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用地、住宅用地供應失衡倒逼房價(圖)

作者:周亞霖 發表:2011-07-30 12:35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在天津舉辦的津南新城發展論壇上,任志強提出中國工業用地的總量遠大於城鎮建成區的總量。工業園區卻有很多的閑置,造成土地的浪費。這種土地供應的失衡直接提高了住宅用地的價格,從而影響了房價。

任志強還在其博客中詳細闡述了土地供應結構失衡給住宅供應造成的影響:制約著市場自我調節供給能力的原料土地,被政府嚴格地壟斷著。從數量、價格到供給方式都在任由政府的行政意願而波動。關緊土地的閘門與價高者得,讓土地變成了稀缺資源並天價頻出,從而改變了社會與民眾的預期,讓商品房變成了最佳的投資品從而進一步推高了商品房的價格。

當政府拒絕用增加供給的方式來平衡供求關係時,就只好用限購的方式來抑制需求了。但發展市場不是為瞭解決和改善民眾的住房需求嗎?限制又如何能釋放這些需求呢?限制的結果必然是對市場和居民住房改善需求的打擊和傷害。

在以GDP為幹部提升考核標準的中國,城鎮居民的居住生活用地始終被排在國防、工業與生產用地的後面。無條件的服從於軍事的需要、服從於工業的需要、服從於市政設施的需要、服從於農田基本建設的需要,甚至要服從於旅遊設施建設的需要。「先生產後生活」的理念,從歷史的過去延續到改革後的今天。

從美、英、法、日、德等發達國家的情況看,其工業供地的數量都遠少於城鎮居住用地,一般均在1:3到1:5之間。而中國工業用地的總量卻遠遠大於城鎮建成區的總量,於是在土地本來就稀缺的中國,更突出了居住與生產之間的矛盾。不管是用保障房還是用商品房來解決城鎮居民的居住問題,都無法讓城鎮住房實現每戶家庭至少對應有一套成套住宅的要求。

如果本來就未解決土地的制約問題,再用資本市場的不開放限制生產能力的擴大、用銀行信貸限制了居民的購買能力、用戶籍制度限制人才的流動和公民遷徙的權利,那麼這個房地產市場又如何保持健康穩定的發展呢?

另外按照北京中原地產的統計,截止26日,北京土地市場公開出讓的129塊土地中,工業用地為60塊,佔用的土地面積為5877912平米,佔全市供應的土地面積的53.5%。近年來首次超過了住宅佔用的土地面積。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經濟觀察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