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院中的茶文化


經過幾千年的磨礪,茶的內涵中的人文因素日益增多,茶的自然屬性逐漸被寓於人文因素之中。而佛教修行的方法決定了僧人與茶結下了密不可分的關係。佛教修行的主要方法是戒、定、慧。戒就是要僧人不飲酒,不非時食(過午不食),戒葷吃素;定和慧,簡單說來,就是要僧侶息心靜坐,思禪悟道。為此,就需要有一種既符合佛教戒規,又可以清除坐禪久坐困乏帶來的疲勞和彌補「過午不食」、「戒葷吃素」的營養補充物,而茶的提神益思和生津止渴的藥理功能,以及其所含的豐富營養物質,自然成了僧人的理想飲品。因此僧人飲茶修行,逐漸形成了其獨特的寺院茶文化。

佛教對飲很講究,飲茶已成為寺院制度的一部分。僧人最初吸取民間方法,將茶葉、香料、果料同桂圓、姜等一起煮飲,稱為茶蘇。到宋代,餘杭徑山寺還舉行茶宴和「半茶活動,並且發明把嫩芽茶研成粉末,用開水沖泡的「點茶法」,對促進民間飲茶習俗普及有重大作用。寺院中設有「茶堂」,是禪僧辯論佛理、招待施主、品嚐香茶的地方。寺院禪堂內的「茶鼓,是召集僧眾飲茶所擊之鼓;寺院專設「茶頭」掌管燒水煮茶,獻茶待客;並在寺門前派「施茶僧」數名,施惠茶水。佛教寺院中的茶葉,稱作「寺院茶」,一般有三種用途:供佛,待客,自奉。按規定每日在佛前、祖前、靈前供奉茶湯,稱作「奠茶」;按照受戒年限的先後飲茶,稱作「戒臘茶」;請所有僧眾飲茶,稱作「普茶」;化緣乞食得來的茶,稱作「化茶」等等。平時坐禪分六個階段,每一個階段焚香一枝,每焚完一枝香,寺院監值都要「打茶」,「行茶四、五匝」,藉以清心提神,消除長時間坐禪產生的疲勞。寺院僧尼用茶敬佛、敬師、獻賓客,供自己與善友品飲,談佛論經,修養心性,形成了莊嚴肅穆的「茶禮」。在《佛道茶藝》一文中就有對「禮佛茶」禮儀的記載:「禮佛茶」是焚香拜佛、敬佛敬師的特殊禮儀,也是調茶獻客、結緣行善的特殊茶藝。禮佛茶在禪房中進行,在做好準備工作的基礎上,分為十道程序,謂之功德圓滿。十道程序依次為蓮步入場,焚香頂禮,禮佛三拜,普施甘露,打坐禪定,抽衣淨手,燙杯泡茶,敬茶獻茶,收杯接碗,問訊退場。茶在禪門中不可或缺,泡茶、喝茶,可以說與修行佛陀的教誨「八正道」比較合拍。因為泡茶時,要以正念、正定的心境,集中精神才有好的色、香、味;此外,靜靜地喝茶的態度,也類似於坐禪修行法。有句話說「茶禪一味」,意為喝茶和修禪是一種味道、一個門逕,心意相通。盛唐時期人稱「趙州古佛」的趙州從諗禪師不僅自己喜歡喫茶,還經常以「喫茶去」三字接引學僧,使此三字禪語流布天下叢林。



来源:七塔寺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