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信證券最近的一篇文章指出,雖然2010年中國銀行新增貸款的勢頭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考慮到資本市場融資、銀行表外業務及企業債的增加,2011年,中國債務佔GDP的比例其實已經高達166%。文章同時指出,這樣的高負債率對銀行以及中國實體經濟的運營構成威脅,並將影響中國整體的經濟政策。
中國《財經》雜誌最近發表瑞信證券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的研究文章說,截至2011年3月底,中國貸款餘額佔GDP的比例已上升到147%,而債務餘額佔GDP的比例則更高達166%。
他在文章中說,中國銀行業貸款2010年降到了8.3萬億元,似乎2009年貸款猛增的勢頭受到了一定抑制。但是,「最近中國央行出爐的‘社會融資規模’的數據,改變了我們的看法。」
中國中央銀行公布的「社會融資規模」,除新增貸款,還包括資本市場融資和銀行其他表外業務(包括委託貸款、信託貸款和銀行承兌匯票)所提供的社會融資總量。
陳昌華說,將本外幣貸款、銀行表外貸款和企業債三個融資渠道籌措的資金量加在一起,中國全社會2009年和2010年透過以債務融資方式籌集的資金為13.4萬億元,也即中國的社會債務餘額為13.4萬億元。其中銀行的表外業務貸款從2009年的1.6萬億元急升到3.8萬億元,增長1倍多;同期企業債的發行量,在2009年和2010年時分別為1.3萬億元和1.2萬億元。
長期以來,中國央行一直較多地使用人民幣貸款和貨幣供應量作為貨幣政策的監測指標和中間指標,但是隨著中國的債券市場和銀行表外業務規模的增長等社會融資結構的進一步變化,中國央行今年4月首次公布「社會融資規模」數據來作為貨幣政策的監測指標和中間指標。根據中國央行官員的透露,2011年的社會融資規模將高達14萬億元人民幣。
瑞信證券的陳昌華還根據國際清算銀行下的巴塞爾委員會使用的一個統計程式分析,中國的總債務(包括銀行貸款,表外貸款和債務餘額)與GDP關係,到2011年3月底時,總債務與GDP之比同長期趨勢的偏離達到了19個百分點,並且還有繼續上升的勢頭。
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銀行表外貸款業務的激升。巴塞爾委員會認為,一個國家的債務餘額與GDP的比例在一段時期大幅高於它的長期趨勢時(以10個百分點為基準),那麼這個國家的金融體系便存在相當高的風險。
陳昌華提出兩點警告,第一,中國整體經濟的高負債率(其中不少是地方政府貸款),將對整體金融政策產生一定影響。縱使通脹回落,中國央行和銀監會在放鬆銀根前也會因為高負債率產生過濾。另外,如果不規範銀行業的表外行為,無論如何嚴格控制貸款規模,也不能全面消除金融業的風險因素。
北京理工大學經濟學教授胡星斗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雖然經濟學界早就意識到中國的隱性債務問題,但是陳昌華得出的數據仍然令人吃驚,因為通常所認為的是中國債務與GDP的比例是60%。路透社最近的報導說,2010年中國債務與GDP的比例是40%。胡星斗也認為,地方政府的融資構成了最大的風險。
他說:「地方政府的融資貸款規模已經超過他們的財政總收入,但是由於他們不是法人單位,不存在破產,只能有中央政府來承擔,而中央政府只能通過更多的發行鈔票來稀釋。」
中國人大一名官員一月份表示,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約達10萬億元人民幣,因為地方政府通過構建數千家融資平臺形成了這些債務,所以具有隱蔽性。6月初,有消息說,中國監管當局準備清理2到3萬億人民幣可能違約的地方政府債務。
然而,印製鈔票,增加貨幣供應量又會導致通貨膨脹的加劇。胡星斗指出,中國目前嚴峻的通貨膨脹問題的主要原因就是2008年以來,貨幣供應量的顯著增加造成的。
来源: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