢伙,要求的標準自然也要高些


四、Cosina版福倫達40/2.0

玩過尼康200微後我發現,嘗試體驗不同門派鏡頭的不同風格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比限制在風格相似的一個門下的小圈子裡要好玩得多
這樣,也有助於更加客觀、中立地給出評價
於是,我把眼光放到了其他一些可以用在尼康卡口上的特色鏡頭
第一個目標是——Cosina版福倫達40/2.0

上這支頭之前,仔細看過罈子裡的一些片子,比較喜歡它的成像風格
自己用下來以後,也感覺非常滿意,可以說是這七支鏡頭裡最讓我懷念的一支
這支鏡頭採用了非球面鏡技術
其實,我對非球面鏡技術一直是持牴觸情緒的
覺得通過光學結構消除像差才是正道,而非球面是投機取巧的邪門歪道,肯定會帶來一些不易察覺的負面影響
因此,我是帶著挑剔的目光來審視+測試這支鏡頭的,結果是——自己對非球面的偏見被改變了
這支鏡頭全開光圈就有很好的解析度,可以放心使用
反差比較低,層次豐富
色彩中性,不像蔡司那麼濃郁,但不失油潤感
最讓人感動的是它的焦外,非常柔美,這在標頭中是極為難得的!
用過的普拉那、天塞的標頭和松那的小廣角,焦外和它都有差距
只有通過嚴格的解析度測試,我才發現此頭光學上的一點小瑕疵——全開光圈下,全幅邊角的切向解析度較差
同樣條件下的矢向解析度卻非常好,幾乎和中心無異
也就是說,MTF的實線很平,而虛線在邊角處分得比較開
(論壇裡一直流傳一種錯誤的言論,說MTF實/虛線分得開意味著焦外差,此頭就是一個很好的反例)

V40的做工和手感也是非常不錯的,在我看來,和用過比較多的那些YC手動頭是一個水平的
包括鏡頭蓋在內全部是金屬構造(那個螺紋式金屬鏡頭蓋很酷,雖然用起來不方便)
原來把玩過125那支,鏡桶用料單薄了一些,這支鏡桶短就不存在那個問題,感覺很結實
調焦環和光圈環的手感一流
原配的遮光罩和遮光罩蓋很漂亮,用起來也方便
可是不太好找,而且烤漆的水平太次,極易脫落(鏡頭沒這種問題)
另外,還有一點讓我不太滿意的是前鏡片的鍍膜——藍色、不通透,檔次顯得不高——可能是我太挑剔了

 

五、尼康AIS105/1.8

尼康的手動鏡頭,像他家的手動機身一樣,在無忌有大量的擁躉
常在無忌泡,有時會不小心點進去,慢慢地也有了一點中毒的症狀
再一查價格,便宜得讓人無法拒絕,於是決定嚐一嚐
前面那支200微已經讓我感受到了尼康的「硬朗」
因此這次想試個另類點的——AIS105/1.8,據說還有點德味

說AIS105/1.8另類,是因為它的低反差和尼康的傳統風格相反
在2.8光圈下和YC百微比了比,結果讓人驚訝,反差比蔡百還低
和一般「狗頭」不同的是,它反差低但解析度並不低
即使全開光圈也有上佳的解析度表現(而且中心至邊角一致性很好)
這點倒是和一些蔡司鏡頭取向相同
色彩遠沒有那支微距那麼艷,比較平實,和德頭比還少了一點油潤的感覺
沒有裝備CRC,近攝效果一般
從不算太多的拍攝結果來看,焦外虛化柔和令人滿意
但是,實拍中發現此鏡一大弱點——對黑色物體還原能力很差,基本無法保留層次
(原來一直認為,所謂某些鏡頭暗部層次好其實只是低反差所賜
直到用過此頭,觀念才被顛覆!
難道鏡頭對亮度的傳遞是非線性的?困惑……)

此頭的做工和手感與YC、還有前面那支福倫達手動鏡頭相比有一定差距
加工的精細度和烤漆的質量上都略遜一籌,屬於實用主義者
調焦手感不是特別柔順(不排除存在個體差異),調焦行程對於這麼大光圈的鏡頭來說似乎略短
光圈環定位力道過大(如果和前面的200微能平均一下就都好了),調起來「噹噹」的
設計了內置的遮光罩,用起來很方便

一向以來,尼康都以堅固耐用聞名
但就我使用過的這兩支尼康鏡頭而言,不免略感失望!
雖然「堅固耐用」和「做工」並不完全等價


六、蔡司ZF50/2.0Makro-Planar

作為蔡司的Fans,對於ZF系列新蔡司單反頭,我也保持了高度的關注
不過由於擁有和使用過不少YC系列蔡司頭,對ZF頭個人擁有較強的免疫能力
這種免疫力的有效性,在面對Makro-Planar50/2.0的誘惑時,終於還是瓦解了
其實,原來YC那支60毫米微距的普遍評價極高,算是同類鏡頭的王者了吧
但卻一直無法讓我心動,原因有三——
1、光圈小,不能真正替代標頭
2、不帶浮動鏡組技術,調焦範圍的兩端邊角成像略差
3、作為短焦距微距頭,1:1的工作距離太近,實用性有限,卻導致體積和重量大增
看來蔡司非常善解人意,推出的這支新50毫米微距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讓人無法拒絕

這支新ZF蔡司鏡頭的成像風格和老YC蔡頭的風格差別還真挺大的(這個帖子裡有)
基本上延續了康泰時後期G頭和T3頭的新蔡司設計取向,用三個詞形容就是——銳利、通透、艷麗
此頭全開光圈即擁有不錯的反差和絕佳的中心解析度,邊角解析度也很優秀(收一兩檔就能和中心看齊)
而且,這樣的表現從近攝一直延續到無限遠(無限遠F2.0甚至超過蔡司1.4標頭收一檔光圈的表現)
不考慮價格,真的是可以替代標頭了
另外,此頭的成像非常之通透,通透到用反轉片拍出了類似數碼的感覺,基本上就是所見即所得
這可能是鏡頭設計的最高境界了——所謂味道就是像差,沒有了像差也就沒有了味道
由於成像極為通透,此頭和T3類似,色彩和老蔡司比少了幾分厚重,多了幾分純淨,從「濃郁」演化為了「艷麗」
這支頭作為一機一鏡出門是最合適不過的了,遠近(攝距)通吃,大小(光圈)兼顧
而且由於焦距短、景深大,還可以開大光圈手持拍微距
拋開了腳架的束縛,相當愜意
從光學性能上講,ZF50微距應該說是非常接近完美了(能和它匹敵的標頭個人認為只有萊卡M口50/1.4ASPH)
距離「完美」只差兩小步——大光圈下的暗角可以再小一點;焦外成像可以再柔和一點(和大多微距頭比已經很優秀了)

這支ZF蔡司頭鏡片的鍍膜非常漂亮!顏色豐富,通透清澈,是我見過鏡頭中最出色的
做工也是一流,和我用過比較多的YC蔡頭在一個水平線上
不過二者外觀設計上的取向差別比較大
ZF蔡頭全金屬的調焦環和不鏽鋼的遮光罩卡口很養眼,給人的第一印象深刻
而YC蔡頭外觀比較低調內斂,做工實在嚴謹
大家批評比較多的ZF鏡頭蓋,確實和鏡頭不般配,單薄還容易掉
另外,可能是個體差異吧,我這支ZF頭的調焦手感不是太好

無論是從成像還是從外觀,都可以看出ZF頭和YC頭是兩個時代的產品,留下了各自時代的烙印
打個不太合適的比喻,就像皇馬新舊兩代精神領袖的差別C羅VS勞爾
以我的性格是不太喜歡C羅這種新一代球星的
所以,雖然ZF50微距在光學上近乎完美,我還是沒能愛上它

 

 

七、萊卡R90/2.0(老版非AA)

我燒鏡頭是比較講究性價比的,所以一直和萊卡保持足夠的距離
不過萊卡神秘的光環還是像一塊磁石一樣始終吸引著我
直到有一天,我發現市場上出現了可無損更換的萊卡R轉尼康F介面,才終於決定邁出這一步
選擇的是萊卡十分經典的一款R90/2.0——老版「大頭九」
(上萊卡之前還是頗有幾分猶豫的,因為擔心會就此走上一條不歸路,好在這樣的「悲劇」並沒有發生 )

入手之前,例行的要先研究一下光學結構和曲線數據
「大頭九」的光學結構很讓人吃驚,用的是簡單後組(只有一片)的松那結構
這種結構,通常只用來設計光圈不大於2.8的輕便型中焦,做到2.0應該是非常困難的
再看全開光圈下的MTF曲線,代表解析度能力的40線對曲線在偏離畫面中心以後就迅速下墜,基本維持在糟糕的20%左右
拿到鏡頭後做的解析度測試也驗證了這一點
全開光圈的中心解析度非常一般,邊角又下降得十分明顯,屬於「慘不忍睹」一類(比蔡司50/1.4全開光圈的解析度還差不少)
實際拍攝中,「大頭九」在大光圈下,不僅解析度低,反差也低,也就是所謂的「雙低」鏡頭了
只有把光圈收縮到4.0以後,才算能夠放心使用
色彩的表現非常清淡,既不厚重,也不油潤
簡單說來,此頭的表現讓我不得不想起開篇提到的我那第一支單反鏡頭,著實讓我大失所望
值得表揚的只有此頭的虛化效果,同等光圈下比同焦段鏡頭虛得更開,在各種攝距下都見不到明顯二線性傾向,松那的優點
雖然「大頭九」的光學性能非常令人失望,但如果用它全開光圈來拍攝女性肖像,則所有缺點似乎瞬間轉化為優點——
低解析度起到了類似「磨皮」的效果,低反差適合表現女性的柔美,清淡的色彩襯托女性的白皙
再加上漂亮的焦外,呵呵,相當完美的人像頭

「大頭九」的做工屬於一流
很多年的老頭了,手感依然完美,不得不佩服德國人一貫做「百年有型」精品的理念
內置遮光罩(老款三段式)方便好用,不過樣子差了點(新款一段式較好看)
外觀設計過於隨意,調焦環上竟然裸露兩顆螺釘,感覺非常不好
原配塑料鏡頭蓋(扣在遮光罩外)做工粗糙,而且冬天緊夏天松
後卡口換為尼康口後失去了光圈聯動
用在手動機身上時,光圈小於4.0就會出現裂像半明半暗的情況,而且影響測光,需要留意

總的來講,價格比「AA版大頭九」低得多的老版「大頭九」,在我看來,性價比依然不高

用此頭拍出的滿意片子只有人像

 


順便說說尼康的膠片機身

由於對機身要求不高,能用就行,我只擁有過兩部非常便宜的尼康膠片機身(一自動一手動),但都給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自動那部是十年前和上面第一支鏡頭一同購入的F65
這是在無忌上沒人能看得上眼的入門機,但我卻非常喜歡
小巧輕便、做工精細(雖然是塑料)、操作界面簡潔合理
最讓人感動的是它極為輕柔的快門/反光板震動,體現了尼康重視內在的優秀品質
不足之處是沒有點測,還有對焦點選擇不便(改了這兩點就是廣受好評的F80了,呵呵)

手動那部是和200毫米微距一同購入的FE2
以我的喜好,這是一部功能上最接近完美的膠片機了
不該有的功能一概沒有,該有的功能只缺一個點測
手動卷片、手動對焦,讓人享受了手動的樂趣
光圈優先功能又把人從繁瑣、不精確的手動曝光中解放出來
有人說它的電子快門沒有FM2的機械快門省電、可靠
但其實,FE2的快門只是計時部分採用了電子,真正快門運作還是依靠卷片上弦的機械力完成的
和自動機上的電子快門完全是兩碼事,同樣省電、可靠
(紐扣電池用了三年只換了一次;為了測試,在零下18度的冰箱冷凍室裡凍過一夜,拿出來照用)
而且,電子計時不像機械計時那樣存在老化問題,其實更為精準
此外,FE2外形漂亮、小巧結實、做工細緻、手感上佳
快門/反光板震動和其他手動機身相比也屬較輕柔的一類
讓我迷上FE2的,還有它那略帶悲情色彩的歷史(我總是容易被悲情英雄打動,像《角鬥士》、《集結號》,還有「康泰時」,呵呵)
當年FE2被尼康停產,是因為大量記者放棄使用專業級的F3,改為使用業餘級的FE2,影響了尼康的利潤
是啊,同樣的光圈優先、接近的結實可靠、更優的1/250秒TTL閃光,憑什麼讓人花兩倍多的錢去買F3呢?
FE2的缺點也是有的,除了上面提到的沒有點測之外,還有兩個——
取景器眼點太低,帶眼鏡不方便
曝光補償和曝光鎖定用起來不方便

總之,以我不多的使用經驗來看,尼康的機身是非常優秀的
特別的可靠,作為康泰時用家真的十分羨慕!


玩過了一圈尼康,燒過了這些東西,現在最讓我懷念的是FE2+V40的組合
恰好這對組合非常上相,可以用一張「器材照」來給這篇「器材文」收尾啦,呵呵!



来源:網路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