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大前學者建言:修改黨章 分權制衡(組圖)


      
  中國憲政學者曹思源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 張楠

中國憲政學者曹思源建議,中共在召開18大時修改黨章,以推進黨內分權制衡。上星期閉幕的中共17屆6中全會宣布,將在明年下半年舉行18大。
   
就在人們對中共18大的人事安排議論紛紛,進行種種猜測的時候,曹思源卻把目光集中到黨內制度的改革上。
   
*針對體制弊端 提出改革方案*

   
他認為,目前中共的領導體制存在三大弊病:其一,作為執行機構的黨委及其主要領導人的權力過於集中;其二,作為決策機構的黨代會大部分時間虛置;其三,紀律檢查機構規格不到位,被置於黨務執行機構之下。
   
有鑒於此,曹思源提出了一個以實現黨內分權制衡為目標的改革方案,希望能為明年中共18大修改黨章提供參考。

他建議,落實各級黨代表大會為黨組織的權力機構,縣以上黨代會分別選舉產生三個級別相同的機構:黨代會常務委員會、黨的執行委員會、黨的紀律檢查委員會。這三個機構都受同級黨的代表大會領導。
   
*黨代會應每年舉行一次*

  
  中國憲政學者曹思源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 張楠

曹思源認為,各級黨代會應每年舉行一次大會。他說,中共八大黨章就規定了黨代會年會制,可現在仍是每五年召開一次,以致許多本應由黨代會作決策的事大權旁落,由黨委會決定。他說,幾十年來,黨委---尤其是其一把手---實際上是自己決策,自己執行;大權獨攬,無人制約。
   
曹思源說,集權制害慘了共產黨。八大1956年召開後,一直到1969年才召開九大。這13年間是不是沒有什麼黨國大事需要代表大會來決策呢?否也!
   
他說:「至少導致了中國三大人禍:反右,它沒有經過黨代會,沒有經過黨內充分的民主來討論,慎重決策;還有就是58年大躍進、總路線、人民公社,導致了災難;再就是文化大革命,也沒有經過黨代會決定的。」
   
他說,實行年會制以後,黨代表人數要大幅減少,全國黨代會代表以500人左右為宜,縣黨代表為30人左右。

*紀檢委應監督同級官員*
   

至於紀檢委,他認為,其主要職能應是監督同級黨的領導幹部。可是現行黨章規定,紀檢委受同級黨委領導,因而難以獨立發揮作用。他說,這是懲治貪官污吏工作長期滿足不了廣大黨員和人民群眾要求的制度性原因之一。
   
曹思源說,提出這一建議是為了共產黨少犯錯誤,不犯大錯誤。他相信,三權分立、互相制衡的機制,如能實行,將是一種既有利於「集中力量辦大事」, 又能防止「集中力量辦壞事」的制度安排。
   
他說:「我們黨體制上的主要毛病是集權過多。毛澤東時代是一切服從毛主席。毛主席不受監督,不受制約,以至於毛主席犯錯誤以後無法糾正。只有一個辦法,等他去世以後。」
   
*黨內改革 尤為重要*

   
曹思源說,在改革進入關鍵時期的今天,中共領導體制的改革尤顯重要,否則其他方面的改革都會受到妨礙。
   
他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取得了一些成就,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功勞。但是所遭受的挫折,毫無疑問也是黨的錯誤和黨的體制的缺陷造成的。影響的可不僅僅是8千萬黨員,而且也影響13億人口的命運啊!」

   
  中國憲政學者曹思源 圖片來源: 美國之音 張楠

這位法律專家說,他已把自己的建議和一篇題為《論黨內分權制衡》的文章,寄發給政治局九大常委,供他們考慮、研究。
   
他表示期待各界人士共同努力,完善關於黨內分權制衡的改革方案,更期待中共中央早日啟動黨章修改程序。
   
人大委員長吳邦國在今年兩會期間強調中國不搞三權分立,不搞西方式民主。
   
*權力過份集中引發高層關注*
   
但是中共高層顯然已經意識到權力過份集中的危害。溫家寶總理不久前在夏季達沃斯論壇上談到政治體制改革時強調,「從制度上改變權力過份集中而又得不到制約的狀況。」
   
《人民日報》原副總編周瑞金最近也撰文指出,政治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就是解決黨政職能分開、權力過度集中、缺少監督的問題。
   
曹思源曾任職於中央黨校、國務院辦公廳和國家體改委,領導起草了中國的企業破產法。現為北京思源社會科學研究中心負責人。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