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加入共產黨前的真實生活

作者:張戎、哈利戴 發表:2011-07-23 23:47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3個留言 列印 特大

那時的毛要找份像樣的工作都很困難。一九一八年六月,他從師範學校畢業。許多年輕人嚮往出國學習。像毛這樣家裡不富裕的往往到法國去都要半工半讀,勤工儉學。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損失了很多年輕男人,需要勞工。

當勞工不是毛想幹的事。去法國的人還得學法文,而毛不擅長語言,一輩子都只說湖南話。有一陣掀起俄羅斯熱,毛也曾想去,對女朋友陶斯詠說:「我為這件事,腦子裡裝滿了愉快和希望。」他在一個叫伯樂佛(Sergei Polevoy)的俄國移民(是個間諜)那裡上了幾堂課。據這人說,毛怎麼也發不好生字表的音,別的學生都笑他,他就生氣地離開了。結果,毛既沒有去法國,也沒有去俄國。

毛想到首都去碰碰運氣,就借了路費去北京。北京當時是世界上最美的都市之一。在剛對公眾開放的皇宮前,甚至還有駱駝莊重的緩步。但古都的生活是苦的。民國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機會,卻沒有明顯地改善人民的生活,大多數人還活在一個「窮」字中。毛一行八人,住在三間小屋裡,幾個人合睡一張炕,同蓋一床棉被,擠得緊緊的,要翻身得先跟左右的人打招呼。八人只有兩件大衣,出門輪流穿。因為圖書館裡有暖氣,毛有時去那裡,又看書又睡覺。

有一段時間,毛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做助理員,一個月八塊大洋,剛夠生活。他的職責之一是登記來圖書館讀報的人名。不少是當時著名的文化人,毛想跟他們攀談,但他們「都是些大忙人」,毛後來說,「沒有時間聽一個圖書館助理員講南方土話。」毛感到受了冷落,一直耿耿於懷,說:「他們大多數都不把我當人看待。」

不到六個月,他就打道回府,路費還是借的。他繞道上海,為去法國的朋友送行,一九一九年四月回到長沙。毛此行見識了大都市的文化生活,但最後還得回來做外省的小學教書匠。

為人師表的毛當穿得邋裡邋遢,好像永遠不換衣服。學生們記得他不加梳理的頭髮和襪子上的窟窿。他似乎只有一雙家制的布鞋,鞋底好像總處於即將磨穿的狀況。一次,人們抱怨他夏天赤裸上身,毛反唇相譏說:「這就算不錯啦,全赤我也無所謂!」

這時,一樁發生在大洋彼岸的事件在中國引起巨大反響。有中國代表團參與的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善後的巴黎和會,讓日本繼續佔領它在戰爭中從德國手頭奪取的山東一部。愛國的中國人被激怒了。五月四日,北京爆發了有史以來第一次大規模街頭遊行示威,譴責北京政府賣國,抗議日本佔領中國領土。「五四」運動波及全國,燒日本貨,砸賣日貨的商店。人們對民國政府深感失望,覺得它跟滿清一樣無能。許多人開始尋求更激進的治國方式。

一個激進的學生會在長沙成立,毛負責編輯會刊《湘江評論》。辦雜誌很辛苦。在難忍的悶熱中,毛晚上用一堆線裝書當枕頭,臭蟲在裡面爬來爬去,白天不僅要寫大部分稿子,還得到街頭販售,由於經濟窘迫,這個學生週刊只出了五期,就停刊了。

此後毛繼續為別的刊物寫文章。其中有十篇是關於婦女與家庭的,觀點是那時大多數前衛青年的共識,即提倡婦女獨立,自由戀愛,與男人平等。毛的文章感情充沛,原因可能跟他母親剛於一九一九年十月五日去世有關。他母親得了淋巴結核,毛曾給她寄藥方,把她接來長沙治病。在毛跟母親的關係中,母愛是無私的,毛的感情卻是既強烈又自私。多少年以後,他告訴身邊護士吳旭君:「我母親死前我對她說,我不忍心看她痛苦的樣子,我想讓她給我留下一個美好的印象。我要離開一下。母親是個通情達理的人,她同意了,所以到現在,我腦子裡的母親形象都是健康、美好的。」

在母親臨終之際,毛首先考慮的是自己的感受,而不是母親的希望。他能毫無顧忌地對她直說,性格由此可見一斑。對父親,毛沒有什麼感情,對他的死的反應簡直就是冷酷。父親一九二0年一月二十三日死於傷寒,死前想見兒子一面。但毛沒有回去,也沒有對他的死表示任何悲傷。

毛的硬心腸也反映在他關於女人的文章裡。一九一九年十一月二十一日的(女子自立問題)說女子可以跟男子做一樣重的體力勞動:「女子用其體力工作,本不下於男子」,只是「不能在生育期內工作」。對此毛說:「女子需自己預產後的生活費。」

毛的激進活動很快把他帶向另一個旅途,這次旅程將決定他的一生,也將決定中國的命運。一九一九年底,湖南的學生和教師要趕走當時的省長張敬堯,毛隨代表團前往北京,遊說中央政府撤張。雖然此行沒達到目的,但毛作為湖南的活躍份子結識了好些知名人物,包括自由派的領袖胡適,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

就在回程途中,一九二0年六月路經上海時,毛遇上了改變他終生的人:陳獨秀。在當時的馬克思主義知識份子中,陳是佼佼者,毛曾在一篇文章中稱道他為「思想界的明星」。陳這時四十歲,是個極富魅力,但性情暴躁的人。毛去拜訪陳,正好,陳在籌組中國共產黨。

組建中共並不是陳教授的主意—也不是任何一個中國人的主意。這主意來自莫斯科。一九一九年,新生的蘇俄政府成立了「共產國際」(第三國際),以在全世界鼓吹革命,推行莫斯科的旨意。在中國,一項龐大的秘密計畫在八月付諸實行,旨在扶持起一個親俄的中國政府。此後三十年裡,莫斯科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軍火,最終使毛領導下的中共得以奪取政權。

一九二0年二月,布爾什維克奪取了中西伯利亞,打通了跟中國的陸地交通。四月,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Grigori Voitinsky)來到中國。五月,共產國際在上海建立了據點,目的是「組建一個中國黨」。維經斯基向陳獨秀提出這個建議,得到了陳的同意。六月,維經斯基向莫斯科匯報說,陳將做這個新黨的書記,陳正在聯繫「各城市的革命者」。

就在這個月,毛來見陳獨秀,碰上了中國共產黨的籌備創立。中共創始人都是資深的馬克思主義者。據當事人回憶,他們是:陳獨秀、李漢俊、陳望道、瀋玄廬、俞秀松、李達、施存統和邵力子。毛沒有被邀請為發起人之一,他這時還沒表示信仰馬克思主義。毛離開上海後,八月,中共成立。

中國官方把中共成立算在第二年七月,因為那時開了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而毛出席了「一大」,可以名正言順地被算成創始人。事實上,共產國際的刊物和它派來指導「一大」的馬林(G.Maring)都權威性地指出,中共是一九二0年,而不是一九二一年成立的。

毛雖然不是創建者,但他開始為中共工作:陳獨秀讓他在長沙開一間書店賣共產黨宣傳品。陳教授剛把他的影響重大的雜誌《新青年》改變為中共的喉舌,七月號就刊登了介紹列寧(V.I.Lenin)和蘇俄政府的文章。從那時起,共產國際便出錢贊助《新青年》。毛的任務是推銷《新青年》和其他宣傳品,同時也賣一般的書、雜誌。

毛樂於從命。雖然他還沒有信仰共產主義,但他畢竟是激進份子,又熱愛書報,還需要一份像樣的收入,開書店是求之不得。回長沙後不久,「文化書社」就在《大公報》上登報開張了。毛寫了個誇耀蘇俄的啟事:不但湖南,全國一樣尚沒有新文化。全世界一樣尚沒有新文化。一枝新文化小花,發現在北冰洋岸的俄羅斯。」書店馬上訂了一百六十五份《新青年》的七月號,是書店的最大訂單。其次是一百三十份《勞動界》,新生的中共對工人的宣傳品。其他大部分書報也是親俄激進的。

幹這種事毛並非提著腦袋,那時候搞共產主義活動非但不犯法,相反地,蘇俄正時髦。在長沙,一個俄羅斯研究會正在籌備,為首的是長沙知事。人們對蘇俄感興趣,大半出於相信蘇俄政府的宣言,說要放棄沙皇政府在中國攫取的領土和特權。這番信誓旦旦,實際上只是空話,蘇俄繼續控制著在華最大的外國領地。

毛找了個朋友做經理,他善於用人幫他做討厭的雜務。他本人的頭銜是「特別交涉員」,向富人名流籌款,與全國各地的出版社、圖書館、大學、文化人聯繫。陳獨秀和好幾位知名人士為書店擔保,大大提高了毛的聲望。他從前讀書的師範學校這時請他去做附小主事。

沒有材料表明毛是怎樣入黨的,履行了什麼手續。但由於文化書社,他成了「自己人」。十一月,按維經斯基指示,中共成立一個外圍組織--社會主義青年團,從中發展黨員。在長沙找的聯絡人之一是毛。也就是說,他已經算是共產黨的成員了。十二月,毛給在法國的朋友寫信,說他深切的贊同」「用俄國式的方法去達到改造中國與世界」。這是毛第一次表達他信仰共產主義。

毛邁出這一步並不是熱烈追求信仰的結果,而是機遇:他正好在某一時間出現在某一地點,接受了某一份恰到好處的工作,由此進入了一個由強大外國主持的新興組織。

他那時最好的朋友蕭瑜不贊成共產主義,從法國寫信給毛說:「我們不認可以一部分的犧牲,換多數人的福利。主張溫和的革命,以教育為工具的革命,為人民謀全體福利的革命……頗不認俄式--馬克思式--革命為正當」。毛回信時不是狂熱地為共產主義辯護,而是稱他朋友的看法「理論上說得通,事實上做不到」。他這樣勸說朋友:「理想固要緊,現實尤其要緊。」

毛信中的這類話表明,他參加共產黨,不是出於充滿激情的信仰,而是冷靜實際的選擇。

(讀者推薦)



来源:毛澤東鮮為人知的故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